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上化学 2.3构成物质的微粒(二) 原子和离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粤版九上化学 2.3构成物质的微粒(二) 原子和离子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11 08:4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理解原子的概念,了解他们的特征和存在状态,知道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
3、了解原子内部的构成,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
4、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实质
5、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的可分性观点
6、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7、了解原子质量是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重点】
原子的概念及其特性,原子内部结构
三、【难点】
解释某些现象,分子、原子之间的异同点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复习】1.举例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
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
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的做运动;分子间有间距。
【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那么它分成了什么呢?它是如何变成其它物质的分子的呢?以下先看一个实验:
【演示】不加热高锰酸钾,观察是否有氧气放出。加热高锰酸钾,观察氧气的放出,分析为什么,试从物质的组成入手,思考有何新发现?
【分析】 高锰酸钾是由大量高锰酸钾分子构成的。受热时却可分成氧气和其他两种物质,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高锰酸钾分子应该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受热时这些微粒彼此分开。
【讲解】 这种微粒叫原子。
【板书】 原子
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设疑】 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们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解疑】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列表分析、对比各种概念的不同和相同及相互关系。
【讲解】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汞由许多汞原子构成,铁由许多铁原子构成。
【引入】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1897年,在英国科学家汤姆发现电子以后,人们开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
【阅读并总结】
【讲解并板书】 二、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引入]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而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它是不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呢?原子的内部有什么奥秘呢?
[讲 述]①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
并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揭示了原子还可以再分。
②另一位科学家卢瑟福发现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提出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微粒。
③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
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类的原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彼此不同。举例说明。
④原子核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力有很大的空
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作高速的运动。原子核虽小,但仍可分,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就是利用原子核变化时所放出的巨大的能量。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讨论交流]阅读课本49页表格,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 书]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正电) 中子:不带电
(不显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电性) (负电)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①同种原子的核电荷数相等,不同种原子的核电荷数不相等。
②构成原子的微粒有:质子、中子、电子
③并非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普通氢原子的
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无中子,核外有一个电子。
[讲 述]原子核虽然很小,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核上,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与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与等于1个氢原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很小,仅仅约等于质子质量的1/1836,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给出一些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氢1,氦4,锂7,碳12,氮14,氧16,钠23,铁56。观察课本49页表格中的数字,找出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与表中某些数字的关系。
[板 书]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