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蒙昧中的觉醒”
一、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主义起源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希腊时代人文主义起源的社会原因:公元前5世纪中叶,民主政治高峰、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1、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普罗塔格拉也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苏格拉底的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⑴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即知德合一;(与智者学派不同)。
⑵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与智者学派相同)。
⑶“认识你自己”。(他在哲学上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未经考察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三、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重视现世生活,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四、感受苏格拉底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真题
2010年
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21世纪教育网第一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省教学指导意见21世纪教育网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课标内容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基本要求
了解希腊独特的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说明影响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体会古代希腊文明的灿烂辉煌。
发展要求 21世纪教育网
认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
说明
教学本课时要注意三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为重心,理解古代希腊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这一主题。
第二课 卓尔不群的雅典
基本要求
知道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知道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发展要求
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说明
本课第一、二目通过对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等典型事例的介绍,展示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第三目则专题讨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学习时要注意“论从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实际上就蕴藏在第一、二目的内容中。
“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希波战争”等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罗马人的法律
基本要求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体会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发展要求
理解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说明
罗马的法律制度既是罗马文明的代表性成就,也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学习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时要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本专题可分3课时教学。
1.要注意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成果置子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加以考察,引导学生理解民主制度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民主制度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
2.本专题中的一些主要概念与内容如城邦国家、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等,在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中已有涉及,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图片、史料、音像资料等引导学生略作回忆,这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3.在教学中要重视比较的方法的运用。因为“特点”只有在比较的情境中才能更为鲜明地凸现。如可以将古代希腊的海洋性自然条件和城邦制度,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以“大河文明”为特色的东方国家的自然条件和国家制度进行对比,以此理解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文明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以对罗马“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内容、形式进行比较,了解罗马法的完善过程,体会法律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规律。
4.可以引导学生对希腊海洋性自然条件的优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罗马法的作用与局限等问题展开探讨,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本专题的小结可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专题小结”进行。建议在重读导言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两点:一是梳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发展的历程,以此理解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是建立在物质文明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又能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它的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二是将它们置于整个古代世界的视野之中,通过与同时期其他文明的政治法律制度相比较,认识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所具有的独特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
第一课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一)古希腊文明产生的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1、独特的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21世纪教育网
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希腊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使得希腊的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
地理环境对希腊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a.不利于粮食生产,适宜葡萄和橄榄的生长,
b.为维持生计,发展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活动
c.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2、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小国寡民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约两百多个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
城邦特色:政治:独立自主(共和政体,公民权力与积极性)
经济:商品经济发达
文化:思想文化繁荣
3、希腊公民的素质:公民参政意识强烈、公民修养(教育、个人自由、活动)、集体荣誉感
(二)古代希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特别是其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第二课 雅典民主政治
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背景原因:工商业发展,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激烈。
2、 目的: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后,开始民主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
3、主要内容:(1)经济上,①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②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商业的发展。
(2)政治上,①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②“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③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4、评价:
A.历史局限性: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第四等级不享有基本参政权利,这种中立政策实际上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平民民主权利不充分、矛盾未能彻底化解)
B.历史进步性:梭伦改革虽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但是,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平民参政权、扩大政权基础、民主化的开端、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擢用)
二、、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
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三、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一)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二)民主政治的表现:
(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①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职责:最高权利机关,负责审议一切国家大事)21世纪教育网
②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③陪审法庭:负责司法事务。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4)贵族会议权力几乎丧失殆尽,只处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事务。
四、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A.历史进步性(得)
①雅典古典时代的辉煌诞生于民主政治的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之中。(对当时代)
②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的极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对后世)
B.历史局限性(失)
就其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2)就其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3)当城邦政治日益复杂化的时候,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民主极有可能失去效力,而沦为不讲是非原则的暴民政治。
(4)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5、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雅典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雅典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适当拓展:
1、基本特点:①人民主权 ②轮番而治 ③法律至上 ④公民平等
2、政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3、运行模式:集体领导、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真题21世纪教育网
2011年
12.(2011·浙江文综)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有整体史观。该题通过“小国寡民”这一切入点考察中西方的古代文明。
【精讲精析】选C。因为①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②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③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④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由此判断②③与题意无关。
第三课 罗马法
一、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罗马法是指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它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特点: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局限: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可方便。)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成文法又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过程。自然法的观念蕴含在罗马法之中。西塞罗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和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一)公民法
