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B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B卷(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8-26 22: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 弧形(fú) 和谐(xíe) 桥墩 (dūn) 匀称(chènɡ)
B. 点缀(zhuì) 驻足(zhù)  石砌 (qì) 歼灭(jiān)
C.雕镂(lǘ)  池沼(zhǎo) 嶙峋(líng) 斟酌(zhuó)
D.鳌头(áo) 藻井(zháo) 休憩(qì) 伧俗 (chā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轩榭 蔷薇 湛蓝 龙凤成祥 B.蟠龙 帷幕 书斋 惟妙惟肖
C.孕育 绝伦 雕刻 迥然不同 D.掩映 玲珑 轮廓 眼花缭乱
3.结合语意,下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败笔:园林设计的欠缺.)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参考价值的样板。)
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驻足:停止脚步。)
D.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化时不同的多种花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寂寞:孤单。)
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 ,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 ;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 。
① 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② 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③ 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④ 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⑤ 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⑥ 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5.填在每个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 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②单位给我俩各派重任,我就和他在车站挥手告别,然后就 ,各奔东西了。
③ 少林功夫已蜚声海内外,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不愿意看到功夫商业化和全球化,不希望少林寺成为麦当劳。
A.协商 南辕北辙 尽管/却 B.协商 分道扬镰 由于/因而
C.协调 南辕北辙 由于/因而 D.协调分道扬镰尽管/却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石拱桥》是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B.《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C.《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介绍建筑群的事物说明文,它主要是按照作者游览的路线为序依次介绍。
D.《桥之美》这篇文章以画家的标准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7.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2分)
例句: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8.下面是某年级某班班长在元旦联欢晚会开始时讲的话,有三处话语不得体、不规范,请你帮他改正。(先写出问题序号,然后提出修改意见)(3分)
①各位老师们,各位同学,大家好!②今天我们年级举办元旦庆祝活动,③你们能按要求来参加我们的晚会,④这是你们的光荣,⑤我们表示非常的欢迎。
A
B
C
9.综合性学习。(9分)
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形象的比喻;路断了还有桥,这是文学家表述的哲理。桥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活动一:识桥】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如:根据所在地命名 A ,根据形状命名 B ,根据习俗命名 C ,以抒情方式命名 D 。请从下列选项中给A.B.C.D处选填合适的桥名。(只填序号)(2分)
选 项:①放生桥 ②销魂桥 ③赵州桥 ④钥匙桥
我会选:A. B. C. D.
【活动二:赏桥】下图是厦门跨海公路大桥,这些大型桥梁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请你观赏此桥,展开合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图中美景。(2分)
【活动三:说桥】(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1分)
(2)请结合你的积累,说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2分)
【活动四:架“桥”】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2分)
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1)
(2)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10~11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分)
1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7题。(12分)
(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的。
(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2.(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 、 、 、 。(2分)
13.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_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
14.(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分)
16.选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7.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的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______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关系。(2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8—23题。(12分)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8.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19.本文段举了哪四个例子来说明桥之美的?(2分)
20.本段中所写的各类桥梁之所以能入画,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1.文段是以一个画家的眼光来描写桥的,你能找出几个与绘画有关的句子吗?(2分)
①       
②         
