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二地理课件 1.2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二地理课件 1.2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8-27 16:4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高中地理必修Ⅲ
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哪些属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印度 古巴 丹麦 尼泊尔 英国 瑞士 埃塞俄比亚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人均GDP
人均GNP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1)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
(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二、区域发展阶段
(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把握不同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况等人类活动的差异。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
产值比重
就业比重
(增长速度)
(劳动力)
核心(城市发展)
交通、信息网络
外围空间(区域内部差异、对外开放性)
区域发展状态
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综合发展 阶段
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状态
1.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状态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匹兹堡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初期阶段
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初步发展。
匹兹堡
思考、讨论P9页“活动”
活动:P9
2.资源优势要转化成经济发展的优势,还需要很多其他条件的配合。比如交通条件、技术条件、市场因素、其他资源条件等。
1.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地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3.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变化是:
A.由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以工业生产为中心;
B.由乡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
4.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开放程度低,对外联系少,③某一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并由此形成主导产业。
2.工业化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状态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出现一系列大规模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发展速度快同时带动区域的发展,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工业化阶段——中国目前区域发展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从东部到西部,由沿海到内陆的发展趋势。
思考、讨论P11页“活动”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1.它们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地形平坦开阔,附近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2.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占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迅速上升;工业内部结构趋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空间结构的变化:工业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匹兹堡)向四周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3.出现的问题: 区域内资源逐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受一定破坏,人地关系不协调。
对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受一定破坏,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区域内资源短缺,需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当地交通运输压力加重。
4.这说明: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5.西部地区存在的两大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
思考、讨论P12页“活动”
1.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如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新兴工业的冲击),也有内部原因(如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劳动力价格高、土地租金高、生产成本增加等)。其本质是当地产业衰退和产业结构老化。
2.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如地理位置、资源等方面)将不复存在,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3.上海市需克服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等限制性因素。为了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可从引进先进技术、改革区域经济结构、加大贸易力度等方面着手。
区域整治的措施:如治理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技术革新等
3.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状态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出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较高水平。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
主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提高
内部经济差异小—大—小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区域发展状态有所不同
辽中南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项目 内容
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展潜力大
历史地位 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临的问题 (1)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枯竭(大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
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
振兴措施 (1)改变原由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2)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
(3)优化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
(4)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