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霰(xiàn) 发酵(xiào) 参与(yù) 同仇敌忾(kài)
B.滟滟(yàn) 内讧(ɡōnɡ) 恪守(kè) 垂涎三尺(xián)
C.碣石(jié) 谄媚(chǎn) 懦弱(nuò) 莘莘学子(shēn)
D.扁舟(piān) 创伤(chuànɡ) 联袂(mèi) 戛然而止(ɡǎ)
解析 A项,“酵”读“jiào”;B项,“讧”读“hònɡ”;D项,“创”读“chuānɡ”,“戛”读jiá。
答案 C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艳艳随波千万里 B.佼佼空中孤月轮
C.鸿雁长飞光不度 D.碣石萧湘无限路
解析 A.艳艳—滟滟;B.佼佼—皎皎;D.萧—潇。
答案 C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花丛
B.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尘:细小的灰尘
C.皎皎空中孤月轮 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
D.昨夜闲潭梦落花 闲潭:安静的水潭
解析 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答案 A
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B.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细雨
C.汀上白沙看不见 汀:沙滩
D.鱼龙潜跃水成文 文: 波纹
解析 B项,“霰” 意为“雪珠”。
答案 B
5.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月照花林皆似霰 B.落月摇情满江树
C.可怜楼上月徘徊 D.不知江月待何人
解析 A是比喻,其它三项是拟人。
答案 A
6.春江花月夜》所抒发的感情不包括( )
A.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 B.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C.真切的生命体验。 D.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不平。
解析 《春江花月夜》中没有抒发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不平之情。
答案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节选,完成7~8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7.这段诗歌共描述了哪几种景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
8.“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一段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索,对人类在宇宙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而整个人类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感情哀而不伤,而是充盈着热烈、达观之气。
阅读下列节选,完成9~10题。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9.解释下列词语。
①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舟 ②离家客居在外的人
10.这一段诗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游子,思妇;羁旅之愁,相思之苦。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张若虚的《代答闺梦还》,完成11~12题。
代答闺梦还
(唐)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
1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年轻丈夫与妻子分离的凄清动人场面,丈夫为戍守边疆,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只能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
12.诗中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人在表达这一情感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运用了侧面烘托、心理描写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四、语言表达
13.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删改个别字词)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
(2)她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3)人们把她看做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她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
14.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2)人们把它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3)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 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