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歌曲《牧羊女》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歌曲《牧羊女》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10 15:3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歌曲《牧羊女》教学设计
【教学课型】
歌唱课
【教学年级】
四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根据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针对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能力的年龄特点,本课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情境教学、律动教学和活动教学等教学策略,通过趣味发声、体态律动、听辨旋律、二声部合唱、乐器伴奏、情境故事等教学手段,重学生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让学生在探究和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提高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情绪的能力,在优美的音乐、唯美的画面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分析】
歌曲《牧羊女》是一首捷克民歌,是由4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的歌曲。3/4拍,曲调欢快明朗,具有民间舞的风格。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整首歌曲如同一幅漂亮的图画:咩咩叫的白羊和灰羊、哗啦啦流的小河等,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遐想和无穷的回味。4个乐句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特点。第1、2、4乐句很相似,第3乐句以欢快跳跃的节奏与其他乐句形成对比,描绘出羊儿的叫声、歌声和水流声,使全曲更生动活泼、感人而又简练。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歌曲中的节奏型和强、弱、中强等力度记号,所以本课是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力度记号,并运用到演唱的歌声中。为了让学生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需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能力,好的音乐素材和体验活动更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浓厚的求知欲望和感知能力。因此,通过律动、加入模拟风声的二声部合唱、草原风光和情境故事,让学生通过肢体、听觉、视觉多重体验大自然和生活的美,教学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策略】
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是本课教学重点思考的内容。
根据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能力,本课采用情境教学、律动教学和活动教学等教学策略,通过趣味发声、体态律动、听辨旋律、二声部合唱、乐器伴奏、情境故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听一听、唱一唱、动一动、看一看、拍一拍、敲一敲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难点,感受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情绪、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验歌曲三拍子的韵律感;感受歌曲“A+B”的结构,并能用动作和图示
表现出来。
3、复习学过的强、弱、中强等力度记号,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
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区分乐句的相似与不同;唱准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和五度音程。
【教学媒体】
多媒体、钢琴、口风琴、三角铁、手摇铃、响板、乐谱卡纸、小羊和青草贴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趣味发声
1.情景导入
欣赏草原风光,听师演奏歌曲。(播放伴奏,师吹奏口风琴)
2.场景模拟,趣味发声
师:翻过一座小山坡,寻找美妙的歌声。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引入,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感。通过模拟情景的“上下坡”练声曲,让学生在三拍子的强弱特点中打手号趣味发声;通过场景转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带着气息、高位置发声,为后面的歌曲二声部铺垫。
二、学唱歌曲,表现音乐。
1.画面构建,模唱旋律
(1)出示第一乐句,这条旋律是几拍子?学生练唱
(2)听辨乐句,生唱第一乐句后,师唱第二乐句,提问:有什么不同
的地方?(生:最后一个小节)师请生填写出第二乐句最后一小节的旋律。
(3)第一和第二乐句是相同、相似还是不同呢?
(生答:相似)可以怎样表示?
(4)第三乐句用什么表示呢?为什么?(生答:“三角形B”)
(5)请看这句的出示第四个乐句,学生分辨。
(生答第二或第一乐句)这种创作手法叫做对比和重复。
(6)完整演 唱 四个乐句的 旋律(师用口风琴伴奏,生打拍演唱)
2.感受音乐,律动体验。
(1)聆听全曲,随音乐律动。
3.?聆听歌曲,感知情绪。
(1)师:这是一首来自捷克的民歌——《牧羊女》,牧羊女放着羊唱起了动听的歌,她在唱些什么呢?(师钢琴弹唱)
(2)请问这首歌给你什么感受呢?(生答)请带着这种情绪跟随着欢快的音乐小声的哼唱。(师播范唱,生小声哼唱)
(3)有没有什么地方是特别难唱的呢?(生答),解决一字多音。
(4)请用欢快的声音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吧。(生跟钢琴唱第一段歌词)
(5)听听小羊是怎样演唱的呢?(师带强弱变化演唱第三乐句,生回答后带上力度记号演唱第三乐句)
(6)除了f、p,还有什么力度记号呢?(生答:中强)
(7)带上力度记号,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4.想象草原场景,勾画乐句线条。
(1)在这个大草原上面,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呢?(生答,师场景贴纸)牧羊女是怎么演唱的呢?
(2)请大家观察这四个乐句的结构,注意聆听牧羊女的演唱方式。
(生答:“圆形A”的乐句画圆用连贯的声音表现,“三角形B”活泼跳跃的小三角)
(3)请同学们带着连贯的“圆形”和活泼的“小三角”演唱第二和第三段歌词演唱吧。(师带生边划乐句线条,边演唱第二和第三段歌词)
(4)你们唱的真好,让我们跟着伴奏,用欢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吧。
【设计意图】
通过运用干扰演唱的柯达伊教学法,引导学生辨别乐句的异同,感知并认识歌曲旋律的结构,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铺垫。
通过谈话提问,加深学生对歌曲场景的想象与刻画,为接下来的歌曲演绎作情景和情感上的铺垫;通过奥尔夫的教学法,勾画乐句线条,与乐句结构的A、B图形完美结合,引导学生划分、区别异同乐句,并根据乐句线条,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绎歌曲,表现歌曲情感、呈现歌曲场景。
三、歌曲拓展
感悟升华
1.加入双声部,升华歌曲情
(1)请同学们聆听口风琴吹出了什么样的旋律呢?(生答:风声)
(2)加入轻轻的“风声”,演唱第一段歌词。(播伴奏,师指挥,生分声部演绎唱歌曲)
2.乐器合奏,律动歌曲。
(1)生跟伴奏唱第二段歌词,师加入小乐器(三角铁、手铃),生唱第三段歌词,师邀请生一起合奏。
(2)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律动小分队与乐器小分队一起为草原歌唱家伴奏。(师指挥,生分声部演绎唱歌曲,律动小分队与乐器小分队伴舞、伴奏)
3.歌曲合唱、情景表演。
让我们一起坐在河畔的青草地上吧。你能听见大自然的风声吗?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青草的芳香,美丽的牧羊女带着她可爱的小羊羔们,来到了小河边,牧羊女唱起了欢快的歌声。
(师加入自然音效,生分声部演绎唱歌曲,律动小分队与乐器小分队伴舞、伴奏)
曲终。
太阳下山了,牧羊女和小羊羔要跟我们说再见了………
【设计意图】
通过二声部合唱、乐器演奏等合作表演的方式参与歌曲情景表演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感受节奏、音乐之美,初步感知多声部合奏能丰富对歌曲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合作意识,享受歌唱带来的全身心的愉悦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