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世界石油分布图
中东、东南亚、墨西哥、委内瑞拉、北非、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
石油输入地、输出地有哪些地方?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②加强勘探开发,增加可采储量。
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分布
世界
东半球
西半球
中国
东部
西部
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度尼西亚,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富,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
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
东部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庆、辽河、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
西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准格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油“慌”
兄弟连
(一)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看书p27-28,分析石油资源枯竭原因: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并逐渐因人类消费而耗竭
2.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需求量大),石油消费日益增加
3.石油消耗量远大于新探明的石油储量
石油供应紧缺,价格上扬,石化工业受到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
石油进口持续增长
我
国
石
油
现
状
1、石油产量 供不应求
2、石油进口已 超过警戒线
3、石油战略储备 制度还未健全
4、石油进口源 地偏狭窄
5、石油进口运输 线路安全系数差
2004年,我国的石油自产量为1.6亿吨,进口量达0.9亿吨 。按国际惯例,石油进口超过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就达到了警戒线;而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超过 40 % 。
我国目前进口石油的结构是:56%来自中东,14%来自亚太地区,23.5%来自非洲,6.5%来自其他地区。
练习:
2004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
A、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经营
B、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C、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D、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E、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方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适度开发,均衡生产,为了降低资源耗竭速率.
(2)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油新工艺新技术’经济杠杆)
(3)加强资源勘探,增加可开采储量.
我国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②加强勘探开发,增加可采储量。
(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4)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保证我国石油的正常供应.
南向通道
北向通道
西向通道
东向通道
马六甲海峡
克拉地峡运河(北连中南半岛,
南接马来半岛 )
中缅石油管道
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
中哈石油管道、 泛亚全球能源大陆桥
拉美海上通道
名称 长度
(km) 年输油设计能力
(万吨) 建设成本
(亿美元)
安大线 2260 3000 25
安纳线 3900 5000/8000 50~70
泰纳线 4130 8000 107.5
北向通道 一波三折
实兑
南向通道的选择
中缅输油管道
西向通道的成功突围
中哈输油管道
东向通道:拉美海上通道
中南美地区的主要产油国与我国关系友好,经贸往来不断扩大。我国有可能在墨西哥、委内瑞拉这两个地区寻找到新的或大的石油供应者。
“泛亚全球能源大陆桥”
通过铺设输油管道与中亚地区现有的和正在计划修建的哈伊石油输送管道网络联接,把石油供应国(中东、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等)与亚洲的主要石油消费国(中国、日本、韩国等)连接起来,建立一个通向中东和中亚地区的陆上石油输送通道。
(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5)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国际能源机构(IEA)要求所有IEA石油净进口国都建立相当于其上一年度90天的净进口量的石油应急储备。
美国 158天 日本 160天
新加坡 90天 中国 14天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
1、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系统的目的是什么?
2、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主要考虑什么区位因素?
大连新港
青岛黄岛
宁波镇海
舟山岙山
防止突发事件导致石油供应中断,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抵御油价剧烈波动,保护我国的石油资源。
进油方便,出路畅通,靠近消费市场
海上钻井平台
世界煤炭分布图
亚欧大陆中部、北美大陆、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非
煤的分布
总体分布规律 分布
世界
北半球
南半球
中国 北方
南方
1、欧亚大陆上,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2、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澳大利亚和南非
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的储量占全国的64%
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两个煤带得储量占全球的96%
我国煤炭集中分布在北方,南方除贵州省外均严重缺煤
【课堂探究】煤炭开采、运输、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
过程中的二、采矿环境问题:
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地表沉陷;造成地上建筑物农田毁损,水资源的影响
措施:矿井回填(用碎
石、沙、矸石等)
缺点:工程量浩大,代价高昂
①地下开采:
【课堂探究】煤炭开采、运输、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
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不利影响:(1)地表覆被层遭到毁灭性破坏;(2)废料堆放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退化;(3)其他:露天开采形成深坑,造成水污染,露天开采加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措施:(1)尽量保护好地表土层(2)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3)进行复垦和再种植.
②露天开采:
【课堂探究】煤炭开采、运输、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
2、运输、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运输中的环境问题:
增加运输压力;粉尘污染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1.问题
(1)大气污染:酸雨(2)热污染(3)矿区煤矸石、粉煤灰等污染
2.解决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措
施
优化煤结构
减少原煤直接燃烧量
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的量
推广洁净煤技术和煤炭中硫资源综合利用
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作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西欧、东欧与北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州、南极与北极
1.从13个分区中任选9个;
2.每个分区,自编9个简答题;
3.每个题目均有简图(国界线、经纬线);
4.题目内容涉及位置、地形、气候、水文、资源、工业、农业等知识点;
5.每题题量控制在3-5小题,每空分值为1-2分;
6.难度恰当,题目有创新,创新>40%;
7.答案俯在题目中;
8.写在练习本上,图+题目=1页,每题1页;
9.城乡规划1题,要求同上;
10.描摹中国地图(描摹纸上,省界线;省会;河流、山脉等);参考图册,自己练中国地图。
作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西欧、东欧与北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州、南极与北极
1.从13个分区中任选8个;
2.画出每个分区的地图(国界线、经纬线、河流、山脉);
3.以所选的分区的某国家或地区为例,详细写出该国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工业、农业、城市、人口、宗教等特征;
4.写在练习本上,页数>12页;
5.熟悉中国各地图;至少在练习本上画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