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教案-第4课 网页“手拉手”-设置网页间的超链接 河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教案-第4课 网页“手拉手”-设置网页间的超链接 河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河北大学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11 08:0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网页“手拉手”-设置网页间的超链接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六年级第四册第一单元第4课。第四册主要介绍网站制作初步知识及综合应用与设计等内容,而本节课内容则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有了超链接的网页才能构成网站。所以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重中之重。
(二)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过这部分内容,但是经历了2年多的时间部分已经忘记了。在上个单元浏览的各种各样、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的网页之后,提出让学生自己做一个网页,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经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网页的技巧,再学习本节课以后,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网站的框架,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相当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建立超链接,学会在网页中建立书签,学会为图片建立超链接,学会为邮件建立超链接
能力目标:能用frontpage的超链接功能连接各个网页;具有一定探索新应用软件的能力;培养自主、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从超链接的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建立四种超链接
难点:学会在网页中建立书签
(五)教学方法
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frontpage与word同属一个家族,非常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比较发现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力使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六)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使学生从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三、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活动:展示前几节课所做的网页。问学生对于一个网站来说,有了文字、图片就算完整了吗?那还缺少什么呢?并
学生活动:缺少超链接。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的网页和网站的不同,从而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
教师活动:让学生打开“考眼力”文件夹中的“index.htm”页面,自己在里面浏览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超级链接,有几种不同的超级链接
学生活动:打开页面并查看链接,小组讨论进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自主发现找到四种不同的链接,也就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为同学们准备了三个学习任务。三个小组,每组完成一个。完成建立超链接,为图片建立超链接,为邮件建立超链接。
提示同学们可以查看课本,也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按照课本的讲解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先完成的下位帮助本组的其他同学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教师活动:每个小组找个同学上来演示做法,并讲解。最后同学们讨论三个做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每个小组完成其他两组的任务。
学生活动:看演示,并讨论三个链接的不同。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四)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为同学们讲解书签超链接的用法。并由学生总结和前面三种链接的不同。
学生活动:观察老师的做法,并在后面进行自我实践。
设计意图: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的情况下,由老师适当的进行引导,可以更好的掌握。
(五)练习反馈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从“大显身手”文件夹中任选一个,用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完善。
学生活动:完成自选网站的链接。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新授知识运用能力
(六)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任选一个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梳理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梳理一下,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反思
1、可以通过网页另存为的方法,将制作好的网页导入网站,保存时应注意所包含图片的保存位置。
2、可以为网页中的文字或图片设置超链接,超链接的对象可以使其他网页或是电子邮件程序。
3、超链接应有效、合理,要有相互性,有去有回。
板书设计:
第4课 设置网页间的超链接
打开“折纸”网站,查看网站内容
将素材文件夹中提供的折纸图解网页也加入网站
建立index页与各个其他网页之间的超链接
在index页上创建邮箱超链接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