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槖驼传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tuó) 病偻(lǚ) 窥伺(kuī)
B.寿且孳(zī) 勖(mào) 缫(sāo)
C.实以蕃(fán) 饔(yōnɡ) 鸡豚(tún)
D.茂硕(shuò) 飧(sūn) 殆(dài)
解析 B项,“勖”应读xù。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佝瘘 窥看 移徙 苛且偷生
B.丰硕 仰慕 忧虑 舒展筋骨
C.旦暮 抚摸 疏密 弃之不顾
D.鸡豚 植树 辍学 千丝万缕
解析 佝偻,苟且偷生
答案 A
3.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
B.致其性 致:尽
C.其培欲平 培:培土
D.有类橐驼者 类:这一帮人
解析 D项, 类:像。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C.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D.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解析 A项,“其实”古义为“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C项,“小人”古义为“小民,地位低的人”,今义与“君子”相 对,指人格卑鄙的人;D项,“以致”古义为两个词,意为“来使……发展”,今义为连词。
答案 B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⑨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解析 ①③④⑦是名词用作动词,②⑧是名词作状语,⑤⑥⑨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故不我若也
A.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B.惟兄嫂是依
C.不知始何名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解析 A项,省略句,其余三项和示例一样,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7~10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理,非吾业也 业:职业
B.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好:喜欢
C.官命促尔耕 促:催促
D.故病且怠 怠:怠慢
解析 D项,怠:懈怠。
答案 D
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B项,皆为连词,表顺承;A项,副词,虽然/连词,即使;C项,连词,而且/连词,尚且;D项,介词,把,用/介词,给。
答案 B
9.对文段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B.本文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C.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
D.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解析 D项,“以德治国”错,应为“养民治国”。
答案 D
10.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做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最终却给百姓造成灾难。
(2)如果我说的这些切中事实,这与我的同行种树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嶂。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旧唐书·柳宗元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宗元少聪警绝众 警:机警
B.与之图事 图:商议
C.禹锡终易连州 易:改任
D.归其父母 归:赠送
解析 D项,归:归还。
答案 D
12.与“大将军奇其才”的“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叔文欲大用之 B.宗元革其乡法
C.仍出私钱赎之 D.时人义之
解析 题干中“奇”为意动用法,即“以其才为奇”,意即“认为他很有义气”。D项中“义之”,即“以……为义”,意为“认为他很有义气”,也是意动用法。
答案 D
1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又被推为宏辞科,因此被授予校书郎、永州司马等职务。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得到世人的称赞,但政治上的才能却没有显现出来,表现在还没有被重用就遭贬了。
解析 A项,“又被推为宏辞科”应为“又应考中宏辞科”;永州司马是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谪的职务;B项,“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应为“恰逢柳宗元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D项,王叔文“尤奇待宗元”“革其乡法”都是柳宗元有政治才能的表现。
答案 C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时流辈咸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 (2)帮助料理柳宗元的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儿女回到京师,当时的人认为他很有义气。
【参考译文】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礼遇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大力提拔任用他,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写成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到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改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学习。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四、语言表达
1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
①它是柳宗元离开永州后,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筹资修建的。
②进入庙中,我们在中厅参观了柳宗元生平事迹陈列。
③大门两侧刻的楹联歌颂了柳宗元的生平政绩,也巧妙地道出了庙祀主题。
④柳子庙坐落在永州城内潇水西岸。
⑤我和同行数人怀着对这位先贤哲人景仰之心双手合十依次深情地膜拜。
⑥庙门正上方竖排石刻“柳子庙”三个苍劲雄伟的大字。
⑦在后殿大堂,柳宗元的塑像后墙正中,书有醒目的竖体“利民”两字,这应是其思想的精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④①⑥③②⑦⑤
16.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 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柳宗元认为,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预 和灌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育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