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荷专题
教学思路
一、学习背景调查:
目的:
1、了解学生对荷花的原有认知
2、通过图片唤起记忆,欣赏荷的美。
做法:
做一张幻灯片:我心中的荷
要求:精选4张荷图片,50-100字感想
教学思路
二、看视频《都市花影》了解荷与中国人生活的息息相关。
三、师生共同学习:咏荷诗
王昌龄的《采莲曲》李商隐的《赠荷花》
让学生了解:借物抒情
四、重点学习《爱莲说》----托物言志
并
俄罗斯:向日葵,向往光明之花,给人带来美好希望之花,向往光明,厌恶黑暗
日本人民认为樱花具有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的精神。他们把樱花作为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
意大利国花----雏菊
早春开花,生气盎然,具有君子的风度和天真烂漫的风采
陶渊明爱菊
世人爱牡丹
予独爱莲
(鲜)
(众)
(无)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托物
言志
以花喻人
描写莲花,赋予莲花哪些君子的品格?
语句 赋予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不随流俗,洁身自好
端庄,庄重,不招摇
虚心,正直
不趋炎附势,不结党营私
语句 赋予品格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德声远播,美名远扬
清高
受人敬重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君子
那些有着荷之品性的人
北宋周敦颐一篇《爱莲说》使人们把莲花列为“君子”的象征之一。莲花的 “君子之象”体现在诸多地方,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的事迹,无一不让我想到了莲。
人们熟悉莲花为君子的象征的,大多来源于下面这句话:“出淤泥而不染”。这说明了君子的一个特点: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身处乱世不为乱。屈原正是这样一个人。当时正值楚王昏庸,奸佞乱国,世人聋聩之时,屈原作为三闾大夫,陈治国良策,虽然不被采纳,也不愿屈从于奸佞,甘愿“世人皆浊我独清”。秦破郢都之时,不愿亲眼目睹国破家亡的屈子自投汨罗江而死。
又如于谦,在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瓦剌之时,众臣皆欲迁都,但于谦力排众议,立英宗弟祁钰为景泰帝监国,疾呼“言迁都者死!”挽住了大明王朝,实乃中流砥柱。这两个人没有沾染周围人的糊涂聋聩,心术不正,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洁净的内心,确实是“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意即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有才干,有修养,但却不以此倨傲,不生骄气,不招摇、张扬。西汉留侯张良,自幼居家研读太公兵法,后出山辅佐汉王刘邦,“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众望所归,封为留侯。这是他自我修炼的结果,但他居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非但不显现出一点得意,还异常谦恭,为天下所称颂。
司马懿辅佐曹丕,毕生鞠躬尽瘁,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阻北伐,克吴军,平辽东。后来为四朝元老,声名极大。但他并未以此沾沾自喜,在每次班师得胜还朝时,他总是低着头向前。他也因此在魏国广为称颂。
莲花的“不蔓不枝”,让我想起一代文豪苏东坡。当时王安石与司马光誓不两立,一个要革新,一个要守旧,势力都很大,使得当时有了“不师荆(王安石)便师温(司马光)”之风。虽然他是王安石之徒,也与司马光有些交情,然而他既不屈于新党,也不附于旧党。在王安石上台时,他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当司马光上台后,他又被
召回,任命为中书舍人。即便如此,他也不投靠任何一方,拒绝一切威逼与拉拢。他以行动诠释了君子的“不蔓不枝”,成为中华文化的制高点,更是君子的典范。
莲花有君子之象,蕴君子之德,养君子之气,实在可嘉。
那些有着荷之品性的人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早在《诗经》中,就有了对于莲的描写。而后“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众多的诗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君子的襟怀和风采。也许我们不曾细细端详过那亭亭净植,不蔓不枝的莲,但一定听说过那些有着莲之品格的人。
他如莲,如莲般“ ”——屈原出身贵族,却由于周围人的排挤和毁谤而屡受流放。但他并未被那些缠绕身边的肮脏沾染了忠贞之心,而是因不忍见国家沦亡,高唱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
她如莲,如莲般“ ”——居里夫人将自己的一生投入科学事业,几十年的探索、拼搏、努力,使她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诺贝尔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但是她将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送给女儿当玩具,因为她认为:“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沐浴在科学精神之中,却不为招摇名利,恰如爱因斯坦对她的评价:“在所有的著名人物里面,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他如莲,如莲般“ ”——海瑞任知淳安知县时,高官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此地,因嫌招待不周而对当地官吏滥用私刑。海瑞得知此事,不仅没有利用机会逢迎巴结,还下令收缴了他数千两银子,并因此与明世宗对峙,深受百姓的爱戴。
他如莲,如莲般“ ”——哥白尼、伽利略这些伟大科学理论的提出者,和他们的理论一起,都是不见容于当时时代的。最悲壮的当属被誉为“科学殉道士”的布鲁诺,由于不肯放弃哥白尼的学说,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殉难在鲜花广场。而如今这些科学的捍卫者,连同他们的理论和精神,一同彪炳千古。
他如莲,如莲般“ ”——笔直、洁净,让我想到了被后人尊称为“包青天”的包拯,当县令时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案子到了他手里必定水落石出,在后世人的心中,他成为清官的典型和公正的象征。
仁人志士俱往矣,而吟诵着数不胜数的赞莲、咏莲、赋莲诗词长大的我们,是否也应当秉承那闪烁着高尚光辉的莲的精神,一路前行呢?
读一些史书(历史小说):
《明朝那些事儿》
《东周列国志》
《史记》
《三国演义》
作业一:
课后品读:陆龟蒙的《白莲》、韩静霆的《爱藕说》、佘树森的《我爱莲有实》,了解:一、荷的一个又一个值得赞赏的部分;二、用物的特点来象征人的品性。
让我们学以致用,托物言志,在《爱莲藕说》《爱莲叶说》《爱莲子说》中任选一篇,仿写白话文《爱莲说》节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鉴赏:
1、调动人的多种感觉。
2、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作业二:
课后品读:朱自清《荷塘月色》徐刚《荷花飘香北海夜》
写一段文字,调动多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运用修辞,来描绘荷:美之神韵。
课后延伸:
将学生作品做成“荷专题”展板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