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自省于心 自励于学
1
2
3
洋务运动的兴起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陆海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自省于心 自励于学
第二单元
学习目标
1.知道洋务运动的时间、背景、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
2.熟练记忆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体会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深远影响
【课程标准】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在英法侵略者的洋枪、大炮面前又一次失败了,这不仅暴露了清军八旗、绿营兵制的腐朽,同时也暴露了清军武器装备的极其落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引起清朝上下的恐慌。随着湘军和淮军的建立,购买并仿造西方强国的先进武器以镇压内部叛乱就成了当时清政府生死存亡的重要议题,同光自强运动由此拉开了帷幕。——李英全主编:《更新而不去旧——晚清旧式军队的整顿和改造》
材料二:“购买外国洋枪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两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太平天国运动;捻:指捻军起义),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背景:内忧外患;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国富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思考:材料中的“同光自强运动”即指洋务运动,请根据材料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大变局下出现的?它的目的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兴起
2.时间及代表人物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思考:请说出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的“洋务官僚”的代表有哪几位?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代表人物: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恭亲王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材料四: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五:“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思考: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李鸿章认为,中国要自强可以从哪几方面入手?为此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作了怎样的尝试?
李鸿章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学习外国利器、寻找制造机器的机器;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的内容
2.创办民用企业
材料六: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6年)
材料七: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思考:与材料六相比,材料七中李鸿章的洋务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在此思想转变下,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
转变:从自强到求富;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
洋务运动的内容
3.创办近代教育
洋务大事记
1862年 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1863年 李鸿章在上海开办外语学堂(广方言馆)。
1865年 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附设一个翻译馆。
1866年 左宗棠在福州城外的马尾开设福州船政局,附设一个船政学堂,内分前后两堂:前堂专授法语和造船,后堂专授英语和航海。
1872年 经曾国藩和李鸿章提议,派遣三十名少年学童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康涅狄格州之哈特佛德(Hartford)省城。
1875年 派遣福州船政局的学生留学法国。
1880年 李鸿章在天津开办一所水师学堂。
1881年遣十名水师学生出洋留学。
1883年 李鸿章派遣十三名水师学生和四名艺徒赴英国、法国和德国研习造船,十三名学生赴英国学航海。
请归纳“洋务大事记”中洋务派在创办近代教育方面采取的主要活动?
洋务运动的内容
3.创办近代教育
京师同文馆: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的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福州船政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
中华民国第一位总理:唐绍仪
1872~1875年间清政府选派120名12岁左右的“留美幼童”。以詹天佑为代表,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总之,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洋务运动的内容
4.创办新式陆海军
京师同文馆
这张照片拍摄于1877年,宁波中英混编洋枪队,洋枪队是1862年正式建成,成立之初主要是为了与太平军作战,由于专门挑选的是身体健壮的中国人,并且有了先进的火器加持,使洋枪队拥有很强的战斗力。
北洋水师提督署,是清朝北洋海军指挥机关,位于山东威海刘公岛上,门匾“海军公所”为李鸿章所题。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北洋海军致远舰
洋务运动的结局
日军占领了刘公岛,在威海卫停泊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仍然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胁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于2月11日自杀。北洋海军全军覆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材料一:洋务运动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自强运动(洋务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如果没有这一步的话,后面的改革就很难。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洋务运动的评价
思考:阅读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本课的学习,请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你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课堂小结
自省于心 自励于学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李鸿章
洋务失败的思索
思考: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最终没有让中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中国的出路又在何方?
张謇弃官从商实业救国
詹天佑修筑铁路,科技救国
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改良救国
孙中山组织起义,革命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