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第2册高中历史专题四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第2册高中历史专题四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课件(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2 07: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观察下列图片
怎么变
为什么变
呈现什么特点
(一)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
(二)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了解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2.基本能力:从特定的中国社会历史大背景中去探讨影响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三)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探究相结合。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感,支持文明新风
的社会责任感。
2.理性、科学、宽容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
近代文化的传入。
服饰是时代的外衣
你知道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服装吗?
长袍马褂
中山装
西装(外来)
干部装
列宁装
绿军装
现代服装
  材料一 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新华文摘《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请思考:
  ⒈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
  材料一 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新华文摘《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请思考:
  ⒉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中西服饰观念的碰撞和融合。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潭学友会合影
多元化与土洋并存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比较下面两组图,你能说出清朝旗袍与民国旗袍的不同之处吗?
宽松肥大
合身适体
“做套列宁装,
留着结婚穿。”
青年的最爱--绿军装
穿出个性
让自己炫一把
现代服装
请为以下图片搭配一个恰当的主题
思考:当今世界时装舞台上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你知道本地有哪些的传统小吃吗?
川菜
香辣炒蟹
鲁菜
鲍鱼
粤菜
烧猪
淮扬菜
狮子球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民居建筑吗?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四合院
西方建筑
西方建筑文化
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清末民初
  20世纪20年代初
60、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至今
婚姻习俗
丧葬习俗
建国后:土葬
火葬
裹足
“三寸金莲”
“天足“
放足
男子留辫
剪辫易服
其他社会习俗
跪拜作揖
点头鞠躬
北大校长跪母是真孝还是作秀??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材料一、18、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这些西方国家疯狂地越洋抢滩,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岳麓版
材料二、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三、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鸦片战争认识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风尚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清政府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比较繁荣的地区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如宽阔的马路、地下水道、自来水供应、电灯照明等,在一些通商口岸和一些商埠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民版
1、外因:西方国家的侵略。
2、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3、经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4、政治:受政治运动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5、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审美情趣的变化。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的结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风尚产生变化的原因: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特点:
(1)从地域上看:发展不均衡。
(2)从过程来看: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3)从趋势上看:由闭关到开放、由封建传统转向近代化。
(4)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交融。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茅盾《子夜》
请回答:
⑴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是吴老太爷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
⑵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1)、吴老太爷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是:
(2)、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
轮船、汽车、电灯、摩天大楼、旗袍
①中国近代社会发生剧变,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②部分守旧群体表现为保守、愚昧、落后。
③新旧观念冲突激烈。
【例1】有关右图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末期
【例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日:“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腿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例3】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例4】“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B
【例5】目前全世界的快餐业大多萎缩,而在中国却高速发展、攻城略地,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张。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
)
A.洋快餐比中餐有营养
B.洋快餐烹饪方式科学
C.洋快餐广告宣传的影响
D.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例6】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①西方文化传人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⑤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时间
标准
1900—190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1919年
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
B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接受到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但争议也多。
我们应该如何让对待外来文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