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1 18:2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 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新课程标准内容(2017版)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
理解“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
认识遵义会议的重要性
认识和感知长征的意义、精神
一、南京国民政府专政统治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
三、对抗到合作的国共关系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专政统治
宁汉合流
继续北伐
发展资本主义
材料一:”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蒋中正急于要达成全国统一而与这些军阀谈判,最终达成协议,授予确认军阀地方性半独立地位的委任状,换取他们承认南京政权为中国的中央政权。
材料三:蒋介石经常公开警告全国提防中共之威胁,但是他希望先胜过军阀,再对付中共游击队基地。 ——陶涵《蒋介石与当代中国》
材料:1928年7月——12月,在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种新条约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且与中国在条约中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
1、独立领导武装起义
2、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3、胜利实现战略转移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 1927.8.1
打响第一枪
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 1927.8.1
打响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927.8.7
汉口鄱阳街139号
八七会议会场
武装斗争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土地革命
(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确定总方针
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 1927.8.1
打响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927.8.7
确定总方针
3.秋收起义 1927.9
寻找正确路
开创新的革命道路:
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
揭开序幕
点燃星火
星火燎原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南昌汉口
井冈山
瑞金
城市
农村
革命重心转移
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先后建立
过新年,过新年,
你拿梭镖我拿镰。
高举红旗开大会,
你分谷子我分田。
太阳出山红艳艳,宁冈来了毛委员。
领导穷人闹革命,武装割据湘赣边。
太阳出山红艳艳,宁冈从此亮了天。
奴隶翻身做主人,工农当家掌政权!
1928.4 井冈山会师
(南昌起义队伍来到井冈山)
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核心内容
主要形式
战略基地
开创新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的实践
马列主义指引下,在城市发动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新三民主义指引下,国共合作,依靠国民革命军,攻打城市
马列主义指引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攻打城市
_________指引下,由_______领导,依靠_______,建立_________开展_________,走_____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1、战略转移原因
“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战略转移过程
胜利实现战略转移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吴起镇


会宁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遵义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
突破四道
封锁线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
合作探究2:
1.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吴起镇


会宁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遵义
四渡赤水
强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红一军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胜利实现战略转移
1、转移原因
“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转移过程
初期失利
遵义会议(转折)
胜利会师
完成转移
3、胜利意义
转危为安
保存精干
播下火种
铸就精神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1935年12月27日)
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
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中国共产党抗战方针调整
(2014海南)本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的方针经历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依据不包括
A.共产国际的影响
B.特定环境下的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
C.国民党和人民对立的立场已经改变
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国民党
共产党
对内围剿革命
对外妥协退让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开创新的革命道路
开创革命的新局面
胜利实现战略转移
政治独裁
经济掠夺
(回顾国共十年对峙这段历史时)毛泽东说:“这十年,我们是敌人,也是朋友……”
(回顾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邓小平说:“……能够顾全大局,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首先捐弃成见,释出善意……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成熟的政党……”
1.“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是陆定一同志为井冈山的题词。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