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第8课
1.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反映了( )
A.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B.儒道思想的融合
C.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
D.道教危机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材料信息“道教典
(?http:?/??/?www.21cnjy.com?)籍”“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表明这一时期道教典籍中吸收了儒家思想,这反映了儒道思想的融合,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道教的发展情况,得不出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故A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道家学说发展中吸收了儒家思想,不能得出儒本道末的结论,故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道教危机的内容,故D项不正确。www.21-cn-jy.com
2.魏晋时期,张季鹰做出“人生贵
(?http:?/??/?www.21cnjy.com?)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的人生抉择;钟嵘提出“诗缘情”的思想,认为诗歌的意义不在于“言志”层面的讽喻教化,而是“陶性灵,发幽思”;陶渊明自言“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魏晋文人的这些言论( )
A.体现了道家逍遥自得的思想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推动了赋体文学形成与发展
D.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张季鹰的“人生贵得适意尔
(?http:?/??/?www.21cnjy.com?),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的人生抉择、钟嵘的“诗缘情”思想、陶渊明的“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言论,均反映了他们追求超脱与自由,不追求功名利禄,这体现了道家逍遥自得的思想,故选A项;当时儒家思想依然是统治思想,故排除B项;“赋”这种文体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产生,故排除C项;魏晋文人的这些言论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故排除D项。21·世纪
教育网
3.(2020·辽宁本溪)玄学,是
(?http:?/??/?www.21cnjy.com?)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融合儒家经义后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
A.老庄学说占据主流地位
B.社会剧烈动荡政治黑暗
C.思想领域出现三教合一
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思想
【答案】B
【解析】 “远离政治,回避现
(?http:?/??/?www.21cnjy.com?)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体现了消极避世的思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所致,故选B项;中国古代占据主流地位的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三教合一出现于唐宋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是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所致,并非是商品经济的冲击,排除D项。2-1-c-n-j-y
4.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
(?http:?/??/?www.21cnjy.com?)学成为正统思想,但到了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还出现了佛道先后问题,武则天把佛教列为第一,唐玄宗又把道教列为第一。这说明( )
A.唐文化多元共荣
B.佛道社会基础薄弱
C.君权的极度强化
D.儒学地位相对稳固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未涉及唐朝文化的多元
(?http:?/??/?www.21cnjy.com?)共荣及君权的极度强化,故无法得出A、C两项的结论;B项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出现了佛道先后问题”表明唐朝时期的儒学地位相对于佛教和道教而言,较为稳固,不需要统治者的大力推崇,故选D项。
5.南朝道士张融遗命,入殓时“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这说明了( )
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B.儒、释、道三教出现融合趋势
C.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D.南北朝时期出现崇佛抑儒现象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南朝道
(?http:?/??/?www.21cnjy.com?)士张融遗命,入殓时‘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可以看出,当时儒、释、道三教呈现出融合趋势,所以B项正确;A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三教融合的趋势,不是突出表现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冲击,C项错误;D项材料没有反映。21
cnjy
com
6.在书法创作上,唐人崇尚严谨法度,
(?http:?/??/?www.21cnjy.com?)如颜真卿创作的《麻姑仙坛记》,既有儒家之严谨又不失道家率真自由之趣;大批士人出身的经生涌现,随即诞生了独具佛家色彩的书法艺术形式——抄经体。这反映了唐代( )【版权所有:21教育】
A.三教融合的文化趋势
B.人才培育机制的健全
C.书法艺术创作的繁荣
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
(?http:?/??/?www.21cnjy.com?)识可知,隋唐时期三教合流,材料内容反映了儒学、道教、佛教对唐代书法的影响,体现了当时三教融合的文化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儒、释、道对书法的影响,没有涉及人才培育机制,并且唐代人才培育机制仍是为专制统治服务,且覆盖面较窄,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唐代书法受三教合流的影响,没有体现其“繁荣”,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主流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材料也没有体现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故D项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7.20世纪60年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
(?http:?/??/?www.21cnjy.com?)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可证实( )
A.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已流传
