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
(1)版图:涵盖了_______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2)概况: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希腊
2.《罗马民法大全》: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在位皇帝:___________。
查士丁尼
(3)构成:
法律
内容
《罗马民
法大全》
《_________________》
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
《法学汇纂》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________________》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新法典》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查士丁尼法典
法理概要
(4)内容:仍然承认_________,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5)影响:奠定了欧洲________的基础。
奴隶制
民法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3.原因:
(1)从7世纪起,____________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2)9世纪以后,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
(3)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_______枯竭。
(4)东征的___________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4.灭亡:1453年,_________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阿拉伯人
财政
十字军
奥斯曼
5.影响:
(1)它对________、希腊罗马的______________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______________。
(2)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__________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基督教
古典文化
拜占庭文化
文艺复兴
1.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临终前,将帝国分给了两个儿子,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以下关于东罗马帝国说法错误的是( )
A.又称拜占庭帝国
B.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C.最初帝国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D.东罗马帝国比西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短
D
2.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但其所有政治与军事功绩却都随着他的去世而烟消云散。他留给后世的遗产是( )
A.《十二铜表法》
B.《摩奴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D
3.《罗马民法大全》包括( )
①《查士丁尼法典》 ②《法学汇纂》 ③《法理概要》
④《新法典》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4.(2019,黄冈中考)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C
5.(2019,日照中考)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 )
A.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
B.巩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D.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C
6.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权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D
7.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中国史籍称“大秦”。1453年,它被哪个国家灭掉( )
A.波斯
B.马其顿王国
C.古巴比伦
D.奥斯曼帝国
D
8.“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C
9.当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灭亡后,东半部却顶住了冲击继续存在了一千年,直到1453年才灭亡。此材料描述的国家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D
10.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对基督教文化、罗马古典文化和中亚北非文化兼收并蓄
B.保存大量希腊、罗马文化,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C.在自然科学方面成就斐然,制定儒略历
D.在法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制定了《大宪章》
B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材料二 公元前
450
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三 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1)材料一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该法典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材料二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
《十二铜表法》。
(3)材料三中的“法典”指的是哪一部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上述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都维护统治阶级私有财产,是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统治意志的体现。(类似亦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回顾历史,拜占庭显然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一,它起到了保护盾的作用,使盾牌后面的西方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文明。这一点的全部意义,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变得非常清楚;土耳其人仅在半个世纪内便抵达欧洲的中心,包围了维也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拜占庭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传下了只是近来才得到正确理解和评价的一门宗教艺术,以及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和希腊文化时期的文学、学术名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亚欧交接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拜占庭帝国的作用。
(1)拜占庭帝国的存在,以及它和阿拉伯帝国等军事势力的斗争事实上对西欧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起到了保护作用。(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系统整理了罗马法,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及西欧各国的法律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3)地跨欧亚非三洲,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共30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一、基督教的兴起
1.背景: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2.创立:1世纪,_______创立。
3.主张: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4.传播: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耶稣
二、法兰克王国
5.建立:481年,日耳曼人_______在高卢地区建立。
6.统治措施:
(1)皈依了_________,承认____________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2)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从而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
克洛维
基督教
罗马教会
7.扩张:到克洛维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___________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
三、封君与封臣
8.形成:____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不再将土地无偿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_____服务。赐地的人成为______,接受封地的人则为______。
多瑙河
8
兵役
封君
封臣
9.权利义务:
(1)封臣对封君要_____,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________、提供金钱等。
(2)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___________;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______必须提供保护。
10.影响:11世纪时,这种以______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
__________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忠诚
服兵役
财产安全
封君
土地
封建制度
四、查理曼帝国
11.继位:8世纪,______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
12.扩张: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_________北部、西班牙北部和______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13.统治:继续实行鼓励__________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向教会交纳“___________”。
查理
意大利
德国
基督教
什一税
14.加冕: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他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__________________”。
15.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_________、法兰西和___________三个国家的雏形。
查理曼帝国
德意志
意大利
1.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是( )
A.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加深了犹太人的灾难
B.巴勒斯坦地区长期遭到外族入侵和掠夺
C.灾难中的巴勒斯坦人民希望“救世主”前来拯救他们
D.罗马帝国对外扩张,被征服地区民族矛盾激化
A
2.(2019,曲靖中考)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它在西欧早期国家的封建化进程中日益传播,成为整个欧洲的精神支柱。该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B
3.基督教产生于( )
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1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前2世纪
