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汽化与液化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讨论、探究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吸热
过程与方法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有关现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学重点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蒸发现象。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究沸腾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水的沸腾规律。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教学准备
酒精
水沸腾装置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物理魔术引入新课?老师表演物理魔术“不怕烧的手指”。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二、合作交流教师用酒精棉球在黑板上写“汽化”两个字,一会儿黑板干了。黑板上的酒精哪儿去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化
列举出生活中类似于“酒精跑到空气中”
的汽化现象:总结:一、汽化
1、定义: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2、汽化的方式有两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蒸发
活动1:观察蒸发现象(1)在自己手背上涂些酒精,然后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答:酒精由
______态变为______态,涂酒精处感觉________。说明:1、酒精发生了________现象;
2、酒精蒸发需要___________。(2)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并停留一会儿,示数__________(是/否)变化;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_
_。说明:1、酒精内部__________(有/没有)发生蒸发现象;2、蒸发______(有/没有)吸热致冷作用总结:二、蒸发
1定义:只在______
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2蒸发发生得_____
____(缓慢/急剧)。3蒸发需要__
___热,有致冷作用4蒸发在______
__温度下都能发生。
活动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看展示图片猜想,湿衣服要快速晾干的话,可以有哪些方法?________(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________(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_______(加快/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控制变量法)总结
二、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有关。交流讨论“同样气温,为什么一个人觉得热,一个人觉得冷?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的人皮肤上的水分
,水在
过程中需要
,就要从人的皮肤
热量,使体表温度
,所以感觉
。生活中哪里还用了蒸发致冷?两支温度计,拿出后先观察两支温度计示数,然后在其中一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湿了酒精的棉花包住,再观察两支温度计示数是否变化。现象:包上棉花的那支温度计液柱
,温度降低。结论:液体蒸发时,从周围吸热,温度下降。所以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1.人淋雨后,若不及时换下湿衣服,容易患感冒
沸腾
活动:观察水的沸腾(分组实验)1.看投影仪上的问题,思考并作出你的猜想。a
沸腾是不是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内部发生吗?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沸腾发生得缓慢还是剧烈?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沸腾需要吸热吗?猜想:_____________。d沸腾能否在任何温度下自发进行?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2.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如右图)以及注意点:用石棉网加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中倒小半杯温水即可;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杯壁;杯口盖一张纸以减少热量散失。(4)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时间/min00.511.522.533.544.55…温度/0C90(5)实验需要观察的现象: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数目___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___(大/小);沸腾时,数目___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___(大/小)。水的声音在沸腾前较________(大/小),沸腾时较_________(大/小)。(6)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能/不能)继续沸腾。(7)作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像即T-t图(见右图)作完图提问: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沸腾_______(需/不需要)吸热。总结:三、沸腾1沸腾是液体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________(缓慢/剧烈)汽化现象;2沸腾需要继续_______热,但是温度_______________;3沸腾_______(能/不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需要达到________才能进行。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_____(相同/不同)。液体的沸点与_____________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_____。
4液体沸腾必须满足:①液体的温度必须达到_______;②液体需要继续_________热。2)、液化
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它是汽化的逆过程。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2)、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液化要放热”。学以致用:1.解释“人造雨”试验中和烧开水时壶口冒出的白气(白雾)?2.解释雾和露的形成?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猜想:沸腾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它们温度可能保持不变,也可能发生变化,等等。
学生讨论并提出方案: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使其沸腾,并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因此,所需器材有:实验室温度计、铁架台、烧杯、石棉网、试管、水、塑料盖。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画温度随时变化的规律图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得出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不是,沸腾必须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
小结
3、课堂小结:请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探讨尚未解决的问题!
作
业
设
计
《四清导航》相应部分
板
书
设
计
第3节
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沸腾:(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
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2、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3、沸腾与蒸发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二、液化:1、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2)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2、液化放热。
二者缺
一不可
沸腾
体
蒸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