《有趣的剪纸娃娃》教学设计
教师
学校 广州市海珠北山小学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教材版本
岭南版小学第四册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学生与文化生活”为切入点,以“有趣的剪纸娃娃”为题,让学生掌握一些剪纸娃娃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了解一些典型的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与交流的情感。教学内容是在以“吉祥百变的巧手工”单元主题的要求下,以色纸创造性地剪出对称娃娃形象造型的设计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眼手协调的能力。由于前一课已初步掌握了对称剪纸的基本技巧,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线的连接不断的设计方法,以及丰富图案装饰的技能技巧,提高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适合设计动手实践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感知对称剪纸构图饱满和对称的特征,学习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娃娃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实践经历一个从临摹到创新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剪纸工艺的魅力,感知民间剪纸的审美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娃娃造型。
教学难点 创作娃娃的过程
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和主观性特点,本课主要采用教学策略有:
情境教学策略
通过观看动画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自主、互动”激趣导学策略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剪纸的形式美以及设计剪纸娃娃的步骤与要点,如:对称、构图饱满、夸张等,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3.多元评价策略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一、动画激趣:
观看剪纸短片《太阳出来喜洋洋》
1. 在动画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3. 原来剪纸能够把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很好地表现出来.
4. 除了今天看到剪纸以外,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呢?
5、出示《抓髻娃娃》说说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有趣的剪纸娃娃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感受剪纸艺术的神奇与魅力。在老师一层层的提问中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趣剪纸娃娃。 以新颖动画引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了解剪纸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明确学习剪纸的意义。
课 堂 发 展 二、探索
1.设疑: 如何在一张纸上剪出一个对称娃娃呢?
小结:
剪纸的创作步骤:一对折、二画、三剪
2.师示范: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娃娃形状(有序地进行示范、在这过程中还需讲解注意事项:对折时要注意对称,画时要在有折痕的那边画并且注意构图饱满)。
3、临摹:全体在对折的纸上临摹老师的范画。
1、先探索后通过观看PPT动态演示,发现可以运用对称的方法剪出娃娃。
2. 通过观看老师的示范,掌握画娃娃的要领。
3.学生利用两分钟时间快速画出一个娃娃。
。
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懂得剪纸的创作步骤。
通过临摹,解决学生难画人的难题。
4、点评作品及抛出问题:每个人都能掌握了对称的原理,也能画出娃娃。
如果每个剪出来的娃娃都差不多,你们觉得有趣吗?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改变)
5、欣赏教材范画:这些娃娃跟我们的娃娃有什么不同呢?学习剪纸基础纹样。
三、学生创作:
设计一个形象夸张可爱的娃娃形象;
用对称的方式剪;
用自己喜欢的纹饰装饰剪纸娃娃; 4.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娃娃独特有趣。
夸张的动作、有趣的人物,丰富的花纹,
学生自主创作 通过欣赏,知道可以通过夸张有趣的方法将娃娃变得与众不同以及基础的装饰纹样。
通过实践,培养动手表现的能力。培养想象力,启发创新思维。
评价与发展 四、评一评:
把作品贴在展板上,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进行。 快乐体验:
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评价点:
1.对称
2构图饱满
3.线条流畅美观
4.夸张、有趣
5.花纹 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展示和自评、互评、师评,加强美术评述价能力。
课后延伸 五、拓展延伸及小结:
其实每一幅民间剪纸都是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例如“鱼”与“余”、“莲”与“连”同音,寓意“连年有余”;蝙蝠的“蝠”与“福”同音,借喻福气和幸福之意。大自然的这些东西都被概括成美丽的图案运用到剪纸中,表达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愿望。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继续关注我们有趣、美丽的民间剪纸,剪出更多有趣可爱的剪纸作品。 加深对剪纸艺术的了解。 进一步增长知识,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
板书设计
《有趣的剪纸娃娃》
一:对折 ( 对称)
二:画 ( 构图饱满、夸张、有趣、花纹)
三:剪 (线条流畅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