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9 乘法 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 沪教版 (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9 乘法 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 沪教版 (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10 09:43:31

文档简介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等量划分等行为的探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
3、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发现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4、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学具、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动手操作,小组活动(4人一组)
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任意抓一把小圆片,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组内交流,并请小组长记录在小组任务单上。
分的总数
平均分成4份
每份有几个?
剩下几个?
算式

)=(
)×(
)+(

2、出示课题
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分不完有余下的情况,这里多出来不够再分的,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余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参与到有余数除法的探究中来。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理解余数含义
出示题目:14个草莓,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分吗?
(1)自己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草莓分一分。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2)请同学上台演示14个小圆片分的过程。
(3)认识余数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含义
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分的结果?
生尝试列式、师根据回答板书。
14
÷
4
=3(个)……2(个)




被除数
除数

余数
正确读法
读作:14除以4等于3余2。
算式的意义——说出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并在算式下面板书
3、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出示学习单:圈一圈、写一写
下面有8盘苹果,如果每5个装一袋,分别可装几袋?还余几个?
算式:
算式:
算式:
算式:
算式:
算式:
算式:
算式:
(2)四人小组合作,每人选两组,先圈一圈、再用算式表示你分的结果。
(3)反馈
结:如果出现余数等于除数或大于除数的情况说明还没有分完,要继续分。
(4)用媒体把学生的算式有序排列
问:看着刚才你们写的这些算式。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每5个苹果装一袋,如果分不完,余数最多有几种情况?
结:①
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余数有几种可能,是由除数决定的。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与观察,从理解余数含义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含义,最后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提高
1、判断题
23÷4=4……7(

15÷2=7……1(

21÷3=6……3(

2、从2、5、6、11、15中选出合适的数填入(

□÷11
=
□……□
,余数可以是(

3、(
)÷6=2……(

余数可以是(
),余数最大是(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说明】变换形式,运用余数小于除数来解决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4
÷
4
=3
……
2
被除数
除数

余数
读作:14除以4等于3余2
余数要比除数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我们班有一部分同学的作业完成的特别好,老师决定奖励他们。每个同学奖励3张书签,我有5张书签,可以奖励几名同学?
学生:1名同学,还多2张。
师:那再看看老师手上现在有7张书签又可以奖给几名作业完成好的同学呢?生:2名,还剩1张。
师:老师手上的书签分完之后总是能够剩下来,这种情况在数学中是怎样体现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板书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草莓,看,草莓里也隐藏着数学知识哦,看哪些同学能挑战自己?
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提前准备好)摆一摆后在课堂本上列出算式。
生: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列式为6÷2=3(盘)(板书)
2,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再加一个草莓了,看看你又会摆吗?(生用学具摆完后汇报。
生:每2个摆一盘,摆3盘,还剩了1个。
师:那又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呢?试着在本子上写出来吧?
生汇报: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列式是
7÷2=3(盘)……1(个)
师:是的,在数学算式里,可以用一种方法表示多出来的部分,那就是“余数”。先打6个点,再写多出来的数,多了几就写几。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里余数的单位为什么和商的单位不一样呢?是的,这里余数表示剩下的个数,所以单位是(个)。
3,那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把这7个草莓每3个摆一盘,又可以摆几盘呢?想一想?
生:3个摆1盘,可以摆2盘,剩下1个。可以用算式7÷3=2(盘)……1(个)
师:同学们真聪明,7个草莓除了3个摆一盘,还可以几个摆一盘呢?
生:还可以4个摆一盘,摆1盘,还剩3个。7÷4=1(盘)…3(个)
还可以5个摆一盘,摆1盘,还剩2个。7÷5=1(盘)…2(个)
还可以6个摆一盘,摆1盘,还剩1个。7÷6=1(盘)…1(个)
师:恩,同学们真聪明。那下面我们来看这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都是平均分草莓,用除法来计算。
不同:左边恰好分完,右边的算式有余数。
师:是的,孩子们,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余的数叫余数,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贴板书)
三,小游戏。
请13名同学出来排队,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
四,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里面隐藏着算式。
(分组比赛,算出得数,并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五,练习。
学生自由完成后展示汇报。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正好分完
不能正好分完
6÷2=3(盘)
7÷2=3(盘)……1(个)
7÷3=2(盘)……1(个)
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余的数叫余数,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二年级第一学期《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3、在大量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并培养他们观察分析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设计:
引入
师:马上就要过圣诞了,我们一起来为圣诞做些准备吧!先准备些气球装饰教室,你们看!你任意说出一个气球的号码,我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的颜色,你相信吗?我们来试试。
师生进行猜气球颜色的游戏。
过渡:你想知道其中有什么小秘密吗?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也能和老师一样厉害了。
[设计意图说明:运用制造悬念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
探究一:在分一分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师:圣诞派对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糖果,有的组有8粒,9粒,而有的组有12粒,15粒,要平均分给组内的小朋友,每人最多能够分到几粒?
问:要注意怎么分?(也就是每人分到的粒数要一样多)
师:请你们先数一数一共有几粒糖,然后平均分一分。
交流反馈:(根据表格来回答)
总粒数
平均分给的人数
每人最多分到的粒数
剩下的粒数
8
4
2
9
4
2
1
12
4
3
15
4
3
3
问:在这4种情况中,你们发现分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观察交流(有的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的;有的分到最后会有剩余。)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我们刚才分的结果吗?
总粒数
平均分给的人数
每人最多分到的粒数
剩下的粒数
8
4
2
8÷4=2(粒)
9
4
2
1
9÷4=2(粒)……1(粒)
12
4
3
12÷4=3(粒)
15
4
3
3
15÷4=3(粒)……3(粒)
师:刚才还有分到最后还有剩余的情况,那这里的剩余部分应该怎么表示呢?
9÷4=2……1
问: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修改算式:9÷4=2(粒)……1(粒)
6、师:原来,像这样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你能不能试着表示另一种分的情况呢?
学生汇报:15÷4=3(粒)……3(粒)(板书)
问:这里的各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师:还记得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叫什么吗?3表示剩余的粒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这个算式读作:15除以4等于3余3。
7、过渡:在分糖果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分到最后还会有剩余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分一分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知分的结果可能正好分完,也可能分到最后还会有剩余的情况,从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探究二:在搭一搭中理解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师:圣诞派对上的搭小棒游戏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呢?用6根小棒,你最多能搭多少个独立的三角形?有剩余吗?算式怎么表示?
师:再多一根,7根小棒呢?有剩余吗?算式呢?8根呢?
师:接着也请大家动手来搭一搭,如果给你9根,10根……更多的小棒。两人一组,一人搭,一人填写学习单,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最后,我们还要来完成一张评价表,谁来读一读?请大家同桌合作,先数出相应根数的小棒,一人搭,一人填,搭一个填一个。
总根数
最多能搭独立三角形的个数
剩余的根数
算式
9
10
11
12
13
14
4、汇报交流。
5、师:在搭小棒的游戏中,有的时候正好搭完,有的时候会有剩余。你有什么发现吗?谁再来说说?为什么?
6、师:那如果我用更多的小棒呢?用它来搭三角形,可能剩余几根呢?为什么?搭四边形呢?你是怎么想的?
7、问:你觉得余数和什么有关呢?(和边数有关,在算式中表示除数)
出示结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8、师:我们刚才在搭一搭,填一填中发现了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那么你们对刚才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请你们自己在评价表上圈圈五角星。如果你们做到了一人搭一人填,就得3颗星,如果你们没有做到就得2颗星或1颗星。如果你们完成并发现了规律就得3颗星,完成却没有发现规律的得2颗星,没完成的就得1颗星。接下来就请你们根据自己的表现打打星吧!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搭一搭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
过渡:在这次的圣诞派对上,还准备把一些水果分享给低年级的小朋友们。
练习一:把一些桔子,6个装1袋,最后可能余几个?
师:是不是和我们猜得一样呢?现在给你26个桔子,请你圈一圈、填一填。
有26个桔子,6个装1袋,最多能装几袋?还余几个?
26÷4=6(袋)……2(个)
师:你是怎么圈的?和我们刚才猜得一样吗?
练习二:把22个苹果装袋,最后剩下4个,你猜猜是几个装一袋呢?
22÷□=□(袋)……4(个)
[设计意图说明:在真实的具体情境下,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巩固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三:猜谜
师:余数里也藏了许多小秘密,在气球游戏中,老师也运用了余数的知识。你们仔细看哦!这里其实是4个一组,如果是11号气球,11÷4=2……3,余下的第三个气球就是蓝色。现在你知道了吧?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有余数的除法
15
÷
4
=
3(粒)……
3(粒)
被除数
除数

