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复习提问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传播声音的介质包括哪三类?
3、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固体、液体、气体
340m/s
4、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如何的?
声波
外耳
鼓膜
听小骨
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
5、什么叫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
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调高,有的听起来调低呢?
思考:
音调
小实验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实验结论
音调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物理学上将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是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间称赫,符号为HZ。
物体在1秒种内若振动100次,频率为100HZ
下面两个图,哪个图中的小球振动的快?
也就是说
球振动的频率高
甲
乙
乙
讨论:
一只蜜蜂从你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
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
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提示: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HZ,而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为500——600HZ。
人
狗
猫
蝙蝠
海豚
20Hz
20000Hz
15Hz
50000Hz
60Hz
65000Hz
1000Hz
120000Hz
150Hz
150000Hz
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2、超声波和次声波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思考:为什么有时我们认为很静、没有任何的声音,而猫却突然表现非常警觉?
提示:猫的听觉范围是:60——65000HZ
2、超声
1),定义: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
2),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3),超声的应用:
碎石、B超、声呐定位、超声导航等.
1、可听声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
~20000Hz.
3).次声源:
自然界: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
人为:核爆炸、导弹发射等
4).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
尽量远离次声。
超声的导航能力
声呐
超声的穿透能力
超声波诊断仪(B超)
检查、治疗疾病
超声的穿透能力
探测金属内部缺陷
超声的“破碎”能力
对器械和食物消毒
超声的“破碎”能力
使油和水混合
超声与农业
提高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
核爆炸
导弹发射
次声
火山
地震
风暴与海啸
次声
1、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声
答案
:A
2.
有经验的养蜂人能准确的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归来,养蜂人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A.飞行的高低不同
B.飞行声音的音调不同
C.飞行声音的响度不同
D.飞行的方向不同
答案
:B
再见
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