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核心素养同步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9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核心素养同步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1 17:20: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第9课
1.(2020·菏泽B)《朱子语类》记述道
(?http:?/??/?www.21cnjy.com?):“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  )21教育网
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C.根本上杜绝割据存在的隐患
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
2.(2020·天津河北区)下面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突出特点是
(  )21·cn·jy·com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夺将帅权力  
D.分权以削弱地方权力
3.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
(?http:?/??/?www.21cnjy.com?),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2·1·c·n·j·y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4.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
(?http:?/??/?www.21cnjy.com?),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
A.频繁换相
  
B.培植亲信
C.分化事权
  
D.重视法治
5.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北宋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6.隋唐时期,士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宋朝,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这一变化(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抑制了官僚腐败
B.增添了政治活力
C.降低了官员素质
D.确立了官僚政治
7.(2020·辽宁本溪)在
(?http:?/??/?www.21cnjy.com?)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阴影下建立的赵宋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根除地方腐败
C.提高行政效率  
D.解决唐末弊政
8.(2020·北京西城
(?http:?/??/?www.21cnjy.com?))《宋史》云:“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设置南、北面官
C.崇文抑武  
D.强化君主专制
9.(2020·济南)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宋初“防弊之政”为解决这一问题所设的机构是(  )2-1-c-n-j-y
A.通判  
B.枢密院
C.参知政事  
D.诸路转运司
10.(2020·聊城)自宋太祖开
(?http:?/??/?www.21cnjy.com?)宝六年起,凡被礼部考试录取的考生均须经过殿试,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无须再经吏部其他选试。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下列对这一做法政治意图的相关解释最合理的应是(  )21
cnjy
com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用人权威
C.重组中枢机构架空外朝
D.彰显殿试的权威与地位
11.下表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该数据可以说明(  )
官僚家庭
184人
平民家庭
417人
A.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
B.科举制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
C.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12.(2020·潍坊)宋辽并
(?http:?/??/?www.21cnjy.com?)立期间,杨业率领杨家将保家卫国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在辽国古北口有纪念杨业的“杨无敌庙”,宋朝民间将杨家将故事演义得更加丰富。据此可知当时(  )21cnjy.com
A.民族之间战争异常惨烈
B.理学成为宋辽的官方哲学
C.杨家将逐渐被民间神化
D.忠烈节义受宋辽民间推崇
13.“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
(?http:?/??/?www.21cnjy.com?)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话反映的是(  )www.21-cn-jy.com
A.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
B.北宋向契丹送纳贡金
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
D.北宋向辽交纳“岁币”
14.宋太祖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22万人,到宋真宗时91.2万人,这说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边患日趋严重
B.立国政策改变
C.军人地位上升
D.藩镇拥兵自重
15.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
D.用人不当
16.(2020·泰安)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  )21·世纪
教育网
A.实现了强兵目的,消除了边境威胁
B.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
C.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统一,巩固了统治
D.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民众生活
17.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
(?http:?/??/?www.21cnjy.com?)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D )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
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
18.北宋和辽、西夏,南宋和金朝都签订过和平协议。这些协议都(  )
A.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
B.在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
C.确立了双方为兄弟国间关系
D.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局面
19.南宋初期的一首诗歌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www-2-1-cnjy-com
A.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
B.统治者的腐败和苟且偷安
C.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
D.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0.宋高宗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宋金
(?http:?/??/?www.21cnjy.com?)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宋以向金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的稳固。从此以后(  )【来源:21cnj
y.co
m】
A.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
B.南宋政权归顺于金朝
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
D.宋金之间以和平为主
21.(2020·北京西城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
(?http:?/??/?www.21cnjy.com?)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
道德生活史》
据材料,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出处:21教育名师】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二
材料二 (庆历中)时患州县赋役之烦,诏诸路上其数,俾二府大臣合议蠲减。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七十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府”的性质和职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第9课
1.(2020·菏泽B)《朱子语类》记述
(?http:?/??/?www.21cnjy.com?)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C.根本上杜绝割据存在的隐患
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
【答案】D
【解析】 材料信息“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