1、概念: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2、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3、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21世纪教育网
①背景: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广大平民对此强烈不满,他们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护自身的权益,迫于平民的压力,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制定成文法。
②颁布:公元前499年,立法委员会颁布。
③评价: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法的起点;但它是以往罗马法的汇编,其中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21世纪教育网
4、公民法的评说: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广大平民是罗马对外扩张和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二)万民法
1、背景: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不断对外扩张,罗马人广泛与外界接触,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对于罗马当权者来说,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原来了公民法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了,罗马政府遂设外事裁判官来处理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件,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
2、产生:大概产生于共和国到帝国过渡过程中。
3、特点: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不触动原有公民体系的前提下,万民法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法灵活而有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4、意义: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建立,在帝国时期,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罗马法的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21世纪教育网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对罗马法研究的热潮,为近代资产阶级战胜教会与世俗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三、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自然法
(1)概念: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2)发展: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学家和法学家西塞罗。
(3)意义: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化,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第四课 单元整理
1、民主制度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民主制度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
2、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文明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古代希腊的海洋文明、中国的大河文明。
3、从罗马法的完善过程看,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具有互动的规律。
4、应该辩证地分析希腊海洋性自然条件的优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罗马法的作用与局限性。
5、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看来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是建立在物质文明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又能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他的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古代世界的各文明的政治法律制度中,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
民主法治是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
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近现代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传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化遗产。古代希腊、罗马
第三讲 西方古代历史人物---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
省教学指导意见
第三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基本要求
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说明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本单元内容理论性强,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其历史背景,理解先哲们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中还可联系必修Ⅰ专题六和必修Ⅲ专题一中的相关内容。
2.引导学生查阅《史记》、《论语》等文献资料,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并可组织学习小组探讨孔子的地位和影响,指导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3.可指导学生依据教科书制作孔子、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简表,同时辅之以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故事和名言名句,引导学生感受和尊崇他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4.最后可总结概括本单元中两位东西方代表性先哲的思想,使学生感知和认识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并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相同点,寻找各自的特点,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和不同思想家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基本要求
(一)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一)、亚里土多德生平21世纪教育网
1、御医之子(前384年)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小城斯塔吉拉,当时色雷斯处于北部强国马其顿王国的统治之下,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室的御医。
2、学园精英(前367年)
17岁时,亚里士多德像许多希腊青年一样,到当时希腊的文化教育中心雅典求学,师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勤于思考,努力读书,在学业上显示出惊人的才华。柏拉图曾说,他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亚里士多德是学园的灵魂,其他学生构成学园的身体。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这句话说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 (尊师而不盲从 )
这种关于师生关系的观念对于我们今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仍具有借鉴意义。作为学生来说,既要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又要敢于独立思考,突破老师观念的局限,勇于创新。
3、王子之师(前343年)
公元前347年,雅典受到马其顿王国的军事威胁,反马其顿情绪高涨。由于亚里士多德家族与马其顿王室的关系密切,亚里士多德受到雅典人的敌视,于是,他匆匆离开雅典。公元前34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邀请亚里士多德做儿子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欣然前往。他教授亚历山大政治学、伦理学、诗歌以及历史等知识,对亚历山大的成长有较大的影响。
4、重返雅典,建立学园。(前335年)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征服了整个希腊。次年,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吕克昂学园图书馆的藏书超过阿卡德米学园数倍。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学派”。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还为他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5、落寞辞世(前322年)
公元前323年,年仅33岁的亚历山大在灭掉波斯帝国、征服印度河流域后病逝,随即希腊各地掀起反马其顿的的浪潮,雅典成为反马其顿的中心,由于亚里士多德与马其顿王室的亲密关系,因而成了反马其顿派打击的对象,他受到法庭指控,被控不敬神,为了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他离开雅典,逃往外地。一年后,亚里士多德客死他乡,享年62岁。
著名学者海德格尔用了三句话评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
这句话表明并得到公认,那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就是他的一生。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就是思考的一生,他对真理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亚里士多德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学术思想,同时也扩大了他的学术影响,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丰富的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亚里士多德有哪些重要思想。
(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
1、哲学:
A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B 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2、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3、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4、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逻辑学: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他的逻辑学。直到现在,人们公认他是逻辑学这门专门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学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著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对归纳法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他着重研究和总结了演绎推理的一般原则——三段论法。他把推理步骤表示为包含字母符号在内的一些三段论图式,下面就是一种基本的图式:
如果所有的B是A(大前提)
并且所有的C是B(小前提) 21世纪教育网
则所有的C是A(结论)
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判断构成,其中包含A、B、C 三个概念。
6、政治思想:法治优于人治(《政治学》)21世纪教育网
亚里士多德认为革命和内讧的原因是什么?(不平等 )
结论:最好的城邦治理方式——法治优于人治
他和柏拉图的区别就在于:21世纪教育网
柏拉图强调人治,即哲人统治,只是在他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情况下,他才提出法治的观点,但他忽视了法律的性质,只强调了应该守法,而忽视了如果法律本身就是恶法,那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法治。
而亚里士多德则一方面强调了不管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要守法,另一方面还强调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应该是良好的法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法治。
7、伦理思想:中道理论
所谓“中道”,意即中庸,他认为宇宙间万物过了不好,不及也不好,在太过与不及之间就是最好。
比如他说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勇敢并不是什么都不怕,有些该怕的东西就应该怕,不怕就是鲁莽,太怕就是怯懦,都不好,21世纪教育网
它的实质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应该以“理性”为行为准则
实际可行的最好政体——中产阶级执政的共和政体21世纪教育网
极富者品性--“逞强放肆、至犯重罪”21世纪教育网
极贫者品性--“懒散无赖、易犯小罪”
中产阶级品性--懂得节制,很少野心,具有大家公认的中庸美德
探讨:
吕克昂学园的历史地位
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吕克昂学园,其图书馆的藏书超过阿卡德米学园数倍。在学园里他喜欢在林阴道上边散步边讲学,人称他“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被尊为“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鼻祖。他的全部现存著作,几乎都是在吕克昂学园完成的。
二、发展要求 :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伦理学中的“中道”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2.“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21世纪教育网
3.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4.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表现了亚里士多德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局限:① 基本哲学观是徘徊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②体现出奴隶主[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