22.对这四种不同的桥,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什么?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①      ②      ③      ④     
23.在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美丽的景致,请用美学的眼光描述你最喜欢的一处建筑物。(2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4—29题。(16分)
功能仿生建材
①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拥有神奇的特性和功能。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将极大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样,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现代仿生学已延伸到很多领域,建材仿生是其应用领域之一。而功能仿生建材又是建材仿生的突出代表。
②研制功能仿生建材的目的是使人造的材料具有或能够部分实现高级动物丰富的功能,如思维、感知等,也就是说能够研制出智能化材料。
③解剖学研究表明,动物或人的皮是具有多功能结构的典型智能生物材料之一,具有可弯曲变形、调节温度、防水、阻止化学物质和细菌进入及自修复等功能的复杂层状组织。人们从这里受到了启发,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应用恰当的装饰材料,将风、光等对建筑产生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高层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创造更富有活力的生存与行为环境,并满足节能的要求。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模仿变色蜥蜴的皮肤对环境能做出反应的特点,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夏天可阻挡阳光,减少冷气负荷,冬天双层皮又可用作日光采集器,加热空气预热空调。这样既达到了装饰的目的,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建筑物的防水材料一直是个难题,而人和动物的皮肤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汗液可以渗透出来,外面的水却透不进去。这一巧妙功能,促使人们正在探索皮肤微观结构的奥秘,它将为解决建筑防水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④荷叶出污泥而不染,历来为世人所称赞,人们利用这种“荷叶效应”,研制出各种自洁净、防污渍材料和涂料,如自洁净玻璃,还有利用自洁净技术生产出的涂层涂覆在水龙头、门窗等不会沾上手印及污渍等。
⑤目前建筑物所使用的承重材料主要是钢材、木材、石材、混凝土以及钢材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性模量大,即刚度较大,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几乎用肉眼看不出来。多数材料在接近极限荷载时发生突然破坏,使得人们无法进行破坏前的预防。而生物体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向外界传达自身的异常状态。例如人体,当睡眠不足的时候,眼睛会充血;体内被病菌感染时,体温会上升发烧等等,这些都是对自身的异常状态向外传递信号。具有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功能的材料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进行研究的。
⑥功能仿生材料更加高级的功能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功能。即材料能够根据外部荷载的大小、形状需求等,对自身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等进行自我调整,符合外部作用的需要,这种性能就是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是指材料本身具有类似于自然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遭受破坏或伤害的部位能够进行自我修复、自愈再生,这样建筑物的寿命可大大延长,安全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
⑦智能建材的探索和研究虽然还刚刚起步,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的不断进步,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未来的建筑及所用的材料将走向智能化。
(选自《百科知识》2006.4,有改动)
24. 从文中介绍看,功能仿生建材与常规建材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功能?(4分)
25. 请根据第①②的说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功能仿生建材?(3分)
26. 第③段中画横线句中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7. 第⑥段中画横线句中“还有”一词使用欠当,请加以调整或修改,使该句能准确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2分)
改为:
2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 建筑师和工程师部分采用仿生建材建成的布鲁塞尔马蒂尔大厦,体现出了一般大厦所不具备的节能优势。
B. 模仿人和其他动物皮肤防水性能制造的智能化建材,较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人们的建筑防水问题。
C. 利用“荷叶效应”研制出的自洁玻璃是我国制造生产功能仿生建材的成功范例。
D. 目前,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相对滞后的发展现状,影响和阻碍了功能仿生建材的探索与研究,但这种局面很快将得以改变。
29. 功能偏重建材只是仿生学运用于建材研究与制造的一个方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或借助联想和想像,另举一类仿生建材或其他仿生的例子吗?要求能简要叙述出仿生原理,表述力求准确、完整。(3分)
三、写作(50 分)
30.眼睛用来观察,大脑用来思考。只有观察,没有思考,世界是苍白的;只有观察,没有思考,心灵的空白的。每个人都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你日复一日的生活、年复一年的成长中,你肯定看到或发现了许多许多,也想到了许多许多。请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一件或几件,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①我眼中的       
②我心中的       
备用语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16分)
人类登陆火星需解决带电尘暴等新问题
  ①美国航天局戈达德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威廉。法雷尔在最新一期美国的《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发表的文章指出,未来将在火星上登陆的宇航员,不仅将面临大温差.稀薄大气等困难,而且还要受到火星上的尘暴的威胁。
②科学家在分析火星照片后得出结论,火星上不仅经常出现尘暴,而且尘暴的体积很大,直径有500米,高度有几千米。
③“尘暴”就是含有砂粒等灰尘组成的风暴,但与一般的沙尘暴不同,它形成一个直上直下的旋涡,很像龙卷风,但强度比龙卷风小。它不仅带沙尘,而且沙尘颗粒也带电。
