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1 18:2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 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第一幕
北京政权
[张作霖]
武汉国民政府
[汪精卫]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
三 个 政 权 并 立
宁汉合流
国民政府改组
[1928]
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形式统一全国
国民政府北伐
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
东北帜易
一、国民党在政治上的统治

二、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经济
1.南京国官僚民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有了短暂的发展。
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迅速聚敛财富。
第二幕
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探索
(一)路在何方
(二)路在农村
(三)路途受阻
(四)另辟新路
一、路在何方
——从“呼声革命”到“暴力革命”

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遭到破坏,许多党员和领导干部被捕被杀;
党内一些不坚定分子纷纷脱离共产党,有的投降变节;
革命的工会农会也遭到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落。
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共产党员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挂在电线杆上的共产党人首级
被枪杀的共产党人
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郭亮(1901—1928),革命烈士,1928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的头颅被挂在城门上,以警告革命群众不要追随共产党,就义时年仅27岁。
革命烈士郭亮就义前给妻子李灿英的遗书云:
灿英吾爱:
亮东奔西走,无家无国。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寄余志,此嘱。
郭亮在就义时还念念不忘要自己的妻子教育孩子来继承革命遗志,表现了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把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即共产主义放在第一位,这种精神是任何精神都不能比拟的,值得我们后一代永远学习。
在黑暗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它该如何答复国民党反对派的屠杀政策?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从“呼声革命”到“暴力革命”
1927年8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八.七会议通过的决议
八七会议会址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1927年9月19日
秋收起义部队
会师文家市
1927年10月27
日工农革命军
到达井冈山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人领导了广州起义,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反击。
1927年12月11—13日
辩论:
正方: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应指向城市, 以城市为中心
反方: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应指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2.从领导阶级的力量来看,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所以工人阶级力量相对较弱,这与俄国有明显不同。
3.中国革命的敌人在城市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4.从革命的同盟军来看,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5.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山区,易守难攻,容易开展游击战。

教师阐述总结观点
(1)从南昌起义到百色起义(城市起义-失败);
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革命的重新复兴发展 (偏远山区农村-成功)
以城市为中心,先取大城市,以求一举获得革命胜利的苏俄式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到农村去发动广大农民,建立、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扩大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就能够重新复兴、发展。
实践说明:
二、路在农村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8年10月—1930年5月
毛泽东的四篇理论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确立:
在边远的山区,农村,环境艰苦,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功,不确定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有些人在困难和危机的时候怀疑红色政权的存在,发生悲观情绪
增强建设农村根据地的信心和决心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基地,三者紧密结合。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到1930年底,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19日
秋收起义部队
会师文家市
1927年10月27
日工农革命军
到达井冈山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选为主席。
1931年的毛泽东
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2.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苏区的土地使用证和分田证和耕田证
3.反“围剿”作战
红军在作战行军中
从1930——1932年底,蒋介石集中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围剿,但先后都失败了。对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战争也相继失败。
蒋介石“围剿”红军手令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根据地
中心内容
主要形式
基本依托
保证
保证
依托
依托
中国共产党领导
动力
动力
三、路途受阻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王明“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其中最大恶果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红军和根据地损失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100%。
王 明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四、另辟新路
—红军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变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吴起镇


会宁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
1936.10
遵义
1935.1
1.遵义会议的召开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在军事问题上,批判了博古、李德的单纯防御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
在组织问题上,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的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吴起镇


会宁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
1936.10
遵义
1935.1

2.红军长征的胜利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战略转移。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的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
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
20世纪30年代的吴起镇
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探索
(一)路在何方——从“呼声革命”到“暴力革命”的探索
(二)路在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路途受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四)另辟新路——红军长征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学习与思考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结合课本138页问题探究,说说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