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广雅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开学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州市白云广雅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开学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1 15:4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开学检测
物理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日常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60℃
B.某同学的身高约为
1600mm
C.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kg
D.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5m/s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B.把铜块压成铜片,质量、体积和密度均不变
C.把铁球加热,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D.把一铁块锉成圆柱体,其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丁声音最有可能是乐音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乙和丙声音的音调相同
D.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4.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店员为了顾客方便,通常不会把θ设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面镜像变大
C.假设顾客从镜中只看到自己膝盖位置的像,为了看到鞋子的像应该把θ角度调大
D.若顾客在水平地面上平行于镜面走动,以像为参照物顾客是运动的
5.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图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

A.
B.
C.
D.
6.金属球用细绳挂在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下列选项中能导致球突然从如图甲位置变成如图乙位置的是(  )


A.车向西起动
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加速
D.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减速
7.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8.图甲是自制气压计静置在1楼时的情形,图中另外四个图所示情形合理的是(已知: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  )
A.乙、丙、丁
B.乙、丙、戊
C.乙、丁、戊
D.丙、丁、戊
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运动(不掉落),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压强不变
B.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变小,摩擦力变小,压强不变
C.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压强变大
D.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变大,摩擦力变大,压强变大
10.球竖直向上运动,并落回地面,这过程中先后经过M、S两点。球在这两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如图所示,则球在M点的(  )
A.速度比在S点的大
B.机械能大于在S点的
C.机械能等于在S点的
D.离地高度比在S点的低
图1中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当水温从0℃升到15℃时,水的密度ρ和水温t关系如图2所示,此过程水的质量不变,不考虑圆柱形容器的热胀冷缩,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图甲中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和水温t关系的是(  )
A.
B.
C.
D.
12.如图,把测力计下悬挂的实心金属块M(体积不变)浸没在水中,M处于静止状态,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测力计示数F和水温t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作图题(13题2分,14题3分,15题3分16题3分,17题5分,18题3分,19题4分。共23分)
13.一个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并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继续滑动。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
(1)木块在斜面时对斜面的压力
(2)木块在水平面滑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14.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6N的瓶子保持静止,手对瓶子的压力为10N,此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方向为_______(选填“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将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足球以初速度v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a运动到最高点d。你回答以下问题:
(1)足球在c点的重力势能______在d的重力势能(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2)从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足球的机械能______(选填“増大”或“不变”或“减小”);
(3)足球在b点的速度______在d点的速度(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16.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其固定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如果用玻璃杯将两支蜡烛罩在里面,发现较长的一支蜡烛先熄灭,这是由于燃烧产生的高温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空气密度,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的缘故。根据这个实验结果,在房间发生火灾时,人应该尽量_________(选填“往高处走”或“贴近地面”)离开房间。
17.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
(1)该透镜是__________透镜(选填“凸”、“凹”).
(2)光线a射向水面.在图中①画出a的反射光线;②大致画出a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③标示出反射角r1和折射角r2.
(3)逐渐往容器中加水,光线a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会_____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不动”).
18.排水量为1.5×103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_____N。船排开河水的体积是_________m3。当这艘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时,它排开水的体积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10N/kg,ρ河水=1.0×103kg/m3
ρ海水=1.03×103kg/m3)
19.小明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钩码的拉力/N
0
0.5
1
1.5
2
2.5
3
指针的位置/cm
2
3
4
5
6
7
8
伸长量/cm
0
1
2
3
4
5
6
(1)在下图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的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面的数据可知:如果把重为______
N的重物挂在弹簧下端,弹簧伸长量为3.5cm
小明根据以上结论,猜想:如果把重为5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则弹簧的伸长量一定是10cm。你认为小明的猜想正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第20题9分,第21题9分,共1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演算过程及结果都要在数字的后面写上正确的单位。
20、2011年2月21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抵近南极中山站,考察船与中山站之间是一层海冰。科考队员打算驾驶履带车驶过冰层前往中山站,载人履带车的质量为25t,每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为探测冰层的承受极限,科考队员把质量为280kg、底面积为400cm2的钢锭压在水平冰层上,冰层恰好处于极限状态(有微小裂缝但无明显破裂)。问:
(1)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是多少?(g取10N/kg)
(2)通过计算判断履带车能否安全驶过冰层?