余数
读作:15除以4等于3余3。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利用小棒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4、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小棒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每桌的两名同学发一块磁性软黑板,小棒8根或9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这们喜欢玩小棒吗?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动手。探究小棒里藏着的数学秘密好不好。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告诉学生本堂课是利用小棒来研究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复习回顾表内除法的意义
1、谈话:你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谁能告诉我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呢?指名回答。
2、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用你们手中的小棒在磁性软黑板上摆一摆,看看最多能摆出几个独立的正方形。
学生动手摆一摆。
3、请用8根小棒摆出两个正方形的同学上台汇报。。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8÷4=2(个))
5、同桌说说8÷2=2(个),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将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与操作过程建立联系,既复习了表内除法的意义,又为独立研究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通过摆正方形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追问:有和刚才的同学摆的不一样的吗?指名汇报。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谁能用算式表示刚才摆正方形的过程。指名上台写在黑板上。(预设:4+4+1=9(根)
9-4-4=1(根)
9÷4=2(个)……1(根)
(2)对比几种方法,感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的简洁性。
(3)对比8÷4=2(个)与9÷4=2(个)…..1(根),说说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突出第二个算式有余数)
(4)突出本课主题:今天我们就是用小棒来研究这样有余数的除法。教师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5)认识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6)指导学生读有余数的除法。
(7)结合摆出的图形,同桌交流,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里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算式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用8根或9根小棒摆出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结合摆出的图形,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
【设计意图:借助练习,沟通不同表征方式间的联系,在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与余数的名数。】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1.同桌合作操作:在磁性软黑板上用8、9、10、11、12根小棒摆一摆,并完成研究记录单。
小棒根数
摆出的形状
剩余小棒根数
除法算式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指名汇报研究情况,并认真观察,说说除数与余数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思考:当除数是4时,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4?
4、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5、思考验证:是否所有的除法算式里,都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呢?请用13、14、15、16根小棒摆一摆,填一填。
6、指名汇报,进一步认识除数与余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通过摆出8——12根小棒发现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后,再利用13——16根小棒验证余数小余除数的关系是否成立,深化理解深化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教材第61页“做一做”。
2.学生读题,教师引导理解: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3.思考:为什么是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
4.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
【设计意图: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明确目标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8÷4=2(个)
9÷4=2(个)……1(根)
余数
余数小于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