④在地球上也有尘暴,其中的沙尘粒子也带电,电压落差是每米4000瓦,因此电场已经很强。但是科学家说,地球上的尘暴比起它们在火星上的同类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⑤但是,威廉。法雷尔等人最近研究地球尘暴时发现,尘暴中的小的粒子带有负电,而大的粒子带有正电,小的粒子上升和大的粒子下沉,形成一个电场。这种电场和随之一起形成的磁场,将会引起在火星上的宇航服带电,还可能干扰宇航员与地面的无线电联系,对宇航员的安全产生威胁。
1.根据文章内容以及你在生活中得到的信息,解释下面两个词语。(4分)
(1)尘 暴:
(2)沙尘暴:
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人类登陆火星,将会遇到哪些问题?(3分)
3.文章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5分)
4.带电尘暴会给人类登陆火星造成哪些麻烦?(2分)
5.近期以来,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兴趣越来越浓,并且也取得了许多惊人的发现,你知道的有哪些?请你说出一条来。(2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B卷
积累与运用(16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匀称( ) 斟( )酌 额枋 ( ) 嶙( )峋
钟磬( ) 驻( )足 脂 ( )粉 鎏( )金
2、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3分)
巧妙绝能( )惟妙惟俏( )千态万壮( )
自出心栽( )因地制夷( )俯仰生恣( )
3、写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3分)
①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②沧浪亭的美,在于它的清幽、古朴。狮子林的美又不同了,它是以假山为胜的美丽园林。( )
③大礼堂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绕着主席台。( )
4、删改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2分)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
5、下面是一首咏唱苏州园林中的“怡园”诗,次序已被打乱,请将它还原,并从课文中找出类似这首诗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来。(4分)
①水芒开出似车轮 ②便有红鱼跳绿苹
③石幢一尺桃花雨 ④叠石疏泉不断旬
原诗顺序是:
课文中类似以上景物描写的句子是:
6、请你以简明、准确的说明语言向初一年级新生介绍你所在学校的一处学习场所(不超过40字)(2分)
二、阅读(54分)
(一)、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销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20分)
7、这两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 、 两个方面。(2分)
8、第二段由外观转入写 。先写“ ”,次写“背后”,再写“ ”,然后由殿顶到“ ”,围绕“雕龙宝座”,摹写姿态各异的 ,以显示皇帝是 。(6分)
9、太和殿的外部特征是 。(3分)
10、本文把说明的重点落在太和殿上,是因为这里曾经是 (2分)
11、“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这句中“每根”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12、作者是怎样按空间顺序介绍殿内的陈设、雕饰的?(2分)
13、太和殿为什么要装饰这么多龙?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量装饰形象奇特的龙,能增加建筑的美感。
B、统治者想借龙来神化自己。
C、显示皇帝主宰一切的威严。
D、增加庄严肃穆的气氛。
(二)、侗家风雨桥(21分)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建筑技巧而留芳史册。就它们的作用来说,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成通途。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
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桥梁建筑尤为突出。凡是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而久负盛名。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一百六十五米,桥面宽十米,桥高十五至二十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五座。楼亭呈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旁设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休息。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必须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4、为什么称侗家风雨桥“独具一格”?(从全文角度回答)(3分)
15、《中国石拱桥》中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本文举程阳风雨桥为例说明了侗家风雨桥的造型艺术。这种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16、侗族桥梁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侗家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3分)
17、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突出,可以在说明文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3分)
18、第四段加点词语体现出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3分)
19、为什么在介绍侗家风雨桥时先提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3分)
20、你还知道哪些不同一般的桥,请举例说明。(3分)
(三)、说“帘”(13分)
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分外地感动幽绝,瓶花妥帖,十分宜人。这小天地起了变化,还不是这帘在起作用吧!
说起帘,这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与其说得率直点,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真是变化无端。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日已是人去楼空。我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这句词来。与那句“重帘不卷留香往”的少年情怀,真是伤心人惟有自家知了。
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教人遐思,引人入画。
“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帘呢?更是灵活了,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是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因帘而产生了许多的故事:“珠帘寨”“水帘洞”,以及一些因帘而产生的许多的韵事,真是洋洋大观。我说,帘与恋音同,帘者恋也,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而帘呢?珠帘太豪华,徐森玉老先生告诉我,清代的山西老财家,还是用它。水晶帘没有见到过,那最细的要算虾须帘,如今已入住博物馆。单就湘帘,杆帘来说,通风好,隔景好,帘影好,遮阳好,留香好,隔音妙,而且分外雅洁……几乎可说有帘如无帘,可说是有景与无景,静止的环境,产生了动态,而动态又因声、光、影、风、香等起了千变万化的幻境,叹为妙用啊!