(?http:?/??/?www.21cnjy.com?)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说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地方困弱,面对金军侵扰无力还击。因此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故D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和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无关,故B项错误;C项错在“根本”,说法过于绝对。21教育网
2.(2020·天津河北区)下面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突出特点是
(  )21cnjy.com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夺将帅权力  
D.分权以削弱地方权力
【答案】D
【解析】 据图片信息“
(?http:?/??/?www.21cnjy.com?)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可知,北宋地方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D项符合题意;“极力提高皇权”“竭力削弱相权”都是中央机构的调整,A、B两项与题意不符;图片信息没有涉及“削夺将帅权力”,C项错误。
3.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
(?http:?/??/?www.21cnjy.com?)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2-1-c-n-j-y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答案】D 
【解析】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
(?http:?/??/?www.21cnjy.com?)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因此,答案选D项。
4.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
(?http:?/??/?www.21cnjy.com?),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
A.频繁换相
  
B.培植亲信
C.分化事权
  
D.重视法治
【答案】C
【解析】 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
(?http:?/??/?www.21cnjy.com?)置审刑院”反映分割宰相权力,不是频繁换相,故A项错误;据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北宋通过分割宰相权力以加强皇权,不是培植亲信,故B项错误;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体现了分化宰相事权,故C项正确;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是为了分化宰相事权,加强皇权,不是重视法治,故D项错误。21·世纪
教育网
5.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北宋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答案】C
【解析】北宋为了解决地方割
(?http:?/??/?www.21cnjy.com?)据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例如,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地方财政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设置通判监察地方等,从而加强了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故C项符合题意。
6.隋唐时期,士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宋朝,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这一变化(  )2·1·c·n·j·y
A.抑制了官僚腐败
B.增添了政治活力
C.降低了官员素质
D.确立了官僚政治
【答案】B
【解析】宋朝崇文抑武,大批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队伍的士人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增添了政治活力,B项正确。【来源:21cnj
y.co
m】
7.(2020·辽宁本溪)在唐末
(?http:?/??/?www.21cnjy.com?)五代藩镇割据阴影下建立的赵宋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根除地方腐败
C.提高行政效率  
D.解决唐末弊政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http:?/??/?www.21cnjy.com?)北宋为了解决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问题,派文官任知州,控制了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因此,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藩镇割据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项错在“根除”,说法绝对,故错误;材料和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故C项错误;解决唐末弊政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8.(2020·北京西城)《宋史》云:“艺
(?http:?/??/?www.21cnjy.com?)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设置南、北面官
C.崇文抑武  
D.强化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太祖“首用文吏
(?http:?/??/?www.21cnjy.com?)夺武臣之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治国的特点是崇文抑武,C项正确;太祖革命与无为而治矛盾,A项错误;南北面官制是契丹政权的制度,B项不符合史实;宋代“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与君主专制得到强化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出处:21教育名师】
9.(2020·济南)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宋初“防弊之政”为解决这一问题所设的机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通判  
B.枢密院
C.参知政事  
D.诸路转运司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
(?http:?/??/?www.21cnjy.com?)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可知,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防弊之政”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地方所设的机构是诸路转运司,官员是“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财政转运到中央,D项符合题意;通判是北宋负责地方监察的官员,A项错误;枢密院是北宋负责军事的中央官员,B项错误;参知政事是北宋负责行政的中央官员,C项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0.(2020·聊城)
(?http:?/??/?www.21cnjy.com?)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凡被礼部考试录取的考生均须经过殿试,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无须再经吏部其他选试。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下列对这一做法政治意图的相关解释最合理的应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用人权威
C.重组中枢机构架空外朝
D.彰显殿试的权威与地位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殿试于宫内
(?http:?/??/?www.21cnjy.com?)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可知,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者即为“天子门生”,这一切都反映了皇帝掌握了用人权,强化君主用人权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取士的“殿试”环节,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A项错误;外朝是汉代时期的机构,与殿试无关,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21
cnjy
com
11.下表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该数据可以说明(  )
官僚家庭
184人
平民家庭
417人
A.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
B.科举制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
C.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图示中南
(?http:?/??/?www.21cnjy.com?)宋理宗宝祐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可知,来自平民家庭的进士比官僚家庭的比例高很多,说明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故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12.(2020·潍坊)宋辽并立期间