(3)若载人履带车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行驶,在4s内行驶距离为8m,载人履带车受到的阻力为总重力的0.1倍,求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
21.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适量的水,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着一个正方体石块,将石块从容器底部开始缓慢向上提起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石块下底距容器底部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g=10N/kg,ρ水=1.0×103kg/m3)
(1)石块受到的重力;
(2)石块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的重力G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如图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石块受到水的浮力的示意图并求出它的大小;
(3)石块的密度。
四、实验探究题(第22题6分,第23题6分,第24题6分,25题5分,共23分)
22.小亮同学用以下方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如图甲,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烧杯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此时花生米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_______花生米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充分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处于悬浮状态,如图乙所示,此时花生米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_花生米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如图丙);
(4)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55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mL(如图丁);
(5)用以上测得的数据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3。因本实验用的花生米在此盐水中悬浮,可知本实验中花生米的密度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盐水的密度。
23.如图甲,小金利用透明硬质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乙,将管子下端浸在水槽中,关闭K2,往管内装满水(水位超过K1),再关闭K1,打开K2,管内液面下降了一段距离,稳定后测得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9.30m。
(1)由实验可得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___________Pa;(g=10N/kg,ρ水=1.0×103kg/m3)
(2)再打开K1,管内水面将_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不升不降”或“下降”);
(3)如图丙所示,小金将长度约为30cm的塑料管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发现纸片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往下掉,此时若在塑料管上端戳个小孔,纸片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掉下来;
(4)老师给同学们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如图丁所示,可知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___________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此气压下水的沸点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oC。(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4.在学习熔化时,聪明的小明听朋友说冰中含盐会影响冰的熔化.为了搞清这一问题,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1)分别用同样多纯水和盐水制得纯冰和含盐的冰.
(2)将含盐冰放入如图所示三种装置中的某一试管,在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若要使实验时效果更好些,应选用___________(大冰块/碎冰块),且不能选用__(甲/乙/丙)装置来进行实验.
(3)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由此可知:利用盐水制成的冰____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4)用纯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oC)
-6
-4
-2
-0
0
0
0
1
2
3
4
综合分析可知:冰中混杂盐后,熔点将___________(选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据此判断:在相同条件下,淡水和海水哪一个不容易结冰?_________.
请根据上述探究过程中的现象,提出生活中一个较有价值的应用_______________.
25.小明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想到“物体受到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他从实验室找到了一些实验器材和测量仪器:实心铜块、实心铁块、弹簧测力计、烧杯、细绳、足量的水。请你帮小明完善实验方案。
(1)选体积和形状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铁块各一个;
(2)请你为实验需要测量或计算的物理量,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
(3)用上述物理量验证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
①若___________,则他的猜想正确;
②若___________,则他的猜想不正确。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
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60℃.A错误;
B.
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1600mm左右.故B正确;
C.
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故C错误;
D.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1.1m/s左右,故D错误;故选B.
2.D
【解析】A.
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所以密度变大
B.
把铜块压成铜片,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即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即质量、体积和密度均不变,故B正确;
C.
把铁球加热,体积膨胀变大,质量不变,根据知密度变小,故C正确;
D.
把一铁块锉成圆柱体,其密度不变,但所含物质变少,即质量变小,故D错误;
故选D。
3.D
【解析】
A、丁声音的波形杂乱无章,是噪声,故A错误;
B、由图知甲和丙声音的波形幅度不同,故它们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
C、乙和丙要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不同,说明音调不同,故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解;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错误;
B、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远离平面镜或面镜像不变,错误;
C、如果所示,眼睛能看到红色线条范围内的像,膝盖的像B’正好在这个区域,所以人眼能看到,脚部的像C’不在红色所示的视线范围内,所以看不到,此时通过逆时针旋转镜子,使C’也逆时针旋转至红色所示的视线范围内,则可以看到脚部了,即将夹角θ增大;故C正确;
如图所示:
D、物与像总是以镜面为对称图形,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物沿着平行于镜面的方向移动时,像也移动,并且与镜子之间的距离不变,即物与像之间的距离方向都没有变化,相对于对方的位置不变,所以相对没有运动,D错误.
