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阅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写作:
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人文主题
感受花孩子的活泼、天真,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难点: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搜集作者泰戈尔的资料。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荒、笛”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落、荒”等5个字,会写“阵雨、荒野”等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圈画词语感知课文描写的情景,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3.能关注第1、2自然段中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聚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交流感受。同学们看到课题《花的学校》,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花也有学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花儿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
2.阅读注释和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出示课件)
3.教师小结: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在这部诗集里,诗人用一支彩色的神笔描绘了儿童纯净奇特的心灵世界。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泰戈尔的这篇《花的学校》。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词语或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画出来。
2.指名学生朗读画出的词句,评价读得是否正确,并相机指导。
(1)字词朗读指导:“荒、裳”是后鼻音;“放假”中的“假”读第四声。教师随机课件展示字典中对该字的解释,引导学生根据意思确定“假”的读音。(出示课件)
“假”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几种,你能根据意思来判断它的读音吗?
假jiǎ ①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对。②借用,利用。③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
jià 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
假期( ) 假如( ) 放假( ) 假公济私( ) 假山( )
(2)指导朗读长句子。教师范读第2、3、8自然段,指名学生读,读好停顿、重音,把句子读正确。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说说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
预设1:如“雷云、口笛”这两个词语,学生可能觉得跟平常的表达不一样,可以借助图片引导了解。
预设2:如“荒野”一词,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荒”的字形——“荒”上面的草字头表示茂密的野草,下半部分表示沼泽地,“荒野”指的是荒凉的野外。
预设3:如“他们关了门做功课”“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这些句子,学生觉得想象奇特、有新鲜感,可以引导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圈出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出示课件)
问题清单
①读第1、2自然段,思考:当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②读第3~5自然段,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读第6~9自然段,这几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
本文是散文诗,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层次地展开学习过程。教学时先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象画面、圈画关键词感知每一部分的内容,最后串联起来说一说,在练说中初步习得把握内容的方法。
问题1预设:看到了六月的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在文中圈出关键词“跳舞、狂欢”)
问题2预设:看到了花朵关了门在做功课;下雨了,花朵们放假了。(教师引导学生在文中圈出关键词“做功课、放假”)
问题3预设:花孩子们穿着各色衣裳冲了出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教师引导学生在文中圈出关键词“冲了出来、急急忙忙、扬起手臂”)
(2)引导学生根据圈出的关键词,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中所描写的花的学校的情景。教师可以提供填空帮助学生练说。(出示课件)
当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在绿草上________、________。平时他们是在________,雨一来,他们________。花孩子们穿着各色的衣裳,________。他们的家在________,他们急急忙忙地赶到那儿,对着妈妈________。
三、细读第1、2自然段,想象画面,品读词语
1.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具体描写画面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
教学第1、2自然段时,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文字还原成画面,把朗读课文与想象画面有机结合,体会把花儿当作人来写的好处,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组织学生交流反馈,引导品读词句,感知表达。
(1)品读第1自然段: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想象“荒野”“竹林”的环境和东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是什么样子的。
②比较体会。比较朗读下面两句话,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中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能使句子表达更生动形象的表达特点。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吹过荒野,在竹林中发出沙沙的声响。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2)品读第2自然段: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①引导学生想象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花儿会从哪些地方跑出来?“跳舞、狂欢”时会有什么动作、声音?边朗读边做动作,体会花儿的喜悦和无拘无束的自由。
②指导朗读:语气轻松,语调上扬,“无人知道”“突然”这些词语读成重音,读出花儿的兴奋、喜悦和场面的热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1. 指导书写“落、荒、笛、舞、狂”5个字,重点指导“荒、舞”的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荒、舞”的结构,发现异同。
(2)教师范写“荒、舞”,提醒“舞”的上边部分要写得紧凑,四竖要向中心聚。
(3)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4)学生练写其余3个字。
2.学生抄写“阵雨、荒野、跳舞、狂欢”4个词语。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预习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罚、假”等8个字,会写“功课、放假”等8个词语。
2.学习第3~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把花当作人写的特点。
3.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所学
1.听写上节课学习的重点词语。
2.回顾第1、2自然段所描写的画面。
二、学习第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读词句
1.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具体描写画面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反馈,引导品读词句,感知表达。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体会,重点围绕“关了门做功课、放假”这些具有奇特想象的词句展开想象:花儿们关了门做功课是怎样的心情?会做哪些功课?放假时会是怎样的情形?放假时是怎样的心情?从而理解这些词句。
(2)指导朗读:“觉得”后面要停顿,“真的”“地下的”这些词语读成重音,“真的”可以读得慢一点来表示强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
3.结合课后第三题,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
把课后习题融入学习过程中,旨在引导学生从仿说到仿写,通过表达促进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导入:“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如果是“清风一吹,蝴蝶一来”等,花儿们又会怎么样呢?请大家展开想象,先试着说一说,再写下来。(出示课件)
清风一吹,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一________,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迁移方法,合作学习第6~9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6~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具体描写画面的词句。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学习要求:
(1)每位组员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结合具体语句,在小组内交流。组员间就同一个内容相互补充。
(2)组长汇报,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阅读体会,准备向全班汇报。
3.组织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如小组交流第6自然段中的画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交流的语句和阅读体会,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①引导想象:结合“互相碰触着”想象树枝手拉着手在小声地聊天,从“拍着大手”可以想象雷云鼓掌邀请花孩子们出来玩耍,从“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可以想象花孩子们迎着风、伴着雨在草地上快乐地玩耍、舞蹈。
②学生想象画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2)如小组交流第7~9自然段中的画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初读时对有新鲜感的句子的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进一步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①引导想象:花孩子的家是怎样的?星星所住的地方又是怎样的?花孩子为什么那么着急想回家去呢?他们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②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7~9自然段。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想象:如果你是花孩子,会对妈妈讲关于“花的学校”的什么事?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罚、假、互、所、够、猜、扬、臂”8个字。
(1)指导“假、互”的书写。
“假”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第三、四、五画的笔顺是横折、横、竖;“互”字第二、三画的笔顺是竖折、横折。
(2)归类书写。
上下结构:罚、臂;左右结构:所、够、猜、扬。
2.学生抄写“功课、放假、互相、狂风、急急忙忙、自然、能够、双臂”8个词语。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本课课后习题。
2.完成本课《随堂练》。
3.写一写自己放学回家的场景,用上自己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是一首散文诗,文中拟人化的表达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是充满丰富想象力的。学习这样的文章,需要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发现其中的独特之处、新鲜之处。所以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独特的表达特点。此外,诗歌重在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有所感悟。但如果只是机械地读,难免过于枯燥,会让学生失去自主感受诗意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了朗读,意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