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1 20: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当仁,不让于师
一、基础达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何如:怎么样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如果
C.愿为小相焉 为:做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
解析:B项,如:或者。
答案:B
2.与“以吾一日长乎尔”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仁,不让于师
B.约我以礼
C.仲尼岂贤于子乎
D.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解析:例句与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仲尼岂贤于子乎 B.道之斯行
C.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D.亡之,命矣夫
解析:B项中的“道”通“导”。
答案:B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伤于日月乎 伤:妨害
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诱:诱导
C.夫子莞尔而笑 莞尔:微笑的样子
D.吾与点也 与:和
解析:D项,与:读yù,称赞。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②,爵之大夫,起累绁③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④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乙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①料量平:账目清楚,收支平衡。②羖:公羊。③累绁:用绳索捆绑。④粥:通“鬻”,卖。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B.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D.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解析:可据文段中动词的含义进行断句。
答案: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空”,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
B.“季氏史”即委吏,掌管委藏工作,即后之司仓氏、司庚氏,掌保管、出纳。
C.“大司寇”先秦官职,西周时期的司寇。周天子是最高裁判者。中央设大司寇,负责实践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大司寇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
D.《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解析:《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简称。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等的小官,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解析:原文中孔子得到了善待。
答案:C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这两句话的翻译中,重点是文言句式和实词。“孔丘,圣人之后”是判断句,“虽”,第(1)句中是“虽然”,第(2)句中应为“即使”;“达”,显达;“王”,称王;“霸”,称霸。
答案:(1)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
(2)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即使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
【参考译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账目,清楚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鲁君又善待孔子。
鲁昭公二十年,这时孔子大约三十岁了。齐景公带着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秦穆公亲自提拔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就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即使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孔子和齐国的太师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齐国的大夫中有人想害孔子,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景公对孔子说:“我已年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就离开齐国,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的话吗?”于是就把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价了;在路上出行的男人和女人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样。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的乙丑日。
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它。
三、语言运用
9.下列三幅劝阻吸烟的手势图,你认为哪一幅最好?请结合图像说明理由。要求7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的能力。本题为开放型题目,三个图任选其一,说出理由即可。第一幅图是一位女子做捂住鼻子的手势,旁边的三个字为“我介意”,意思是我介意别人在我面前抽烟,你抽烟已经影响到了我,意即请勿抽烟;第二幅图是一位女子手掌向前做制止的手势,旁边三个字为“不可以”,意思表达得更加直白有力,警示吸烟者,在我面前吸烟不可以,我不能接受;第三幅图是一位女子做停止手势,旁边三个字是“请停止”,意思是明确告诉吸烟者,请停止吸烟的行为,表达坚定。
答案:(示例)我认为第三幅最好。第一幅表现出厌恶,让吸烟者心理上难以接受;第二幅态度不严肃,不易引起足够注意;第三幅表情严肃有礼,手势态度坚决,效果最好。(言之有理即可)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为“拍客”下一个定义,不超过80个字。
在互联网图文时代,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年龄和职业各异,他们使用各类相机、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或其他数码设备,他们也许并无专业技巧,但他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随时随地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用图片形式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发送彩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将照片发布到网络上与大家分享。他们关心社会热点,记录日常生活,捕捉感人细节。拍客的诞生,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流行文化的盛行。网络人士古永锵先生表示“拍客们眼界宽广,善于思考,习惯用影像表达和记录心情,表达出个体对纷繁世界和人文环境的真实感受。”拍客在国外已经是个非常普及的文化现象,在国内也迅速升温。
拍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互联网图文时代,以各类相机、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或其他数码设备随时随地用图片形式记录身边的事并通过彩信或电子邮件发布于网络与他人分享的一类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