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腥臊恶臭(è chòu) 天雨(yǔ),墙坏
B.而后世多燕说(shuō) 燕相受书而说(shuō)之
C.使其妻(qī)为裤 以其女妻(qī)胡君
D.未可必知(zhī)也 而自知(zhī)其益富
解析:A项,“臭”读xiù;“雨”读yù;C项,后一个“妻”读qì;D项,后一个“知”读zhì。
答案:B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圣人作,构木为巢 构:架屋、营造
B.宁信度,无自信也 度:度量、测量
C.曩将罪之 罪:惩罚、治罪
D.必私积聚 私:偷偷地
解析:B项,度:尺码。
答案: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C项,均为“被”。A项,动词,认为/连词,来。B项,助词,的/代词,代“当世之事”。D项,连词,于是、就/连词,却。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B.乐羊以有功见疑
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D.胡,兄弟之国也
解析:D项,判断句;A项,“为”表被动;B项,“见”表被动;C项,无标志被动句。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①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②,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齐桓公任命他为卿,尊他为“仲父”。②阤(zhì):崩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县:通“悬”,悬挂
B.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明:表明
C.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所以:……的原因
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 执柄:掌权
解析:明:使……明晓。
答案:B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B.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C.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D.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解析:断句时要注意“矣”“乎”等句末语气词,另外,还可根据“如此”的句意断句。
答案:D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猛狗、社鼠的形象,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C.最后一段举出尧传天下给舜的传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尧为人主而“不觉”,致使他接连错杀鲧、共工两位大臣。
D.两个寓言故事包含着这样的哲理,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关系,如猛狗与酒酸之间的必然关系,就难以判断。
解析:尧是为人主而善察的正面形象,他杀鲧和共工是对的。
答案:C
8.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
(2)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中间。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 “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王,使大国的君王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使国君受到蒙蔽和挟制,也是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因此齐桓公问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社坛的老鼠。”桓公说:“为什么担心社坛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见那社神吗?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中间,挖掘鼠洞寄托身子在里面。用火熏烤却怕烧毁了木头,用水浇灌却怕毁坏了涂泥,这就是社坛的老鼠不能被杀除的缘故啊。现在君王身边的人(就是社鼠),他们在朝廷外为求威势重权,便从百姓中搜刮财富,他们在朝廷内就相互勾结,来对君主隐瞒他们的恶行,在朝廷内的 (奸人)窥探君王的心思来传递消息给朝廷外的(权臣),朝廷外的权臣和朝廷内的奸人互相成为倚重,朝廷众多官吏都认为(这样做)是富有权势。(这样的)官吏不诛灭就会扰乱法度,诛灭了他们君王又不安逸。(他们)依靠国君的保护进而握有重大的权势,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社坛老鼠。”
因此国君的臣子掌握大权,进而能行专擅或颁禁令,确实能为己用的必定使他得利,不能为己用的必定陷害,这就是(国家的)猛狗啊。那权臣成了猛狗来咬有才能的士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王的心思,国君还不察觉,像这样,国君怎么能不被壅塞,国家怎么能不遭灭亡呢?
唐尧想要将天下传给虞舜。大臣鲧进谏说:“不吉祥啊!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发兵将鲧诛杀在羽山的郊野。共工再进谏说:“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又发兵将共工诛杀在幽州的城邑。因此天下人没有谁再敢说不要传天下给虞舜。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唐尧了解虞舜贤明,不见得是很难的事。到要诛杀进谏(错误意见)的人,必定要传天下给虞舜,才是真正难的事啊。”又说,“不因所怀疑的危害到所考察到的,(这)就更难啊。”
三、语言运用
9.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中“高处”“低处”的深层含义。树的“高处”是难以攀爬的,指代“艰险的地方”“困难的时候”等。“低处”就是“容易的地方”“得意的时刻”等。据此,结合语境“第一次”指没经验时,而“第二次”指有经验时,补写出答话。
答案:(示例)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10.把下面的五个句子改写为一个长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文学是艺术的基本样式之一。
文学通过审美的方式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作用。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
文学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审美方式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作用的艺术的基本样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