(?http:?/??/?www.21cnjy.com?),杨业率领杨家将保家卫国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在辽国古北口有纪念杨业的“杨无敌庙”,宋朝民间将杨家将故事演义得更加丰富。据此可知当时(  )21·cn·jy·com
A.民族之间战争异常惨烈
B.理学成为宋辽的官方哲学
C.杨家将逐渐被民间神化
D.忠烈节义受宋辽民间推崇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信息,
(?http:?/??/?www.21cnjy.com?)杨家将保家卫国事迹在北宋和辽国都被民众纪念,这体现了忠烈节义受到宋辽民间推崇,故选D项;材料中现象是民间行为,不能体现出A、B两项;C项被神化扩大了杨家将的影响,排除C项。21
cnjy
com
13.“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
(?http:?/??/?www.21cnjy.com?)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话反映的是(  )
A.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
B.北宋向契丹送纳贡金
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
D.北宋向辽交纳“岁币”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北宋向辽交纳“岁币”的官方文书,不属于经贸往来,故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正确。
14.宋太祖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22万人,到宋真宗时91.2万人,这说明(  )
A.边患日趋严重
B.立国政策改变
C.军人地位上升
D.藩镇拥兵自重
【答案】A
【解析】宋朝一直实行崇文抑武的立国之策,执行养兵的政策,这些都没有改变,军队人数的增加是因为边患越来越严重,A项正确。
15.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
D.用人不当
【答案】B
【解析】 庆历新政激进的改革措施,遭到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成为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
16.(2020·泰安)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  )www-2-1-cnjy-com
A.实现了强兵目的,消除了边境威胁
B.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
C.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统一,巩固了统治
D.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民众生活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http:?/??/?www.21cnjy.com?)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理财”,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北宋没有“消除了边境威胁”,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由于大地主,官僚的反对而失败,C项说法错误;D项不是材料主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7.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
(?http:?/??/?www.21cnjy.com?)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
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
(?http:?/??/?www.21cnjy.com?)信息的能力,从“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和“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的信息可以看出王安石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故D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题干中的做法只是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并没有剥夺三司的财权,故B项错误。
18.北宋和辽、西夏,南宋和金朝都签订过和平协议。这些协议都(  )
A.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
B.在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
C.确立了双方为兄弟国间关系
D.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局面
【答案】D
【解析】 签订于中原王朝北
(?http:?/??/?www.21cnjy.com?)伐失败后的是宋辽协议,排除A项;宋金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排除B项;确立了兄弟国间关系的是宋辽协议,排除C项;三份协议都在客观上推动了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D项正确。
19.南宋初期的一首诗歌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
A.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
B.统治者的腐败和苟且偷安
C.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
D.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答案】B
【解析】 据“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一诗句分析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南宋偏安的实质,B项符合题意。
20.宋高宗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宋金以东起淮水
(?http:?/??/?www.21cnjy.com?),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宋以向金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的稳固。从此以后(  )www.21-cn-jy.com
A.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
B.南宋政权归顺于金朝
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
D.宋金之间以和平为主
【答案】A
【解析】绍兴和议以后,南宋
(?http:?/??/?www.21cnjy.com?)对金称臣,南北一直呈对峙状态,故A项正确。宋金对峙,向金称臣,但后来又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故B项错误;金朝在和议之前已经进入中原地区,故C项错误;和议之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多次战争,故D项错误。
21.(2020·北京西城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
(?http:?/??/?www.21cnjy.com?)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
道德生活史》
据材料,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答案】
措施:考试资格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传统受歧视的工商业者也可参加;录取方面,更多录取社会下层士人。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统治力量;社会
(?http:?/??/?www.21cnjy.com?)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推动崇文抑武局面形成;改变及第个人与家族的地位和经济状况;促进重农抑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一批儒商诞生,提升中国商业文化。
【解析】 措施:依据材料四中“宋太宗时
(?http:?/??/?www.21cnjy.com?),‘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的科举考试资格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传统受歧视的工商业者参加;更多录取社会下层士人。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范围的扩大,对于统治基础的加强、社会关系中的平等、崇文抑武局面的形成、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思想观念发的变化、儒商及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二
材料二 (庆历中)时患州县赋役之烦,诏诸路上其数,俾二府大臣合议蠲减。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七十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府”的性质和职能。
【答案】
(1)特点:沿袭唐末五代制度;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文武之事,号称“二府”。
影响: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枢密使掌武事,宰相掌文事,互相牵制和依赖有利于政治的稳定。
(2)性质: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属于决策机构。职能:不但可以决策军国大事,还能参加有关赋役制度以及法制问题的决策。
【解析】第(1)问,“特点”要根据材料信
(?http:?/??/?www.21cnjy.com?)息,从“沿袭前朝”和“分权”两个方面回答;“影响”要注意从枢密院设立的目的和影响两个方面回答。第(2)问的“性质”要答出决策性,“职能”要答出决策的内容和表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