B.科举制与唐诗的繁荣存在因果关系
C.《论语》成为当时科举考试的内容
D.五言诗源于唐代西北的民间地区
【答案】A
【解析】 新疆地区的儿童抄写《论语·
(?http:?/??/?www.21cnjy.com?)郑氏注》内容,说明儒家文化在当时的吐鲁番地区已经流传,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科举制,排除B、C两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8.三国时,吴国攻蜀国,
(?http:?/??/?www.21cnjy.com?)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
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B.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内藏硫磺
(?http:?/??/?www.21cnjy.com?)和焰硝,自带火种”“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可知,反映了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三国时期对火药材料的认知,不能说明火药已经发明和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故A、B两项错误;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1cnjy.com
9.贾思勰《齐民要术》中
(?http:?/??/?www.21cnjy.com?)记载“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敦煌地区落后
B.农业技术兴农
C.耧犁没有推广
D.以农为本思想
【答案】B
【解析】 材料“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
(?http:?/??/?www.21cnjy.com?)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表明农业工具的使用,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增加了收成,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答案为B项;材料仅反映了敦煌地区农耕技术落后,而不能说明敦煌地区落后,耧犁没有推广说法过于绝对,以农为本思想无从体现。排除A、C、D三项。
10.《辞海》解释汉字的某种字体时称:“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该字体开端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使用到现在。该字体是( )2·1·c·n·j·y
A.隶书
B.行书
C.草书
D.楷书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
(?http:?/??/?www.21cnjy.com?)知,楷书兴起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而且其字形“形体方正,笔画平直”,D项正确;隶书开端是秦朝,排除A项;行书不具有“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特点,排除B项;草书与材料中“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不符,排除C项。
11.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
(?http:?/??/?www.21cnjy.com?)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楷
(?http:?/??/?www.21cnjy.com?)书’规矩之森严”“‘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C项正确;A项片面;B项错误,错在“完全”;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来源:21cnj
y.co
m】
12.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最繁荣的时期,下列相关的论证合理的是( )
A.诗歌的出现与繁荣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诗歌是适应市民需要的市井文化
C.诗歌的繁荣与唐朝科举制的实行有密切关系
D.诗歌是最能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
【答案】C
【解析】诗歌的出现不是由商品经济发展决定的
(?http:?/??/?www.21cnjy.com?),唐诗的繁盛,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诸多因素推动的结果,故A、B两项均错误;唐朝实行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诗赋也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故C项正确;除诗歌外,词、曲、小说都能很好地表达情感,故D项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13.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
(?http:?/??/?www.21cnjy.com?)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21
cnjy
com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
B.热爱和平的态度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爱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D
【解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体现的是杜甫的爱国情怀,“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体现的是杜甫忧民的情怀,故D项正确。
1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答案】C
【解析】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的是祖冲之,故C项正确。
15.《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
(?http:?/??/?www.21cnjy.com?)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历代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从尧、舜时代到殷周时期都重视农业生产,强调安定百姓的重要性。故选A项。
16.据《旧五代史》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
(?http:?/??/?www.21cnjy.com?)特未盛行,后人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
A.唐朝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
(?http:?/??/?www.21cnjy.com?)盛行”,无法说明唐朝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始于宋朝,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故C项错误;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促进了“经籍……流布于四方”,即文化的发展传播,故D项正确。www-2-1-cnjy-com
17.在泉州清源山脚下有两座修建于唐朝的阿拉伯人的墓葬(如图)。该墓葬可以作为唐朝( )
(?http:?/??/?www.21cnjy.com?)
