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课件(24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1 10: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古诗世界寻月影
中秋词自?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废。
——清·胡仔






知人论世识苏轼
苏轼(1037

1101
)字

文学家、书画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更是独具风格,是
词人的代表。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豪放派
三苏:
苏洵
苏轼
苏辙
唐宋八大家: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韩愈
柳宗元
写作背景:
苏轼和弟弟苏辙自幼情谊深厚。写此词之时,他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宦途失意,贬官密州,心情抑郁。这时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二人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三分诗
七分读
并是十分
——苏

书声琅琅
诵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含英咀华悟情深
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1.这首词由几部分组成?
小序、上阕、下阕
2.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
丙辰中秋
中秋大醉
怀子由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风、
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阕(琼楼玉宇)
虚实结合
想像
4.上阕作者遇到的艰难抉择是什么?他最终选择了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体现了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可以看出他最终在矛盾中做出抉择,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流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5.下阕作者无眠的原因是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指月的移动,暗示夜已深,但作者却相思难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可以看出作者经受离别之苦的惆怅与浓浓思念。
6.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月有圆缺
蕴人生
7.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8.面对明月,作者发出了怎样的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全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苦闷
矛盾
豁达
祝愿



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苏轼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在词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词人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面对人生。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不如意,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悲伤;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
理解性默写
(1)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诗中以乐观旷达的祝愿表达情意深厚的句子是):
(2)想象奇丽,描绘仙界气象空灵的名句是(体现出作者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3)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
(4)表现作者对人间生活赞美和热爱的句子:
(5)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
(6)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胸襟,揭示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