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出学习或者是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重点
1、信息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1、信息的概念
学生在上课
小学生过马路
信息: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以及其他一些方式传送的消息。
原始森林生存的实验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队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钢刀、火石、指南针
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
世界的三大要素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举例说明:晚上看课表,准备第二天的书籍,它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它的载体是什么?
出去旅游之前要了解天气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它依附于什么传递的?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 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举例说明:油价信息、高考信息等等
(1)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 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举例说明:为什么今天的报纸比昨天的好卖?
(1) 信息资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举例说明: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思考:
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
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一、信息的概念
二、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
2、价值性
3、时效性
4、共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