B
4.法兰克人原本只是日耳曼诸蛮族中从人数到文明程度都不起眼的一个族群,在________的出色领导下成为高卢大地的统治者,从此法兰克的特性融入这块土地的血脉中。( )
A.克洛维
B.凯撒
C.查理
D.屋大维
A
5.下图是克洛维一生中最英明的决定,这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长远目光。这一行动在法国和西欧历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也为后来克洛维将其统治领土扩张到原罗马帝国高卢地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措施是( )
A.建立法兰克
B.皈依基督教
C.将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D.设立“什一税”
B
6.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条件是( )
A.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劳役服务
B.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足够的资金
C.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D.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是贵族
C
7.观察下边的示意图,它表现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印度的种姓制度
C.罗马的奴隶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
8.11世纪时,封建制度已在西欧普遍存在。这一制度( )
A.以中央集权为特色
B.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以政教合一为基础
D.以城市自治为核心
B
9.某班黑板报设计的历史辨析栏有下列四句话,请你找出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语句( )
A.条条大路通罗马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D.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
B
10.800年,在罗马接受教皇加冕礼的是( )
A.查理
B.克洛维
C.凯撒
D.屋大维
11.中世纪以来,罗马教会变得日益富有,势力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 )
A.被定为国教
B.基督教的传播
C.“什一税”的征收
D.教皇为查理加冕
A
C
12.(2019,攀枝花中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其中,最西边的是( )
A.英格兰
B.德意志
C.法兰西
D.意大利
C
13.下列关于基督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
B.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C.4世纪末,基督教被罗马定为国教
D.教会拥有大量土地,并且可以征收“什一税”
B
14.“(法兰克)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在封君封臣制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关于这一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制度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该制度的建立源自伯里克利改革
C.该制度下封臣要效忠于封君
D.该制度下封臣封君以土地为纽带
B
15.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是谁?其主要成就是什么?在其统治下,其版图不断扩张的关键性措施是什么?
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奉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
(2)为了对外战争和巩固统治的需要,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进行了哪一改革?确立了什么制度?
改革:由原来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改为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制度:形成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
(3)图二是法兰克王国的另一位著名国王,在其统治下,教会与王权相处融洽,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缴纳“什一税”;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 法兰克宫相丕平把他夺取意大利中部的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的地区,送给了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丕平加冕,为他的权力增添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1)材料一的谚语和示意图A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哪一制度?从示意图A中能看出这一制度以什么为纽带?
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土地封赐。
(2)材料一的示意图B反映的是哪国在哪一时期开始实行的制度?这一制度的维系纽带和主从关系与示意图A反映的制度有什么不同?
中国,西周时期。区别:示意图A维系的纽带是土地,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示意图B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立权位,主从关系则表现为最高级是每一级共同的主人(或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2)材料一的示意图B反映的是哪国在哪一时期开始实行的制度?这一制度的维系纽带和主从关系与示意图A反映的制度有什么不同?
中国,西周时期。区别:示意图A维系的纽带是土地,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示意图B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立权位,主从关系则表现为最高级是每一级共同的主人(或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8课 西欧庄园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庄园:
(1)形成:从9世纪开始流行,约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2)特点:一个独立的______________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自给自足
2.佃户: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________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自由农民是独立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___________________,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自由
份地保有权
3.耕地:
(1)自营地:由________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土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2)份地:是佃户的_______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___________领主的“自营地”及承担其他捐税。
(3)公用地: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
领主
生活
义务耕种
二、庄园法庭
4.主持人:_______或他的管家。
5.受理案件:佃户侵犯_______利益的行为;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____________的行为。
6.特点: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开庭一次;开庭的地点不固定。
7.惩罚手段:手段通常是处以______,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8.审判依据:法庭审判依据________或村法。
领主
领主
公共规则
罚金
习惯法
9.评价:
(1)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庄园法庭既维护了_____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2)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______________的作用。
领主
公共秩序
1.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开始于( )
A.公元前8世纪 B.公元9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11世纪
B
2.(2019,沈阳中考)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一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民都要到教堂聚会。上述场景发生在( )
A.古希腊城邦
B.古罗马城邦
C.中古西欧庄园
D.中古日本庄园
C
3.土地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财富,在西欧庄园里,占有土地最多的是( )
A.领主
B.农奴
C.自由农民
D.佃户
A
4.在西欧庄园的佃户包括( )
①自由农民 ②农奴 ③地主 ④手工业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D
5.下图是西欧中世纪时期“劳动中的农奴”,其中的“劳动”主要是( )
A.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B.耕种自己的份地
C.有偿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D.义务耕种庄园的共用地
A
6.(2019,定西中考)《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据此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权力机构是( )
A.公民陪审法庭
B.庄园法庭
C.元老院
D.公民大会
B
7.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法庭。主持法庭的是( )
A.自由农民
B.领主
C.领主或管家
D.法庭的工作人员
C
8.13
世纪法国乡村的一庄园里,某佃户为庆祝耶稣生日,将小麦背到了庄园外的一个磨坊磨成了面粉。该佃户可能面临( )
A.当地主教惩罚,剥夺自由
B.庄园法庭审判,处以罚金
C.当地主教审判,没收份地
D.庄园领主惩罚,劳动
3
天
B
9.1300年,埃尔顿庄园的19个茅舍农被指控没有给领主的马车装草,但他们认为除非他们是自愿给领主马车装草,否则他们是没有这样的义务的。法庭查阅了相关的惯例,证实了茅舍农的说法。这说明( )
A.领主操控了法庭
B.农民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
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D.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
10.贝内特的《英国庄园生活》中讲述一个名叫W·德·T的人向法庭申请领回自己走失的黑母牛,这头牛在领主的牲畜栏里被发现,庄园法庭经过审议将这头黑母牛归还给了他。这反映( )
A.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B.佃户利用法庭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C.庄园法庭维护庄园主利益
D.庄园法庭受庄园主的操纵
B
11.(2019,广东中考)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A
12.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
A.法庭由领主或管家主持,定期召开
B.领主利用法庭奴役佃户,维护领主的利益
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A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庄园里的领主设置庄园法庭,每年召开数次,由领主或其代理人主持,主要审理农奴与领主之间的纠纷,以保护后者的利益。另外,法庭也审理一些其他的案件。
(1)材料一反映的是盛行于什么地方的经济形式?其广泛流行于何时?