5.A
【解析】
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说明Uf,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说明Uf,又因为物距相等,所以可判断甲的焦距大于乙透镜的焦距且f甲大于2f乙,由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可知甲的焦距是20.所以乙透镜的焦距肯定小于10,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透镜以后会聚到凸透镜的焦点可知A图是正确的.
6.C
【解析】
A.车向西起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可知,小球会东偏转,故A不符合题意;
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可知,小球不会偏转,故B不符合题意;
C.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加速,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可知,由于惯性,小球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小球会西偏转,故C符合题意;
D.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减速,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可知,小球会东偏转,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
AD.由于熔化和汽化都需要吸热,故AD不符合题意;
B.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于固体不具有流动性,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由于气态和液态的物体都具有流动性,所以可以判断这种物态变化为液化,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解析】
由图可知,乙、丙、丁图所在高度与甲图相同,均在1楼,戊图所在高度为30楼。当气流通过细管上方时时,细管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细管中的液面在瓶内液面上方的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由图可知,乙图液面下降,丁图液面上升,故乙不合理,丁合理;充气时,细管液柱上方气压增大,则液面下降,故丙图合理;当自制气压计在30楼时,所在高度上升,外界大气压减小,细管中的液面在瓶内液面上方的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由图可知,戊图细管液面上升了,故戊图合理;综上分析可知,合理的是丙、丁、戊图。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解析】
木板被拉出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木板重力,木板重力大小不变,故M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木板沿直线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但在这一过程中,受力面积逐渐减小,由可知,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B
【解析】
A.由图可知,M点的动能小于S点的动能,所以球在M点的速度比在S点的小,故A不符合题意;
BC.由图可知,M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大于S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故M点的机械能大于在S点的机械能,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M点的重力势能大于S点的重力势能,所以M点的离地高度比在S点的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解析】
由图乙可知,当水温从0°C升到15°C时,水的密度ρ先变大后变小;水的质量不变,容器的底面积不变,根据可知容器中水先下降后上升,利用p=ρgh无法判断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如何变化。当水温从0°C升到15°C时,水的质量不变,处于规则容器中,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根据可知,当水温从0°C升到15°C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解析】
由图乙可知,当水温从0°C升到15°C时,水的密度ρ先变大后变小;实心金属块M(体积不变)浸没在水中时,根据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先变大后变小;金属块M受到本身重力、水对它的浮力、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三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F即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三者之间关系
由于水的密度ρ受水温影响,金属块在水中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先变大后变小,所以测力计示数F先变小后变大,能反应测力计示数F和水温t关系的只有C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解析】
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向下、带箭头的线段即压力F的示意图,水平面上分别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如图所示:
14.6
竖直向上
不变
【解析】
[1][2]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静止,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静摩擦力与重力相等,方向相反,其大小为6N,方向为竖直向上。
[3]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由于瓶子的重力未发生变化,故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将不变。
15.小于
减小
大于
【解析】
(1)由图可知,c点是最低点,d点的位置较高,足球在c点的重力势能小于d点的重力势能。
(2)足球从a到d的过程中,足球和草地之间存在摩擦力,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断减小。
(3)足球从b到d的过程中,足球和草地之间存在摩擦力,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减小,b点和d点的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所以b点的动能大于d点的动能,b点的速度大于d点的速度。
16.小于
上升
贴近地面
【解析】
[1][2]常温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长的蜡烛因缺氧气而先熄灭。
[3]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为了避免吸入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应该贴近地面爬行。
17.凹
右移
【解析】
有图可以看出光线经过透镜以后光线远离了透镜的主光轴,即该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可知该透镜是凹透镜;(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过入射点从法线的左侧即可做出反射光线,然后根据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在两种介质,在法线的在两侧即可做出折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折射角),如下图:
(3)逐渐往容器中加水,水面上升相当于入射点右移,所以光线a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会向右移动.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和光的折射规律.
18.1.5×107
1.5×103
变小
【解析】
[1][2]据阿基米德原理得,船受到的浮力为
因为轮船漂浮在水上,所以;所以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总重为
[3]由可得,船排开河水的体积为
[4]当这艘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时,由于轮船始终漂浮,则船受到的浮力;因为船受到的重力G不变,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不变。因为,由可知,船在海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将变小。
19.
