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9-11 13:3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设计课时: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图像与眼睛》是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第二课,该单元的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已经让学生了解了“美”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懂得了美术作品的定义。第二课《图像与眼睛》就是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要素就是点、线、面、色彩、明暗等等,这些要素构成的主要形式就叫图像,教材中阐述了图像的真正内涵,不仅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与再现,而是有着不同的特征与表现形式,根据图像的不同特征,美术作品可分为具像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三大类型。本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分类,理解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方式,怎样去认识、欣赏这三类作品。
二、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美术欣赏,但对于高层次的美术鉴赏来说,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是认为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就是看它“像不像”,认为不像的就不是好作品,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根本不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内涵,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本课中学生学习中的困扰主要是如何来理解抽象美术,怎样让学生自己认同抽象艺术和意象艺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过程与方法: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以及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难点: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考考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思考回答
【承转】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今天这节课的主题,就是图像与眼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考考学生的观察力,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课教学,探求新知
【教师】接下来我给大家看一些美术作品,你们都看得懂吗?
【多媒体】展示图片,1安格尔《贵妇人像》、2夏加尔《生日》、3蒙德里安《格子》
【学生】1、2看得懂,3看不懂
【教师】这三幅画有些能看得懂,一看就知道所要表达的内容,还有一些看上去有点与客观形象不符合,甚至有一些根本不懂是什么,其实美术作品根据图像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美术作品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一)具象作品
1、安格尔《贵夫人像》
【多媒体】展示一幅具象的美术作品。
【老师】这是法国著名的画家安格尔画的贵妇人像。画家怎么把贵妇人的贵字体现出来呢?从她身上哪些细节上可以体现?(局部细节放大)
体态(丰腴)
姿态(优雅)
服饰(华丽精美)
背景(奢侈品)
【学生】高贵、丰腴……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这位人物的形象特征,闪光的绸缎、精致的首饰、迷人的脸庞,衬以丰满的体态突出她华贵的气质。
(设计意图)通过细节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具象美术作品的真实感。
2、夏加尔《吹肥皂泡的少年》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个衣着破旧但不失为整洁的少年正在从室内向室外吹着肥皂泡,他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将肥皂泡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还有一个孩子,看上去仅有3、4岁,正踮着脚扒着窗台使劲从室内向室外观看……。题材非常普通,情境极为单纯,这是一种清闲、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层平民的孩子们自然、俭朴、淳厚、善良的美好情感。)
【老师】画面中的人物动作是怎么样的?(吹肥皂泡)
服饰上呢?(细节局部放大)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这幅自画像把人物塑造得纤毫毕现、精细入微,让我们看了感觉像是照片一样,但是我们具象美术作品真的跟照片一模一样吗?
【学生】观察思考
3、油画
《葡萄》和照片《葡萄》对比
【老师】这是一张葡萄的照片,用油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同学们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作品。照片会定格在某一瞬间,而具象美术作品则是作者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不是被动地记录客观物象。
(设计意图)引出具象美术不等同于照片这个特点。
【教师】欣赏完以上三幅具象美术作品,归纳一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归纳,感性升华
【多媒体】真实、不是被动的记录,而是进行主观处理艺术加工。
【小结】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在这里艺术家所追求的就是“真实”。但是又不同于相机拍摄,画家经过一些主观的画面处理、例如色调、构图等。
(二)意象美术作品
【教师】美术作品除了能表现我们看得到的事物以外,还能表现什么呢?
【学生】联想思考
【教师】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和内心感受。
1、朱耷《荷石水禽图》
【教师】同学们,有时候我们会幻想自己有一对翅膀、能够飞起来,或者把自己想象成蜘蛛侠,飞檐走壁。而在我国古代有一名画家,却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鹌鹑,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他又为什么要把自己比喻成鹌鹑呢?
【多媒体】出示图片,朱耷的画
【教师】注意这些鸟的眼神,都是怎么样的?
【学生】困惑存疑
【教师】画中的鸟都在翻白眼,你觉得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在什么情况下会做这样的动作?
【学生】思考
【老师】其实朱耷把自己比喻成鹌鹑,并不是因为自己长得像鹌鹑,而是借画家笔下鹌鹑的神韵来抒写自己孤傲冷漠的形象。画家朱耷是明朝皇室的后裔,明朝灭亡后,家破国亡,他心情悲愤,寄情于书画抒写对现世的不满。
【多媒体】展示朱耷其他的画局部。
2、夏加尔《生日》
【教师】欣赏完我国古代的意象美术作品,我们再来欣赏一幅俄罗斯画家的意象作品
【多媒体】出示图片
【老师】最大的那块颜色(红色)给人感觉是怎么样的呢?(温暖、温馨)心情愉快
【教师】作品中的人物怎么了?
【学生】飞起来了
【教师】飞起来了,符合现实逻辑吗?这是什么手法?
【学生】不符合,夸张
【教师】他为什么要这样画?
【学生】思考
【老师】你感觉画面中人物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开心
【教师】讲解作品创作的由来。画家生日那天,他的爱人贝拉手捧着生日蛋糕和鲜花,轻轻地走进他的画室,画家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感动得大跳起来,所以创作了这幅画。人物形象的肢体语言反映出内心的愉悦。
【教师】欣赏完以上两幅意象美术作品,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归纳提升
【多媒体】意象美术作品特点:表达幻想、梦境和内心感受;与现实世界有潜在联系,同时把其进行夸张、变形、重组,创造出一些只有在艺术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形象。
【小结】意象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把艺术家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形象进行主观化、情感化的处理,创造出一些只有在艺术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形象,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如夸张、变形、重组或改变客观的比例等等。
(三)抽象美术作品
【老师】刚才了解了具象、意象美术作品,我们再来看两张抽象美术作品
1、康定斯基
《即兴之三》、蒙德里安
《红黑黄蓝灰》
【多媒体】出示《即兴之三》、蒙德里安《红黑黄蓝灰》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得懂吗?画面中有具体形象吗?
【学生】思考联想,不容易看懂……
【老师】我们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的时候不要去看像与不像,那我们怎么去欣赏?你们怎样欣赏音乐的?
【学生】……
【老师】音乐有它自己特别的线条和节奏,我们美术作品也是一样,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颜色的明暗,色块的大小……这些东西都带给我们节奏感、美感。脱离了客观世界,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是作者的主观想象,其中的色彩与线条不受形象的约束,而是随着激情在画面上运动。
【小结】首先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于客观物象,它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没有具体形象,以此来表现作家对美的感悟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老师】布置练习:“用抽象画表达你最近的心情”
【学生】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其他在下面画。
【老师】指导,最后进行作业点评。
四、总结提升,内化新知
【总结】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象美术作品也不等同于照片。美术作品除了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和主观想法,对不同美术作品其评判标准、欣赏方法也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板书设计】
图像与眼睛
具象美术——真实
意象美术——不拘泥于客观事物
抽象美术——完全不可辨认
【教学反思】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