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2.1走进表格新世界—创建工作表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2.1走进表格新世界—创建工作表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10 13: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走进表格新世界——创建工作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格子间里有乾坤”中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是Excel单元的第一课,承载着引领学生了解并走进Excel软件创建的表格与Word表格有着本质的区别。本课的表格具有鲜明的工作表特性,将为学生开启管理数据的新篇章。因此,本课的学习具有奠基的作用,对于本单元以及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是认识、创建工作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意识和倾向,易于接收新事物,上课时不喜欢教师过多的讲授,希望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个别学生在小学期间学习过Excle表格内容,但还有部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这部分内容,班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操作的熟练程度上。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单元格、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2、掌握创建Excel工作表的方法;3、掌握调整工作表的列宽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设计工作表项目的过程中,初步体验计算机管理数据的原理,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2、通过向工作表中填写不同类型的数据,培养观察和归纳;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语言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设计合理的工作表项目,培养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2、对比不同类型的数据,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的良好品质;3、在输入好友信息的过程中,关注友情,培养爱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创建工作表。
教学难点:调整工作表的列宽。
五、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
软件资源:Windows7操作系统、Excel2007。
六、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法
学生自行规划好友联系表,给学生机会创建具有独特个性的工作表。
2、自主探究法
在工作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数据类型的区别和各自特点。
3、类比归纳法
(1)与常见的二维表格进行形式上的对比,引导学生注意工作表的行、列标示信息,总结单元格地址的表示方法。
(2)将工作表与Word表格对比,实现列宽的调整,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调整行高。
七、学法指导
新颁布的《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基于这一理念,将学生的学法设计为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迁移的基础上,掌握单元格掌握的几种方法。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展示一个已经制作完成的好友联系表。
2、请学生分析展示表格与Word中表格在外观上有何不同。(引导学生发现:二者在软件环境上的不同)
3、引入本课的课题——走进表格新世界。
二、新课讲授
讲解Excel中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的含义。
(1)工作簿:是Excel中用来储存并处理工作数据的文件。
(2)工作表:是显示在工作簿窗口中的表格。
(3)单元格:工作表中的每一个小长方格就是一个单元格。
(4)活动单元格:指当前被选中的单元格。
三、课堂练习
1、创建一个好友联系表。
2、调整字体、对齐方式以及设置列宽,改变工作表的外观。
3、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本课认识了Excel,也创建了好友联系表。学习了技术,也回忆了友情。
九、教学评价
1、形成性评价
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调整对日后正确习惯的养成将起到极大的订正作用,同时正确的操作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反映情况,根据表现随时做出评价。
2、总结性评价
学生任务完成的效果反映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堂完成情况,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