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第六单元一、兼爱 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第六单元一、兼爱 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1 18:2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兼 爱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B项,“冠”读ɡuān;C项,“有”读yòu;“敖”通“傲”,读ào;D项,“要”通“腰”,读yāo。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B.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D.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解析:A项,第一个“以”通“已”;B项,“驯”通“训”;C项,“辩”通“辨”。
答案: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看待
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易:改变
C.胁息然后带 带:腰带
D.是以仁者非之 非:反对
解析:C项,带:名词作动词,系好腰带。
答案:C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 ②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③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④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所以:①名词,“……的(原则)方法”;②名词,“……的原因”。③代词,自己的;④代词,他的。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惠王,楚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苟然,然后可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①,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不若商人之察也。”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②。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攈粟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注:①倍徙:倍,指一倍;徙,指五倍。②日者:古时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士坐而言之       言:讲,说
B.舍言革思者 革:改变,变更
C.则士之计不若商人之察也 察:考察
D.是围心而虚天下也 围:束缚
解析:察:精明。
答案:C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B.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C.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D.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解析:根据关键词“子墨子”“即”“过”“子”的意思即可断句。
答案: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一切言语行动都要服从于义,天下事没有比义更重要的。
B.在天下没有谁行义的情况下,墨子的老友劝阻他到楚国推行自己的主张。
C.墨子被楚惠王以老为由拒绝接见,他的主张学说也被楚惠王视为“贱人之所为”。
D.墨子认为今之士人只知“坐而言义”,即使无任何艰难险阻也不去行义。
解析:老友是阻止墨子“独自苦而为义”,没有阻止他到楚国去行义。
答案:B
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翻译出关键词语“为”“如”“劝”“止”“以”“非”“尽”“是”的准确意思,判断句式翻译时要加上判断动词“是”。
答案:(1)如今天下没有谁行义,那么你应该鼓励我去行义,为什么还要阻止我呢?
(2)拿他的言论反对我的言论,这好比拿蛋来击石头,将天下所有的蛋都打破了,那石头还是原样,是不会被打坏的。
【参考译文】
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可贵的了。假使现在对一个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而砍断你的手和脚,你肯做这样的事吗?’这人一定不肯,什么原因呢?因为鞋帽不如手脚贵重啊。然后又对这人说:‘给你天下,而杀死你,你肯做这样的事吗?’这人一定不肯,什么原因呢?因为天下不如自己的身体贵重啊。人们为争一句话而相拼杀,这是由于道义比身体贵重啊。所以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重要的了。”
墨子从鲁国到齐国去探望一位老友,这个老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谁行义,而你却独自苦苦去行义,你不如停止吧。”墨子说:“假使现在此地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其中只有一个儿子耕田,其余九个闲着,那么耕田的人不能不更加努力。什么原因呢?因为吃的人多,而耕田的人少。如今天下没有谁行义,那么你应该鼓励我去行义,为什么还要阻止我呢?”墨子南游到楚国,见到楚惠王,楚惠王以老为借口不用墨子,派穆贺去见墨子。墨子游说穆贺,穆贺听了非常高兴,对墨子说:“你的话的确好,只是我们君王,是天下的大王,他也许认为‘这是贱人出的主意’,因此不采用吧?”墨子说:“只要可行就是好的。譬如药一样,一棵草根,天子吃了它能把病治好,怎能因‘它是草根’而不吃呢?现在农夫交税给大人们,大人们拿来做酒食祭品,祭祀上帝鬼神,怎能说‘那是贱人生产出来的’就不享用呢?所以即使是低贱的人,上可比农夫,下可比药,难道连草根都不如吗?况且你也曾听说过商汤王的传说吧!从前商汤将去见伊尹,派彭氏之子驾车,彭氏之子半路上问汤:‘君王将到哪里去?’汤说:‘将前往见伊尹。’彭氏之子说:‘伊尹是天下的贱人。如果君王想见他,下令把他召来好了,这样做,对他已够恩赐的了。’汤说:‘这不是你能明白的。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能耳聪目明,那我必定高兴地把药吃下去。今天伊尹对我国之重要,就好比良医妙药。你不让我去见伊尹,这是你不希望我好。’于是令彭氏之子下车,不让他驾车了。如果楚王真能像汤一样,他就会用贱人之言。”
墨子说:“商人到四方去做买卖,只要交易中有一倍或五倍的利,即使有关卡桥梁的阻拦,盗贼的危险,也一定要去做。现在士人坐着谈义,没有关卡桥梁的阻拦,盗贼的危险,这种功利不是商人那一倍五倍的利可计算的,却没人去做,士人计利远不如商人那么精明。”墨子往北到齐国去,遇见一个占卜的人。占卜的人说:“今日天帝在北方杀黑龙,先生你的脸色黑,不能往北。”墨子不听,继续往北行,到达淄水,不能渡水而返回。占卜的人说:“我说过先生不能往北的。”墨子说:“南方人不能到北,北方人不能往南,脸色有黑有白,为什么都不能渡呢?如果按你的说法,那就要禁止天下人走路了。这是束缚人的思想而使天下虚无人迹,你的话不能听。”
墨子说:“我的话足够用的了,舍弃我的学说而改变我的思想,这好比放弃收割而去拾穗一样。拿他的言论反对我的言论,这好比拿蛋来击石头,将天下所有的蛋都打破了,那石头还是原样,是不会被打坏的。”
三、语言运用
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概括的对象也就是语段内容的核心,即“对别国国名的翻译”问题;其次要找出其表达的观点,即“中文翻译较外文翻译更能表达美好的感情”。答题时要强调中文翻译的感彩优势。另外,本题要求用一句话来概括,压缩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不要把句子写成短语。
答案: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则不能。
10.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句。
中国古典诗词深受俊秀神奇的山水的滋养,其意蕴醉人身心。总想泊舟枫桥,静候寒山寺的钟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我才能找到精神的安放之所。
答案:(1)总想竹杖芒鞋,回望黄沙道中的夕阳;总想攀登蜀道,倾听子规的啼叫。
(2)总想登上滕王阁,遥望彭蠡之滨的雁阵;总想驻足杨柳岸,仰看天穹中的残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