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课内外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成语、古诗。
难点: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活动一:找一找有“新鲜感”的句子
1.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老师在本学期第一堂课上布置的任务吗?就是每堂课结束以后,大家要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把它们抄写在摘抄本上。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让我看看你们的成果吧!(教师巡回检查,同桌也可以互相借阅)真不错!我在同学们的本子上发现了不少“宝藏”呢!老师在和同学们共同学习第一单元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句子,忍不住再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分享。
2.出示句子,交流新鲜。(出示课件)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学生练读。
(2)指名学生读第一个句子,发现这句话出自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3)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个句子,了解句子的意思。
①指导读准“更夫”的“更”。了解“更夫”一词的意思:更夫是古代民间巡夜的人,每天夜里敲竹椰子或锣,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
②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是课外的,并随机补充,第二个句子和《花的学校》一样,也是出自泰戈尔写的《新月集》。
③指名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活动二: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
设计意图: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课内外阅读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并培养主动积累的意识,逐渐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1.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讨论交流: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设想一下,小伙伴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
预设:这两个句子跟平时的句子有点不一样,第一句把树枝、鸟儿、蝴蝶想象成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的写法特别新鲜。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想做一名更夫去追逐影子。
2.学生齐读句子体会。
3.引导学生拓展交流:你们在自己的课内外阅读中有没有读到过有新鲜感的词句?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谈谈体会。
(2)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词句和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也可以展示部分有积累习惯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摘录的词句,与全班学生分享。
4.教师适当小结并指导学生摘抄句子。
(1)小结:遇到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想想词句的意思,还可以抄写下来,平时要注意积累,在习作时也可以尝试运用和仿写。
(2)请学生把这两个句子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中,注意句子抄写的格式,开头要空两格。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活动一:课本成语读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表演读、想象合作读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在趣味活动中发现这类成语的构词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重点关注“爪、吊、赤、疾、燥”的读音。(出示课件)
zhǎo diào
第一组: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chì jí zào
第二组: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成语。
(1)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成语,如做“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的动作。
(2)想象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师生、生生合作读成语。如教师读“面红”,学生接“耳赤”;男生读“提心”,女生接“吊胆”。
(3)同桌合作朗读,小组合作朗读。
3.引导学生发现两组成语结构上的特点,指导梳理。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两组成语结构上的特点。
(2)全班交流,注意把同类成语的特点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交流课外积累的类似成语,也是在提示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主动积累,丰富语言材料。特点1:这8个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有的描写人的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如“披头散发、面红耳赤”;有的描写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胆”。
特点2: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4.学生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时积累的类似成语。如:垂头丧气、指手画脚、交头接耳、油嘴滑舌、牵肠挂肚、手舞足蹈、眉开眼笑、耳聪目明、口是心非等。
5.拓展运用。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填入相应的成语。(出示课件)
(1)弟弟正坐在位子上(摇头晃脑)地背古诗。
(2)为了说服他参加我们的活动,我讲得(口干舌燥),可他就是不为所动。
(3)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我们一时间(手忙脚乱),不知道从何下手。
(4)一到开家长会,我就(提心吊胆),不知是福是祸。
(5)刚才还(张牙舞爪)的歹徒,三两下就被警察叔叔制服了。
6.趣味游戏。教师事先准备两组不同的成语。将全班分成两组,每组各派两名同学上台,一人做动作(或给提示),一人猜成语,猜出成语多的一组获胜。
活动二:根据语义,读出重音
设计意图:
读好重音是十分重要的朗读技巧。在指导这三句话的重音朗读时,不是直接告知朗读重音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结合对句子的理解,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学习读好句子重音的方法,并引导其在朗读练习中通过轻读、慢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中的句子,学生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交流读好这些句子的方法。
方法1:边读边想象画面。
方法2: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读好句子的停顿,读好词语的重音。
3.学生试着运用上述方法再练读,教师根据学情,点拨朗读重音的方法。
(1)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给读重音的词语加点。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指导学生重音的不同读法。引导交流:重音除了重读。还可以怎样读?
预设:可以轻读,如第2句中的“一点儿”一词;也可以慢读,如第3句中的“不懂就要问”。
4.学生运用上述方法,朗读自己课外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2.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句段运用
活动一:复习积累的8个成语
1.学生猜读成语,一人上台选择一个成语演一演,下面的同学猜一猜。
2.引导学生交流课外新积累的同类成语,组内分享摘录的成语。
活动二:观察交流课本中兴趣小组的名字
1.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接触过哪些兴趣小组或者兴趣班。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词句段运用”第3题中5个兴趣小组的名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兴趣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出示课件)
3.同桌交流:结合兴趣小组的标识,观察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有什么特点。
4.指导学生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模仿范例给班级兴趣小组取名字,可以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特别是灵活运用积累的词句,体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增强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预设1:组名能直接体现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比如“篮球”“剪纸”“航模”等。
预设2:有的组名中加入了能体现该兴趣小组个性特点的词语,比如“侠”“巧手”“鲲鹏”“探索者”。
预设3:可以恰当运用课外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名字更吸引人。
活动三:根据班级兴趣小组的特点,试着取名
1.指导学生学习范例中的取名方法。
点拨:“侠”让人想到蜘蛛侠、大侠、“飞人”乔丹,这个名称来源于影视形象、公众人物,可以表现出篮球社团队员的勇敢、豪气。“鲲鹏”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能展翅高飞,这个名称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2.学生尝试取名。小组讨论交流,先想一想要成立什么兴趣小组(1~2个),再结合小组的活动内容,取一个有特点的名字,完成表格。(表格见课件)
活动内容,兴趣小组的名字
,
, 3.组织全班交流评比,评选“最佳创意奖”。
(1)小组展示给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说说这样取名的原因。
(2)教师根据各组取的兴趣小组的名字,生成表格。表格示例如下:
活动内容,兴趣小组的名字
合唱,天籁之音合唱团绘画,丹青雅阁书法,墨芳斋
……,…… (3)学生互相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被什么兴趣小组吸引了,要积极报名参加。
(4)根据所取的名字和介绍,以及吸引其他同学参加的愿望强烈程度,评选“最佳创意奖”。
板块二 日积月累
活动一:读古诗
1.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
在指导学习“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时,引导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加强朗读,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了解古诗的大意,并背诵积累,重在引导感悟诵读,尽量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1)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指导读准“牧、振、樾”的读音。
(2)学生试读,读通诗句。
2.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推测字词的意思,读好停顿。
(1)借助插图推测“林樾”的意思,再说说“振林樾”的意思,读好诗句的停顿:歌声/振林樾。
(2)借助上下诗句推测“欲、立”的意思,再说说“意欲、闭口立”的意思,读好诗句的停顿: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老师范读。
活动二: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1.学生读古诗,边读边想:你在古诗里读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学生交流反馈。
预设:从古诗里读到了牧童、黄牛和鸣蝉。牧童骑着黄牛在唱歌,蝉在树林里鸣叫,牧童想去捉蝉。
2.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提示:牧童骑黄牛、牧童大声地唱歌、牧童听到蝉鸣后忽然停止唱歌、牧童想要捕蝉。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提示: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忽然听到树上的蝉叫,他停止唱歌想去捉蝉。
活动三:背诵古诗
1.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2.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3.小组内互相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