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竿容易弯》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中的湖南小调民歌。歌曲为四四拍,一段体结构。曲中配上湖南方言衬句“梭了一支郎当,郎当一支哟”充分展现了湖南民歌的地方特色,全曲的中心表达了“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合作金不换”的主题思想。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7年级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中,已对民歌体裁的音乐以及中国五声调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将继续加深学生们对民歌的印象,学习新的民歌体裁—小调。用方言演唱的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演和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从中感受湖南民歌的韵味与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分析旋律及歌词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欣赏、表演的方式感受湖南小调民歌的韵味。
【教学重点】
了解小调体裁音乐的特点和方言意义。
【教学难点】
对歌词的理解以及表演。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听《龙船调》,感受湖北民歌的音乐特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风格的民歌,体裁大致分为号子、山歌、小调。(PPT展示)。随即导入湖南的小调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2、展示小调的概念。
初听感知
学生仔细聆听《一根竹竿容易弯》,初步感知歌曲中传达的情感,根据歌词尝试阐述歌曲中隐藏的道理。
歌曲介绍
1.向学生介绍《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湖南小调民歌。歌名来源歌曲的第一句歌词,此曲旋律高亢明亮,婉转动听,歌词淳朴,曲中“众人合作金不换”的歌词阐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歌曲为一段体,由七个乐句组成句法方整,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基本上是一字对一音。
复听歌曲
1.学生再次聆听歌曲,找找歌曲中的衬词与衬句。
2.聆听音乐片段,展示特色歌词:“一根(那个)竹竿”和“梭了一直郎当,郎当一支哟”。
3.分析歌词和衬词的意义
五、合作探究
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分小组,分句子进行歌曲演唱以及对每一句歌词进行表演。
六、探究民族调式
听歌曲,展示歌谱,找找旋律音有什么样的特点。
整个歌曲,旋律中没有出现“4”和“7”,按照音高顺序排列为“3、5、6、1、2、3”,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中的角调式。
展示五声音阶的唱法。
教授学生如何判断五声调式。
知识拓展
听一听,辨一辨,说出它的作品名称和体裁?
《无锡景》、《国 家》、《军民大生产》三首作品分别是七年级学生需要演唱和欣赏的作品。分别为小调、流行歌曲、劳动号子
2、议一议,说说下面几首民歌属于哪种调式
《小放牛》、《催咚催》通过两首作品判定,巩固民族调式判定知识
总结
世界上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民族的也就没有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