1.75
不正确
因为不知道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可能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解析】
(1)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画出图象如下
(2)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所以当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1.75N。
(3)弹簧伸长量越大,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必须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才能成立,若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弹簧所受的拉力就不能与伸长量成正比,因此小明的猜想不正确,因为并不知道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
20.(1)70000Pa;(2)能
(3)
【解析】
(1)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
(2)履带车对冰层的压强
履带车能安全驶过冰层。
(3)
路程。时间,根据速度计算公式可得
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速度已经计算,需要我们找出力。
依据题目信息,
匀速直线运动,则二力平衡,因此牵引力,
带入功率的公式得

21.(1)5.6N;(2)
,2N;(3)
【解析】
(1)由图乙可知,石块完全露出水面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1=5.6N,由二力平衡可得,石块受到的重力为
(2)石块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的重力G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以及竖直向上的浮力,如图所示
由图乙可知,石块露出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3.6N,由受力图可知
故石块露出水面前所受水的浮力大小为
(3)石块的质量为
石块露出水面前排开水的体积为
则石块的体积为
石块的密度为
22.小于
等于
121g
55
1.2×103
等于
【解析】
(1)将花生米放入水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
(2)花生米处于悬浮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
(3)由丙图可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4)由图丁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55mL。
(5)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
则盐水的密度为
[6]花生米在此盐水中悬浮,所以有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因为
花生完全浸没在盐水中,则,所以有
所以得,即本实验中花生米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
23.9.3×104
下降
不会

740
小于
【解析】
(1)由实验可得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
(2)再打开K1,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管内水面将下降。
(3)小金将长度约为30cm的塑料管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发现纸片不会往下掉,如图丙所示,这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纸片下端的大气压数值大于纸片上端水柱产生的压强值。
此时若在塑料管上端戳个小孔,纸片会掉下来,这是因为上下大气压相等,水和纸片的重力会使纸片掉下来。
(4)老师给同学们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如图丁所示,可知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4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由于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且大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故此气压下水的沸点小于100℃。
24.碎冰块


降低
海水
冬天在0℃以下时想融雪,就可以加入盐,相当于盐水更能结冰。
【解析】
(1)探究熔化过程时,使用碎冰块,吸热均匀,容易熔化,实验现象明显;且不可让试管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这样受热不均匀,底部冰熔化了,而上部可能还没能熔化;
(2)根据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来判断;
(3)描点连线作出图像;
(4)冰中含有盐时,熔点降低,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2)小冰块受热均匀,较易熔化,所以应选用碎冰块来实验;
由于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甲图中将试管放入空气中,用室温来加热,会使冰有较长的熔化过程,便于记录实验数据,可以选用,不过实验时间较长;
乙图将试管放入温水中,使冰能不断吸热熔化,能及时观察冰的熔化状态并记录,可以选用;
丙图中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冰块吸热不均匀,不容易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故不能选用;
(3)由熔化图像可知利用盐水制成的冰仍然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
(4)从利用盐水制成的冰的熔化图像可知冰中混杂盐后,其熔化时的温度将降低,低于0℃;
由以上实验过程可知,水中含盐时,凝固点(熔点)会降低,所以海水中含有盐,相同条件下海水的凝固点较低,则海水不容易结冰;
有价值生活问题:冬天在0℃以下使冰雪融化。
25.相同
①用细绳分别系住铜块和铁块;
②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铜块的重G1和铁块的重G2;
③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铜块并把铜块浸没在水中,稳定后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再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铁块并把铁块浸没在水中,稳定后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
G1-F1≠G2-F2
G1-F1=G2-F2
【解析】
(1)要探究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时,利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实心铜块和铁块的体积和形状相同以及浸入液体相同。
(2)实验探究步骤:
①用细绳分别系住铜块和铁块;
②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铜块的重G1和铁块的重G2;
③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铜块并把铜块浸没在水中,稳定后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再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铁块并把铁块浸没在水中,稳定后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最后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可得它们各自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重力G/N
浸没时测力计拉力F/N
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N


(3)根据称重法得到铜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时各自受到的浮力
若G1-F1≠G2-F2,则他的猜想正确;若G1-F1=G2-F2,则他的猜想不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