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思考:
为什么东、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二.东、中、西部经济差异
1.划分范围
东部
中部
西部
2.差异比较
探究思考: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
(2)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图1-18
东 部 中 西 部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结构
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科技文化教育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程度
不同的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就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就存在差异。
(1)自然条件原因(地形、气候、位置)
(2)社会经济原因
3.差异的原因
①历史基础
②产业结构
③工业化、城市化水平
④开放政策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自然因素
地形
自然资源
气
候
填写表格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其他因素 地理区位
通信条件
市场经济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自然因素
地形 丘陵和平原为主 高原、山地为主
季风气候,降水多,雨热同期, 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自然资源 能源、资源不足,北方淡水不足 能源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
气
候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社会因素 城市化水平 高 低
科教文化 高 低
对外开放 高 低
经济因素 发展基础 好 差
产业结构 相对优越,第二、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生产力水平高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生产力水平较低
交通状况 水陆交通便利,网络程度高 较差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其它因素 地理区位 具有发展开放性经济的区位优势 缺少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
通信条件 发达,国内外联系便捷 相对落后
市场经济 发育比较早,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比较快 市场经济发育相对落后
1.下列四组省区全部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
A、吉林、安徽、湖南、海南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西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河北、山东、辽宁、天津
2.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
C、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
D、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
C
D
能力训练:
3.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②资源分布的差异③距海远近的差异④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4.就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南重北轻,东轻西重”
B“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C“南重北轻,东重西轻”
D“南轻北重,东重西轻”
B
5.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A、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B、深圳、海南岛、珠海、厦门
C、浦东、深圳、珠海、汕头
D、深圳、海南岛、厦门、三峡
A
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通常是针对____地区而言,以__________一线作为分界线
1.三大自然区的地理差异
(1)划分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约400mm雨量线
北:昆—阿—祁
南:3000m等高线
(2)各区的差异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地势
气候
植被
土壤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东部季风区
——南北差异
——热量为基础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东西差异
—水分为基础
青藏高寒区
——垂直差异
——水热组合
阅读第21、22页内容,理解南方和北方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2.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 地形
气候
植被
土壤
2.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黄壤、棕壤、
钙质土、黑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工业生产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
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以公路、铁路为主
水运、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
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
对外开放较早,开发程度高
1.大西部的范围
三.西部大开发
西部 10个省区
内蒙古、桂
湘西、鄂西、延边地区
●缩小东西的差异,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资源保障.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有利调整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和社会稳定
2.大开发意义
资源丰富,劳力成本低,市场开发潜力大
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水利等)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
劣:
优:
3.开发的优劣条件
4.开发的措施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根本性措施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关键
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重要条件
西部的资源
矿产资源:
水能资源:
气候资源:
草场资源:
旅游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稀土、镍、锡
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的上游及雅鲁藏布江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温带草原、山地草场
高寒草场
奇异的自然风光
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训练1: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A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3.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
B
C
能力训练.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水电站 B.油田 C.天然气田 D.煤矿
D
B
(4)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素质的技
术开发人
A
(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B
北方 南方
自然资源 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性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面临问题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5.自然资源、限制性因素、面临问题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