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音频(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音频(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1 19:45:32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石壕吏
杜甫
教学目标
1.疏通诗歌大意,明确故事情节。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扫清障碍,初读诗歌
石壕(háo)
吏(lì)
邺(yè)

(yú)?

(shù)

(yù)?
役(yì)?
炊(chuī)
咽(yè)
再读诗歌,把握大意
1.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2.带着感情诵读,体会诗歌中诗人的情感。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细读品味,字斟句酌
通过字里行间感知诗歌
写作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县),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省孟西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知人论诗
杜甫:字子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爱国诗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残酷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天下苍生的担忧时时处处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积累总结,夯实基础
一词多义
1.

a.书信:一男附书至
b.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

a.停止:夜久语声绝
b.穷尽:弹尽粮绝
古今异义
1.老翁逾墙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2.天明登前途
古义:前面的路
今义:今后的发展状况
3.出入无完裙古义:衣服
今义:裙子
课堂检测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分别是什么?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3、为什么“捉人”是在“夜晚”?
4、最终抓到人没有?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插上想象的翅膀:
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老夫人的陈述包括了哪些内容?主要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思考
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的
战争是(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
作者对战争是(
)的
课堂小结
主旨归纳
这首诗是书写民间疾苦的叙事诗。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批判了封建统治的残酷,表露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业布置
1.熟读成诵,背诵诗歌
2.完成学案《唐才子传-杜甫》阅读,再一次亲近诗人,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