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鹏之徙于南冥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夭阏(yāo è) 抢(qiǎnɡ)榆枋而止
B.蓬蒿(pénɡ ɡāo) 藐姑射(shè)之山
C.形骸(ɡāi) 以盛(shènɡ)水浆
D.舂(chōnɡ)粮 越有难(nàn),吴王将使将(jiànɡ)
解析:A项,“抢”读qiānɡ;B项,“蒿”读hāo,“射”读yè;C项,“骸”读hái;“盛”读chénɡ。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反:通“返”,返回
B.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分别
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知:通“智”,才智
D.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低垂
解析:D项,垂:通“陲”,边地。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B项,古今意义相同,都是“然后”的意思。A项,古义: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古义:不追求事功。今义:没有功劳。D项,古义:春天和秋天。今义:代指岁月、年岁。
答案:B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之二虫又何知
③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④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A.“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也相同
B.“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
C.“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
D.“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也不同
解析:①指示代词,这;②指示代词,这;③连词,并且;④副词,将要。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后图南
A.时则不至 B.而我犹尸之
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D.其坚不能自举
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C、D两项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B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彼且奚适也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彼且恶乎待哉 D.齐谐者,志怪者也
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定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魏莹与田侯牟约①,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③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注: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胥靡:服役的人。④筦(ɡuǎn),同“管”,一种乐器。嗃(xiāo),吹竹管声,大的声响。吷(xuè),如口吹物发出的小声音。这句话的意思是:吹起竹管,就会有嘟嘟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
B.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
C.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
D.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
解析:断句时注意“曰”“也”“而”等标志性词语,另外,“为君”的“为”的意思也是此句断句的标志之一。
答案:A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乘”,指四匹马拉的车。“万乘之君”指大国的国君。
B.“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十仞”合七八丈长。
C.古代“十岁”为“一旬”,如:年过六旬,八旬老者。“旬有五日”应指十年零五天。
D.“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清朝之后常指在职的官员;或对父母长辈的称呼;也可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解析:C项,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旬有五日”中“有”为通假字,通“又”,意思是“十五天”。
答案:C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
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
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解析:B项,理解错误,华子表面上是主张“无为”的,但他无法把道理说清楚。只有戴晋人的主张最合乎“无为之道”。
答案:B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的重点是:“坏”,动词,毁坏;“所苦”,受苦的事;“惝然”,神情恍惚;“亡”,丢失。另外还要注意整个语句的流畅,补写出中间的省略成分,判断句式翻译时要加上“是”。
答案:(1)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墙,筑城已经七八丈高了,接着又把它毁掉,这是让服役之人受苦的事。
(2)戴晋人离开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参考译文】
魏惠王与齐威王订立盟约,而齐威王违背了盟约。魏惠王大怒,打算派人刺杀齐威王。
将军公孙衍知道后认为可耻,说:“您是大国的国君,却用普通百姓的手段去报仇。我愿统率二十万部队,替您攻打齐国,俘获齐国的百姓,牵走他们的牛马,使齐国的国君心急如焚热毒发于心背,然后我就攻占齐国的土地。齐国的大将田忌望风逃跑,于是我再鞭打他的背,折断他的脊骨。”
季子知道后又认为公孙衍的做法可耻,说:“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墙,筑城已经七八丈高了,接着又把它毁掉,这是让服役之人受苦的事。如今战争不起已经七年了,这是你王业的基础。公孙衍实在是挑起祸乱的人,不可听从他的主张。”
华子知道以后又鄙夷公孙衍和季子的做法,说:“极力主张讨伐齐国的人,是拨弄祸乱的人;极力劝说不要讨伐齐国的人,也是拨弄祸乱的人;评说‘讨伐齐国还是不讨伐齐国为拨弄祸乱之人’的人,他本身就是拨弄祸乱的人。”魏王说:“既然如此,那将怎么办呢?”华子说:“您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
惠子知道了,引见戴晋人。戴晋人对魏王说:“有叫蜗牛的小动物,国君知道吗?”魏王说:“知道。”戴晋人说:“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名字叫触氏;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角,名字叫蛮氏,当时他们相互为争夺地盘而战争,倒伏在地的尸首有数万,追逐败兵十五天而后返回。”魏王说:“咦!那都是虚妄的言论吧?”戴晋人说:“让我为您证实这些话。您认为四方与上下有尽头吗?”魏王说:“没有止境。”戴晋人说:“知道使自己的思想在无穷的境域里遨游,却又返身于人迹所至的狭小的生活范围,(这狭小的生活范围处在无穷的境域里,)恐怕就像是若存若失一样吧?”魏王说:“是的。”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至的狭小范围内有一个魏国,在魏国中有一个大梁城,在大梁城里有您魏王。大王与那蛮氏相比,有区别吗?”魏王回答说:“没有。”戴晋人离开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戴晋人离开后,惠子见魏惠王,魏王说:“戴晋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圣人不足以和他相提并论。”惠子说:“吹起竹管,就会有啷啷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尧与舜,都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在戴晋人面前称赞尧与舜,就好比那微弱的丝丝之声罢了。”
三、语言运用
11.“我不在现场,但我在微博”。“微博”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媒介工具,使很多欢庆活动变得温情、时尚。假设2016年适逢学校建校100周年,请你在80字的微博里,写一段与母校有关的记忆、印象或创意祝福。要求:语言流畅,格调高雅,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得出现学校实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内容是要与母校有关的记忆、印象或创意祝福。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示例)难忘安静教室里泛舟书海的愉悦,难忘幽静小径上畅谈人生的温馨,难忘宽阔跑道上释放活力的精彩。梦想在这里萌芽生长,青春于斯扬帆起航。亲爱的母校,生日快乐!
1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在横线处写一个总结句。(20个字以内)
汉儒董仲舒曾精辟指出,“大富则骄,大贫则暴”。在贫富分化的社会结构中,富人和穷人的心理和行为都会扭曲,并造成人际关系的广泛紧张、对立,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官民对立、精英大众对立。在东南沿海地区,也表现为外来人口遭到本地政府和民众的排斥。社会的信任与团结因此迅速流失。同时,高房价、就业困难、财富与权力的世袭导致青年人的普遍消沉乃至绝望。凡此种种,都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贫富分化严重威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