A.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B.伊斯兰教广泛传播的历史见证
C.中国科技发达的历史见证
D.政府开明民族政策的历史见证
【答案】A
【解析】通过泉州阿拉伯人的墓葬
(?http:?/??/?www.21cnjy.com?)可得知当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故选A项;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经海路来到中国,在泉州等南方港口定居,伊斯兰教也传入中国。但仅凭“阿拉伯人的墓葬”无法得出伊斯兰教“广泛传播”,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国科技发达,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外交流而不是民族交流,故排除D项。
18.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 )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答案】B
【解析】 我国古代的科技以天文
(?http:?/??/?www.21cnjy.com?)、数学、医学为主,并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故A项错误;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我国的天文、数学、农学等占据主导地位,而物理、化学等占的比例较小,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以传统的科技为主,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我国科技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故D项错误。
19.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
(?http:?/??/?www.21cnjy.com?)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
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
【答案】C
【解析】 敦煌在北魏时
(?http:?/??/?www.21cnjy.com?)代,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在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国家统一,唐统治者实行开放的经济文化政策,所以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所以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21·cn·jy·com
20.2016年中国政府为推动中印两国交流,在印度那烂陀重新启动了修建玄奘纪念堂工程。修建中的玄奘纪念堂的建筑风格可能是( )
A.道教庙宇
B.佛教寺院
C.天主教教堂
D.伊斯兰教清真寺
【答案】B
【解析】唐朝高僧玄奘去天竺求取佛法,促进了古代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故选B项。
21.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
(?http:?/??/?www.21cnjy.com?),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韩愈《原道》
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
(?http:?/??/?www.21cnjy.com?)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21教育网
——欧阳修《本论》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
(?http:?/??/?www.21cnjy.com?)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答案】
(1)分别指: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
原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
(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僧一行,唐代僧人,也
(?http:?/??/?www.21cnjy.com?)是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同梁令瓒和工匠们,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一行还设计了一种叫作复矩图的仪器,并组织大规模的测量活动,测量地点北到铁勒曰纥布(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到林邑(今越南中部)等十三处,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子午线的科学测量。开元九年(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后来一行修订成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明末吸收西洋历法才有所改变。
——据朱绍侯等著《中国古代史》整理
材料二 唐代,中国与西域(
(?http:?/??/?www.21cnjy.com?)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各国、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以及琵琶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吞刀、吐火等,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
——摘编自谢重光《论唐代佛
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材料三 公元816年,淮
(?http:?/??/?www.21cnjy.com?)西战事刚一结束,宪宗就下诏天下,在社会上兴起了佞佛崇道的风气,佛教势力迅速膨胀。《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宪宗亲自派人迎接佛骨,历时一个多月。据统计,中唐时期,唐代的寺院多达四万余所,僧尼有二十六万五千余人,寺院大量占有土地,且享有免除徭役和租税的特权。
——摘编自曾绍发《浅议韩愈反佛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僧一行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排斥佛教的原因。
【答案】(1)原因: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政府支持;疆域辽阔;个人努力;对前代成果的继承和批判。
(2)背景:开明的对外政策;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多元包容的文化政策;丝绸之路的畅通;僧人的宗教热情。
影响: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传播了中华文化,推动了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
(3)原因:寺院经济的发展导
(?http:?/??/?www.21cnjy.com?)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兵源无法保证;统治者对寺院的大量投入耗费了国力,加重了人民负担;佛教的兴起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危机)。
【解析】 (1)原因:根据
(?http:?/??/?www.21cnjy.com?)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唐朝的政治、经济、政府的政策、个人因素、对前代成果的继承批判等方面分析。(2)背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唐朝的对外政策、三教并行、文化政策、对外交通、僧人的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可以从对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传播、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分析。(3)原因:据材料三“据统计,中唐时期,唐代的寺院多达四万余所,僧尼有二十六万五千余人,寺院大量占有土地,且享有免除徭役和租税的特权”可以得出寺院经济的发展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兵源无法保证,对寺院的大量投入耗费了国力,加重了人民负担;还可从佛教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的角度分析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第8课
1.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反映了( )
A.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B.儒道思想的融合
C.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
D.道教危机的出现
2.魏晋时期,张季鹰做出“人生贵得适意尔
(?http:?/??/?www.21cnjy.com?),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的人生抉择;钟嵘提出“诗缘情”的思想,认为诗歌的意义不在于“言志”层面的讽喻教化,而是“陶性灵,发幽思”;陶渊明自言“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魏晋文人的这些言论( )
A.体现了道家逍遥自得的思想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推动了赋体文学形成与发展
D.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3.(2020·辽宁本溪)玄学