帘的美,还要配合着帘钩、帘架,“百尽虾须上玉钩”,虽未说出什么帘架,想也不会太寒酸的。至于“草色入帘青”,疏帘听雨,那也必然是很雅洁的竹帘了。“珠帘暮卷西山雨”,只能在滕王阁上方得体。帘上绣花的绣帘,缺少空透,棉帘、布帘,只求实用。而帘上画画称画帘,但我总不太欣赏它,似乎多此一举,用假景来扰乱真情了。素帘起的变化,那真是移步换影了。
21、整体感知文章,说说作者借说“帘”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3分)
22、从全文来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帘”的哪些功用?(3分)
23、文中引用了不少古诗文,这种引用有什么好处?(3分)
24、有人说,建筑师将房子的四壁打穿,装上窗子,就是为了使屋子明亮透光,而你们偏偏要多此一举,再为窗子装上帘子,又把它遮起来。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4分)
三、作文:(50分)
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请你选择你身边的这样一处美景美所,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介绍吧!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30分)
1—6 B A D D D B (每题2分)
7.示例农民说:“麦浪滚滚、硕果累累的秋天就是美,一种丰裕富饶的美。”(2分)
8. A 、①去掉“们” B 、③去掉“按要求” C、 ④“你们”改成“我们”。(每空1分,共3分)
9.【活动一】A.③B.④C.①D.②(2分,每空0.5分)【活动二】 (2分,符合题干要求,意近即可)【活动三】(1)故事①张飞喝断当阳桥。②牛郎织女相会鹊桥。⑧红军飞渡泸定桥。④许仙白娘娘情定断桥。(1分,符合要求即可)(2)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卢沟桥是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见证。(2分,扣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作答即可)【活动四】①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②学校是引领我们从无知走向睿智的“桥”。③网络是连接世界各地的“桥”。(2分,每小题1分,符合要求即可)
10.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2分,每空0.5分)
11.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2分,意近即可)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2.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1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完美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1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身在山间 。 池沼河道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15.“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16.作比较 引用
17.从整体到局部 总分
(二)18.各种形式的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形式和作用。
19.①石桥与苇丛的配合美;②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③长桥之美;④风雨桥之美
20.桥的形式与其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21.①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②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22.①舒畅 ②销魂 ③满足 ④欣赏
23.略。(提示:要写出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 24. 要点:①能将作用于建筑物的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并满足节能的要求。 ②具有独特的防水性能。 ③具有自洁净,防污渍功能。 ④具有自我诊断,预告遭受伤害或破坏的功能。 ⑤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4分。答出其中四个要点即可得4分;以此为基础,每少答或答错一个要点扣1分)
25. 功能仿生建材就是人们通过研究、模仿生物体固有的特性、功能研制出来的,具有或部分能够实现高级生物功能的智能化建筑材料。(3分。按三个部分赋分:“人们通过研究、模仿生物体固有的特性、功能研制出来”1分;“具有或部分能够实现高级生物功能”1分;“智能化建筑材料”1分,意思对即可)
26. 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并将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2分。若答“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并满足节能要求”一句,得1分)
27. 功能仿生材料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等高级的功能(或“功能仿生建材更加高级的功能是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2分,调整或修改后仍不能准确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不得分)
28. A(2分)
29. 示例:蝙蝠具有靠自身发射并接收超声波分辨物体大小和方位的功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模仿蝙蝠的功能,研制出了早已广泛应用于军事、科技领域的超声波雷达。这种雷达能对相关固定物体进行准确定位,并能提供一定范围内空中移动物体的有关信息。(3分。能叙述出仿生原理,2分;表述准确、完整,1分)
三、写作(50分)
备用语段参考答案:
1.“尘暴”是由许多带电砂粒组成的风暴,能形成直上直下的旋涡;“沙尘暴”是含有大量沙尘的风暴,面积广,危害大(共4分,每小题2分)
2.①巨大温差 ②稀薄大气 ③尘暴威胁等(共3分,每个要点1分)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形象地说明火星上尘暴的电场非常强(共5分,说明方法占2分,其作用占3分)
4.干扰宇航员与地面的无线电联系,对宇航员的安全产生威胁(共2分,每个要点1分)
5.①“机遇”号发现重要证据,火星上曾有远古海洋 ②“勇气”号发现火星上存在水的证据 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几位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经过研究发现在火星地表下很浅的地方酝藏着大量的冰,这些冰块未来可以成为燃料的来源,甚至被转化为饮用水。科学家指出,这些冰也许还是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见证。(2分,只要答对一条即可,答出主要意思即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B卷参考答案
一:1、略2、略3、①引资料②作比较③打比方4、近看西北,造涧临水轩斋5、④①③②;“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或“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6、略
二、7、外观 内观8、内景 正中 两旁 中央藻井 饰龙 龙的化身9、雄伟壮丽 金壁辉煌10、皇帝宝座的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皇帝受朝贺的地方,是皇权的核心。11、不能。去掉“每根”,哪些大柱上有蟠龙就不清楚了。12、以朱漆方台为中心,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13、A。14、因为侗家风雨桥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15、程阳风雨桥最能说明侗家风雨桥造型艺术的特点,举例能使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认识得更明确、更具体。16、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不用铁钉,以榫衔接。17、描写。18、准确性。19、引出侗家风雨桥;突出侗家风雨桥的特点。20、略。21、对亡妻的怀念,对“帘”的喜爱和赞美。22、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而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还能增添诗情画意。23、引用古诗句,使全文人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同时,又与文章所要说明的对象相吻合。24、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