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1 15:0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2.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巨和、迁都、变法。这就是“公车上书”。
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相关链接
公车
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康有为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维新变法运动的继续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时务报》
强学会
强学会
《时务报》(南方)
《国闻报》(北方)
《国闻报》
宣传变法思想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
日本通过变法而强大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
三次上书



倡导变法
光绪帝接见



变法开始
二、百日维新
类别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教育上
军事上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业、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撤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有利于国家军事力量的加强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干支纪日是指用干支记录日序。同
纪年法一样,60日一循环。
干支纪日法已确知从春秋
鲁隐公三年(
公元前720年)二月
己巳日起,到清末止的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长的纪日,对于核查史实所发生的准确时间有重要价值。现今在一般日历中虽不注记,但确定“属伏”仍然沿用,规定夏至后第三个
庚日开始属伏。
变法失败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杨深秀
刘光第
戊戌六君子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百日维新”
想一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2.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3.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主要原因)
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