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是什么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我是什么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0 23:2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10个字,会写“天空、傍晚”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
4.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5.仿照使用“落、打、飘”等词说句子。
人文主题
关注水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
2.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预习要求
1.按照本课预习卡的要求完成本课预习。
2.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圈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老师知道一位朋友,他会变成别的东西,一起猜猜他是谁。
出示课件:
我在天空变魔术,变猫变狗变花朵,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走。(谜底:云)
2.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和云一样会变身的朋友,他就藏在课文之中。
教师板书课题——我是什么,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我是什么)
3.课题设疑。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课题上加哪个标点符号较为恰当?(问号)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课本学习新课《我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交换本课预习卡,互相检查生字注音或组词是否正确。
2.听课文朗读音频,思考同桌提出的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挑出一到两个问题,全班交流。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水娃娃有个本领,是——(我会变),如果你是水娃娃,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告诉大家你的这个本领呢?(自豪、骄傲)
2.自由读第1自然段,了解“水”变成“汽”的过程。
3.指导认识“晒”,出示课件:
第一组:晒太阳、晒被子、晒谷子
第二组:干枯的河床、流汗的运动员、清晨阳光下的露珠
4.学生再读这一自然段。
5.升到空中先要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
(课件出示:极小的点儿 极小极小的点儿)
对比朗读,认识“极”。
设计意图:
构建“关注语言特点,感受语文学习乐趣”的语文课。教师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巧妙设计环节和内容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品词、学赏句、有感情地朗读之中。
6.出示课件: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叫我“云”。有时我穿白衣服(图),有时我穿黑衣服(图)
7.课件出示: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傍晚是什么时候?怎样记住傍晚的傍?一个人在旁边靠着,就是傍。傍就是靠近的意思,傍晚就是——靠近晚上。
8.早晨,我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叫我(朝霞);晚上,我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叫我(晚霞)。
师:看,这水娃娃神奇吗?厉害吗?请你们美美地读出来吧!齐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认识“滴”。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出示词(小水滴)。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滴”字。(有手就能摘,有水就是滴。)
2.水娃娃又会变出哪些朋友来呢?请同学们快速读第2自然段,把你找到的答案圈出来!(师相机板书:雨 冰雹 雪)
设计意图:
利用练习题激趣导学。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出示课件,填空。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  )”。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先出示答案,后出示图片。)
3.用“落”“打”“飘”说句子。
四、观察字形,写好汉字
1.引导学生观察“变、极、片、傍”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写“极”,边示范边讲解: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及”的撇收笔穿插在点的下方,横折折撇一笔写成,起笔盖住撇,撇收笔在竖中线上,捺舒展。
学生交流自己对“变、片、傍”三个生字的发现和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变:第四笔紧靠竖中线,左点、右点的收笔分别与横的起笔和收笔上下对齐,“又”的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下侧。
片:第三笔横接上竖后再向右处写出,横折起笔稍向上斜并在短竖的正下方垂直向下折。
傍:左窄右宽,左右同高,“旁”最后一笔撇收笔与第七笔点上下对齐。
3.学生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描红、练习写字。
4.同桌互评后修改,完成写字作业。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同桌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海、洋”等6个字。
2.知道水的足迹,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复述水的变化过程)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
二、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我”的足迹
1.了解“我”的足迹。
出示课件: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教师指导朗读:如,“我在池子里睡觉”,池子里的水静静的,好像人睡着了一样,读的时候声音较轻,以显安静和睡得香甜;“在小溪里散步”,散步是非常轻松、开心的,慢悠悠地溜达,读的时候稍稍放慢语速,以显舒缓和悠闲;“在江河里奔跑”,是指大步流星地急速跑,读的时候加快语速,声音更大,以显快速和兴奋;“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读的时候减缓语速,读好停顿,字字清晰地读出“跳舞、唱歌、开大会”,以显欢快和热闹。学生练习朗读。
4.出示图片,认识“海洋”。
5.用“……在……在……在……在……”造句。
三、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我”对人类做了什么
1.“我”的脾气也会变。自由读课文,思考当“我”脾气好的时候做了哪些好事,脾气坏的时候又做了哪些坏事。
2.引导学生联系水做过的好事和坏事理解“温和”“暴躁”两个词语。
3.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灌溉”“淹没”“冲毁”。
4.填空:有时候,我很(    )。有时候,我很(    )。我既给人们带来(    ),又给人们带来了(    )。
5.引导学生从以上词语中选择填空,理解“帮助”与“灾害”。
6.指导朗读: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语速来突出好与坏、是与非。如,“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用舒缓的语速,温顺和气的语气读“温和”;用短促的语速,烦躁粗暴的语气读“暴躁”。又如,“我”讲自己做的好事,会特别高兴、自豪;讲自己做的坏事,会特别惭愧、自责。
出示课件:
有时候我很温和,
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
让我光做好事,
不做坏事。
读这段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温和和暴躁一一对应起来写,字数一一对应,很有节奏感。
学生读“温和”的部分,教师读“暴躁”的部分。
7.鼓励学生交流水还可以做什么好事。
8.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9.教师小结。
四、观察字形,写好汉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海、洋、作、坏、给、带”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相机补充。
海:左窄右宽,第九笔横左右出头。
洋:左窄右宽,“羊”的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三横中的第二横最短,在横中线上。
作:左窄右宽,左第四笔横稍短,第五笔竖长,竖起笔在横起笔稍右处,最后两横比第四笔横短。
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土”末笔横改提,“不”的撇穿插在提的下面。
给:左窄右宽,“合”下面的“口”稍小稍扁,短竖在竖中线上。
带:上下窄,中间的秃宝盖最宽,最后一笔竖稍长,和第三笔竖上下对齐在竖中线上。
3.教师范写。
4.学生在课本上的田字格描红、练习写字。
5.教师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学生互评,修改。
设计意图:
写字指导要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同时发挥熟悉的字、熟悉的笔画在书写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堂小结,配乐朗诵
1.小结:水是生命的摇篮。水不仅可以变,而且还可以为人们做事,勤劳智慧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它,利用它。正是因为有了水,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美丽!请用实际行动,为保护水资源出一份绵薄之力,向家人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名节水小卫士!用自己最真诚的心去保护它,因为有你——水!
设计意图:
结尾处引用课外读物配乐齐读,升华了本课的中心,是个亮点,在教师的总结中铺设作业改掉了以往的单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2.出示课件:小诗配乐齐读。
因为有你,
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
花儿开得灿烂;
因为有你,
鸟儿唱得响亮;
因为有你,
鱼儿游得欢畅;
因为有你,
世界如此美妙!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本课随堂练。
2.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随机为学生总结出识字方法,为学生积累学法。理解课文时,以多种形式读,促进了学生读得有情有趣,以读代讲,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