(?http:?/??/?www.21cnjy.com?),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融合儒家经义后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
A.老庄学说占据主流地位
B.社会剧烈动荡政治黑暗
C.思想领域出现三教合一
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思想
4.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http:?/??/?www.21cnjy.com?)但到了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还出现了佛道先后问题,武则天把佛教列为第一,唐玄宗又把道教列为第一。这说明( )
A.唐文化多元共荣
B.佛道社会基础薄弱
C.君权的极度强化
D.儒学地位相对稳固
5.南朝道士张融遗命,入殓时“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这说明了( )
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B.儒、释、道三教出现融合趋势
C.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D.南北朝时期出现崇佛抑儒现象
6.在书法创作上,唐人崇尚严谨法
(?http:?/??/?www.21cnjy.com?)度,如颜真卿创作的《麻姑仙坛记》,既有儒家之严谨又不失道家率真自由之趣;大批士人出身的经生涌现,随即诞生了独具佛家色彩的书法艺术形式——抄经体。这反映了唐代(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三教融合的文化趋势
B.人才培育机制的健全
C.书法艺术创作的繁荣
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7.20世纪60年代新疆吐鲁番阿
(?http:?/??/?www.21cnjy.com?)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可证实( )21教育网
A.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已流传
B.科举制与唐诗的繁荣存在因果关系
C.《论语》成为当时科举考试的内容
D.五言诗源于唐代西北的民间地区
8.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
(?http:?/??/?www.21cnjy.com?)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21cnjy.com
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B.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9.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
(?http:?/??/?www.21cnjy.com?)载“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敦煌地区落后
B.农业技术兴农
C.耧犁没有推广
D.以农为本思想
10.《辞海》解释汉字的某种字体时称:“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该字体开端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使用到现在。该字体是( )21·cn·jy·com
A.隶书
B.行书
C.草书
D.楷书
11.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
(?http:?/??/?www.21cnjy.com?)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2·1·c·n·j·y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12.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最繁荣的时期,下列相关的论证合理的是( )
A.诗歌的出现与繁荣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诗歌是适应市民需要的市井文化
C.诗歌的繁荣与唐朝科举制的实行有密切关系
D.诗歌是最能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
13.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
(?http:?/??/?www.21cnjy.com?)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21·世纪
教育网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
B.热爱和平的态度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爱国忧民的情怀
1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www.21-cn-jy.com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15.《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
(?http:?/??/?www.21cnjy.com?)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历代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16.据《旧五代史》载:“大
(?http:?/??/?www.21cnjy.com?)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后人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www-2-1-cnjy-com
A.唐朝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17.在泉州清源山脚下有两座修建于唐朝的阿拉伯人的墓葬(如图)。该墓葬可以作为唐朝( )
(?http:?/??/?www.21cnjy.com?)
A.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B.伊斯兰教广泛传播的历史见证
C.中国科技发达的历史见证
D.政府开明民族政策的历史见证
18.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 )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19.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
(?http:?/??/?www.21cnjy.com?)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
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
20.2016年中国政府为推动中印两国交流,在印度那烂陀重新启动了修建玄奘纪念堂工程。修建中的玄奘纪念堂的建筑风格可能是( )2-1-c-n-j-y
A.道教庙宇
B.佛教寺院
C.天主教教堂
D.伊斯兰教清真寺
21.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
(?http:?/??/?www.21cnjy.com?)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21
cnjy
com
——韩愈《原道》
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
(?http:?/??/?www.21cnjy.com?)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来源:21cnj
y.co
m】
——欧阳修《本论》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
(?http:?/??/?www.21cnjy.com?)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僧一行,唐代僧人,也是杰出
(?http:?/??/?www.21cnjy.com?)的天文学家。他同梁令瓒和工匠们,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一行还设计了一种叫作复矩图的仪器,并组织大规模的测量活动,测量地点北到铁勒曰纥布(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到林邑(今越南中部)等十三处,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子午线的科学测量。开元九年(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后来一行修订成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明末吸收西洋历法才有所改变。【出处:21教育名师】
——据朱绍侯等著《中国古代史》整理
材料二 唐代,中国与西域(包括今天的新疆、
(?http:?/??/?www.21cnjy.com?)中亚各国、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以及琵琶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吞刀、吐火等,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
——摘编自谢重光《论唐代佛
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材料三 公元816年,淮西战事刚一
(?http:?/??/?www.21cnjy.com?)结束,宪宗就下诏天下,在社会上兴起了佞佛崇道的风气,佛教势力迅速膨胀。《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宪宗亲自派人迎接佛骨,历时一个多月。据统计,中唐时期,唐代的寺院多达四万余所,僧尼有二十六万五千余人,寺院大量占有土地,且享有免除徭役和租税的特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曾绍发《浅议韩愈反佛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僧一行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排斥佛教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