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蜀相》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蜀相》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1 22:5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蜀相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祠堂(cí)   伺机(sì)   开济(jì)
劲爆(jìn) 犀利(xī) 夙愿(sù)
朔风(sù) 柏树(bǎi) 绿 林(lǜ)
笔砚(yàn) 诏书(zhào) 频烦(pín fán)
                                  
                                  
【答案】 “劲”应读jìnɡ,“朔”应读shuò,“绿”应读l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朝开济老臣心(名词,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动词,朝见,朝拜)
B.朝辞白帝彩云间(名词,早晨)
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C.夕济兮西澨(名词,济水)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动词,成就)
D.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动词,救助,救济)
人才济济(众多的样子)
【解析】 C项,“夕济兮西澨”中的“济”,动词,渡水渡到。
【答案】 C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解析】 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
【答案】 B
4.名句默写。
(1)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答案】 (1)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览众山小 (2)隔叶黄鹂空好音 家书抵万金 (3)三顾频烦天下计 正是江南好风景 (4)出师未捷身先死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一)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5~6题。
客 从
杜 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 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5.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解析】 本题以简述故事的形式考查对诗歌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把握。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杜甫巧妙而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珠”象征人民用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回答此题时应从理解诗歌的内容入手,把这些句子的大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答案】 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6.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解析】 回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即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赋税之重,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有隐字”“化为血”明确地传达出这些隐情。珠是眼泪变成的,故珠上的“隐字”说穿了便是“泪”字。“化为血”,实际上是化为乌有,但说化为血,更能显示出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原有的血汗已经被剥夺一光,而公家的征敛仍不停止。
【答案】 “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月 圆①
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7.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意境。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
【答案】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8.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总之,这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游子之情。
【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9.仿写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或词曲作家)自选。
示例:杜甫的诗是无边落木中的一面琵琶,幽愤慷慨,疾风,高天,浊酒,涕流,胸怀黎民。
                                  
                                  
【解析】 解题时,先仔细分析例句特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人物,恰当地运用比喻进行仿写句子。注意语句内容的相关性。
【答案】 高适的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瑰丽雄健,黄沙,烽火,胡笳,弯刀,豪情填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