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1 09:4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舸(ɡě)  寂寥(liáo)
轮廓(ɡuō)
怅然若失(chànɡ)
B.沉浮(chén)
峥嵘(zēnɡ)
携手(xié)
万户侯(hóu)
C.恰巧(qià)
稠密(chóu)
斥责(chè)
层林尽染(rǎn)
D.遏止(è)
竞赛(jìnɡ)
遒劲(qiú)
强劲有力(jìnɡ)
【答案】D
【解析】A项“廓”读kuò。B项“峥”读zhēnɡ。C项“斥”读chì。
2.下列对词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答案】D
【解析】应为“粪土/当年/万户侯”。本题考查对诗歌朗读节奏划分的能力。根据以下原则即可:①语义单位划分法,如词或词组;②成分划分法,主谓宾,定状补;③助词依附法,即将表时态、动态的助词划在前面的修饰成分内;④诵读检验法,节奏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旨和情感,一旦划分影响表达则无价值,因此,划分节奏后诵读一下,看是否影响表达。
3.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
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
词依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D.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的文体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古体诗、近体诗、自由诗的知识。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其他的称为自由诗,如本单元即将学到的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所以B项错。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__________。丙申新春,《中国诗词大会》也以_________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__________。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数学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降低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品味和感受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久盛不衰
扣人心弦
心驰神往
不可多得
B.
风靡一时
引人入胜
心向往之
弥足珍贵
C.
久盛不衰
引人入胜
心驰神往
弥足珍贵
D.
风靡一时
扣人心弦
心向往之
不可多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久盛不衰:形容事物盛行的时间很长,一直不衰退。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草木顺风向一边倒下。文中说这些文化形式虽然很盛行,但是是近些年才盛行的,时间不长。选择“风靡一时”。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与语境不合。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语境说的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很吸引人。应选用“引人入胜”。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不合语境。心向往之: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语境说的是人们虽受网络语言影响,但内心仍向往诗歌的语言。选择“心向往之”。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不可多得”强调“得”,“弥足珍贵”强调“珍贵”。语境表达的是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人们逐渐热爱上了诗词之美。这是很可贵的,因为过去诗词被人们冷落。故选择“弥足珍贵”。故选B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是因为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
B.
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的这种膜拜心理,致使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
C.
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心理
D.
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是由于中国文化对人们中最精致的文字的膜拜心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A项,“人们对……的心理,是因为……”原因与结果颠倒;B项,话题突转,不能承接前文,由前面的话题“文化盛会”突转到对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心理的探究;D项,“中国文化对人们”主客颠倒。故选C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B.
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提高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降低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品味和感受古诗词之美
C.
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教育界人士期待能提高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D.
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教育界人士期待能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降低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品味和感受古诗词之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原句有三处问题。其中词语搭配不当的有两处:“改变”与“氛围”“降低”与“背书之苦”。第三处
是语序不当:“感受”指水平、层次较浅的体会,“品味”指水平、层次较深的体会。B项,“提高”与“氛围”搭配不当。CD两项,语序不当。“在全社会的努力下”应放在“教育界人士期待”的后面。故选A项。
二、语言表达
5.根据《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格律,阅读辛弃疾词《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回答问题。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词的下阕空了四句,这四句分别是:①衣冠磊落 ②似谢家子弟 ③车骑雍容 ④相如庭户
请按照词的格律要求填写,只填序号。
【答案】②①④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词的格律平仄规律的掌握。这里需要需要知道词的基本文化常识,词对句数、字数、平仄的要求是严格的,在这里只需要将本词与《沁园春·长沙》进行句与句,词与词的一一对比,即可解答。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富仁先生对此作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或: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②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或:原因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 ③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或“自由意志”)
【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考虑到语言的连贯、得体、简明等要求,答案并不唯一,只要是能使内容贴切,逻辑上严密即可。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7.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前两句,词人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清晨凄清的场景,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
C.“而今迈步从头越”中,“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义是革命遭受挫折,要重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D.“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收笔,极有情味。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让人联想到红军的鲜血,蕴含着无尽的伤感。
【答案】 D
【解析】 D项应该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写出了一种豪迈情怀。
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什么说“从头越”这三个字用得好?
【答案】 三个字笔势豪放,将全词推向高潮,这两句不仅歌颂了红军再克娄山关的战绩,而且表现了毛泽东对敌人的藐视和对长征必胜的坚强信念。此外,“从头越”还包含着遵义会议以后,中国革命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开始了新的里程的含义。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表达的鉴赏能力。这类题要注意联系前后文、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主旨,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句子默写
9、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3)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
长征》)
(4)________________,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5)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答案】(1)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2)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万水千山只等闲
(4)芭蕉不展丁香结
(5)战地黄花分外香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怅寥廓”“遏”“芭蕉”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作文(共1小题,每小题60.0分,共60分)
10.用“微霜”“红叶”“秋色”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80个字左右。
【答案】(示例)暮秋的天空,初寒薄透,冰蓝色迷离着渺远的苍穹。隐隐微霜如同透明的花朵,兀自开放,又兀自消亡。红叶翩翩,秋色萧萧。若说西风有情,那满山摇曳的鲜红便是随他起舞的蝶,演绎着一场绚烂的季节。
【解析】本词考查的是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注意把握题干中给出的中心点“微霜”“红叶”“秋色”,同时注意既要有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又要有一种修辞。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