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3噪声及其控制_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3噪声及其控制_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1 14: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节名称
1.3噪声及其控制
课型
习题课
计划课时
1
?
教材分析
《噪声及其控制》是学生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之后学习的内容;是对声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噪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本节内容的物理知识不多,难度不大,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能探究防止噪声各种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这些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价值。在渗透学法,培养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学习目标
1.知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重点
1.乐音与噪声音色的区分;2.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解决措施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噪声的来源。2.结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的知识:,思考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解决措施
在知道噪声危害的基础上,自觉培养社会责任感,注意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一、引入新课情景创设、提出问题1、让学生感受用铁皮刮玻璃和敲击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学生感受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悦耳,而铁皮刮玻璃的声音刺耳难听,令人烦躁不安。学生通过感受,从物理和环保初步认识噪声。2、[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

乐音
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

噪音二、新课教学结合图3-3-2和图3-3-3
是噪声的两个例子.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对如下问题进行交流讨论:①什么是噪声?②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③举例说明噪声对人的危害。④根据第47页的表,将一天中通常可能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作一估计,描述你对这些声音的主观感觉。⑤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哪些?有关这方面你能做哪些工作?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1)噪声及其来源强调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来源大致为以下几方面:交通运输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2)噪声的大小及危害噪声的等级由响度的单位分贝来表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表,引导学生注意在这些环境中的的分贝数,让曾经体会这些噪声污染的学生描述当时的主观感受。同时,可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对于城市、工业区等区域内噪声标准的界定,说明噪声在当代社会造成的危害已需通过法律进行防治,提高学生的公民环保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另外,可以向学生说明,噪声除了对人生理和心理有影响外,噪声还有其他危害,如噪声能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例如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能将附近的建筑物的玻璃窗震裂。(3)如何使噪声小些以听到声音的条件为线索,引导学生想出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教材中图1-19分别是这三条途径的例子。吸音的物质可作为制造声音屏障的材料,结合第23页的“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让学生选择最适合做声音屏障的材料。三、小结(依据板书)四、板书1.3噪声及其控制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客观原因)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主观感觉)3、声音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二)噪声的大小及危害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废气、污水、有毒的固体废物。(三)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学生活动: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噪声的来源。读图思考分类讨论结论阅读了解“分贝”分析、讨论、表述、展示。
二次备课:
形成性练习
1、乐音的三个特征为____、______、____。反映音乐大小的特征是 。反映乐音高低的特征是_____。反映乐音品质的特征是_____。2、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讲话的音色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到患者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是因为(
)A.听诊器自动排除了外界干扰B.听诊器减少了周围的噪声C.听诊器改变了声音的频率D.听诊器使声音集中,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涉及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重点进行思想的教育。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均很好,对于探究活动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但探究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补充:人耳对响度较小声音的变化较敏感,声音响度大时人耳感觉不灵敏,测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时的距离是确定声音等级较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