中古西欧。11世纪。
(2)材料二中的庄园法庭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维护谁的利益?它的设立有怎样的作用?
领主的利益。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民的异同。
相同点: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都要缴纳地租,都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同点:西欧农民世世代代束缚在庄园内,依附庄园生活;而中国大多数农民生活在宗族亲戚聚居的村落,即聚族而居。(共25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城市重新兴起:
(1)概况:从_____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2)代表: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著名城市。
(3)特点: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
10
2.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
(1)手段:包括_____________和武力斗争。
(2)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__________”。
(3)概况: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但是,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金钱赎买
特许状
(4)权利:
①市民是自由人,享有__________,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②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______、市政官员、设立___________,成为自治城市。
财产权
市长
城市法庭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3.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
4.来源: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______转变而来的,很多是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
5.职业:
(1)手工业者: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2)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农民
小商品生产
6.分化:
(1)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_____________逐渐形成。
(2)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_____________。
市民阶级
资产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7.背景: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_____________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_________________也不断传入西欧。
8.兴起:______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希腊、罗马
阿拉伯文化
12
9.形成:
(1)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2)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___________,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3)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行会
免赋税特权
司法特权
教育自主权
10.早期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
11.课程:仍受___________的影响,也反映了_____________发展的要求。
(1)基础课程:文法、______、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2)专业课程,包括_______、医学和神学。
基督教会
经济和社会
修辞
法学
1.“由于拥有充裕的食物供应,欧洲社会能够供养大量的城市居民——工匠、行会工人、商人和专业人员。大量的农民和农奴从乡村涌入城市,或在一些交通便利、安全可靠的地方建立新的城市。”材料叙述的是( )
A.古代希腊城邦的繁荣原因
B.欧洲封建统治衰落的原因
C.中古欧洲城市兴起的原因
D.欧洲工业城市兴盛的原因
C
2.(2019,常德中考)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
A
3.西欧城市取得自治权的方式主要有(
)
①选举 ②用金钱赎买 ③和封建主进行谈判
④通过武力斗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D
4.欧洲城市的重要特征就是自治权,下列城市中通过武力方式最终取得自治权的是( )
A.伦敦
B.琅城
C.热那亚
D.巴黎
B
5.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C
6.恩格斯称“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教会发展,使教皇势力得到空前加强
B.农奴生活日益贫困,暴动频繁
C.形成了市民阶层,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D.“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7.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条件有( )
①城市复兴 ②商品经济活跃 ③市民阶层需要 ④教会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8.(2019,安顺中考)大学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学校,又是学术研究的场所。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哪些属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
①巴黎大学 ②哈佛大学 ③牛津大学 ④博洛尼亚大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9.“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
A.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已不受国王管辖
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
D.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D
10.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
材料三 中世纪后期,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兴起。它们多由当时已有的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发展而来。如1150年正式成立的被誉为“欧洲母大学”的巴黎大学,便由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1163年)、剑桥大学(1209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法国的蒙特利尔大学(1181年)等。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七艺”是其主要课程。“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
——摘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
(1)西欧新兴工商业城市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根据材料一回答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10世纪起。原因: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回答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西欧城市通过哪些方式获得自治?
目的:获得城市自治权。方式: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1)西欧新兴工商业城市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根据材料一回答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10世纪起。原因: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回答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西欧城市通过哪些方式获得自治?
目的:获得城市自治权。方式: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