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第6课
1.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2.有学者认为,汉代结束后,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中国南北的物产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由东西整合转向南北整合。以下为其提供便利的工程是( )21教育网
A.都江堰
B.灵渠
C.驰道
D.大运河
3.隋唐时期,在首都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高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权力平衡的需要
B.边患局势的变化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城市人口的增加
4.(2020·辽宁本溪)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 )
长城
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
5.隋炀帝在位时期的许多措施对后世
(?http:?/??/?www.21cnjy.com?)泽被深远,但隋朝却短命而亡。史学家评论时说:他错就错在把这许多措施放在了一起做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隋炀帝采取的措施违背了时代潮流
B.隋朝的灭亡对后世影响深远
C.指出了其灭亡的根源是制度腐败
D.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6.(2020·泰安)著名史学家白寿
(?http:?/??/?www.21cnjy.com?)彝教授论述隋唐与东南财富时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 )
A.需要加强南北经济联系与交流
B.发动高丽战争需要运输军粮
C.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
D.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7.下图为隋代设置的义仓。对其理解正确的是,义仓
( )
A.修建的初衷是供应朝廷物资需要
B.遍置于长安洛阳等都市
C.是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设置的粮仓
D.满足了征伐高丽的需要
8.晚年的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
(?http:?/??/?www.21cnjy.com?)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21·世纪
教育网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
(?http:?/??/?www.21cnjy.com?)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现代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具有革新魄力,重用有才之人
10.唐太宗时期,在某一地区实行“授
(?http:?/??/?www.21cnjy.com?)以生业、教之礼仪……选其酋长”,“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的政策。这一地区主要在( )www-2-1-cnjy-com
A.吐蕃地区
B.东突厥地区
C.西突厥地区
D.西南夷地区
11.下图所示是小李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
(?http:?/??/?www.21cnjy.com?)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我们之所以肯定她的统治,是因为她当权期间( )
A.政局稳定
B.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国力全盛
D.完全停止唐蕃纷争
13.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证实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丁未,徙后于上阳宫。戊申,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新唐书·本纪第四》
“丁未,太后徙居上阳宫。戊申,帝帅百官诣上阳宫,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资治通鉴》
A.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
B.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
C.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
D.武氏被迫移住上阳宫
14.(2020·北京朝
(?http:?/??/?www.21cnjy.com?)阳)在视死如生的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的骆驼俑蔚成风尚。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由此可见,唐代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B.民间制造瓷器技术高超
C.汉藏文化交流频繁
D.经济交流影响社会习俗
15.(2020·山东省等级考
(?http:?/??/?www.21cnjy.com?)模拟卷·1)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21·cn·jy·com
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
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
16.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
(?http:?/??/?www.21cnjy.com?),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 )
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7.(2020·聊城)运用“时间尺度
(?http:?/??/?www.21cnjy.com?)”是历史学作为时间的科学的具体体现之一。所谓时间尺度,指的是研究者在观察、分析其研究对象时所采用的一种时间上的度量工具或方法。读下图,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审视,造成这一历史局面的主导因素是
( )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6页
A.朋党之争
B.藩镇太重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18.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2·1·c·n·j·y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表现
七国之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原因
分封诸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
影响
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
后患无穷,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A.国家是否统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
B.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19.8世纪初中期,唐朝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背景是( )21cnjy.com
A.平定“安史之乱”的影响
B.军政合一地方机构设置的影响
C.对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所致
D.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所致
20.(2020·辽宁本溪)《新唐书·兵
(?http:?/??/?www.21cnjy.com?)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 )
A.安史之乱的过程
B.藩镇割据的局面
C.农民起义的情况
D.宦官专权的形势
2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www.21-cn-jy.com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2-1-c-n-j-y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
(?http:?/??/?www.21cnjy.com?)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21
cnjy
com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来源:21cnj
y.co
m】
22.下面是唐朝人口数量统计表,根据表格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年号
公元
人口数量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649年
约1
900万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726年
约4
241万
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
约4
531万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年
约6
291万
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年
约1
699万
唐穆宗长庆元年
821年
约1
576万
根据统计表的信息,归纳唐朝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第6课
1.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答案】D
【解析】秦朝和隋朝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排除
(?http:?/??/?www.21cnjy.com?)A项;统治集团内讧变乱,不符合秦、隋灭亡的史实,故B项错误;秦有宦官赵高专权,隋没有;秦、隋都没有外戚专权,故C项错误;秦、隋两朝都横征暴敛、苛政黩武,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被农民战争推翻,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汉代结束后,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中国南北的物产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由东西整合转向南北整合。以下为其提供便利的工程是( )www.21-cn-jy.com
A.都江堰
B.灵渠
C.驰道
D.大运河
【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东西交通大动脉是长江,南北交通大动脉是大运河,促进了南北资源整合,故D项正确。
3.隋唐时期,在首都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高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权力平衡的需要
B.边患局势的变化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城市人口的增加
【答案】C
【解析】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地位日益变得重要,所以隋炀帝和唐高宗又经营洛阳为东都,故C项正确。2·1·c·n·j·y
4.(2020·辽宁本溪)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 )
长城
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
【答案】D
【解析】 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巩固统
(?http:?/??/?www.21cnjy.com?)一的措施,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故选D项;A项只是长城的作用,错误;秦朝和隋唐时期没有诸侯割据,B项错误;C项只是大运河的作用,排除。21·世纪
教育网
5.隋炀帝在位时期的许多
(?http:?/??/?www.21cnjy.com?)措施对后世泽被深远,但隋朝却短命而亡。史学家评论时说:他错就错在把这许多措施放在了一起做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隋炀帝采取的措施违背了时代潮流
B.隋朝的灭亡对后世影响深远
C.指出了其灭亡的根源是制度腐败
D.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 隋炀帝在位期间功绩不可抹杀,但是众
(?http:?/??/?www.21cnjy.com?)多事情放在一起做,使得百姓难以承受,起来反抗,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故材料评论的是隋朝的灭亡,故D项正确;A项违背历史潮流说法错误;B项中影响深远不符合题意;C项中灭亡的根源说法错误,不是制度问题,是暴政所致。www-2-1-cnjy-com
6.(2020·泰安)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
(?http:?/??/?www.21cnjy.com?)授论述隋唐与东南财富时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 )
A.需要加强南北经济联系与交流
B.发动高丽战争需要运输军粮
C.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
D.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
(?http:?/??/?www.21cnjy.com?)河的开通与当时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有密切关系,是加强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故选A项;发动对高丽的战争不是新形势,故B项错误;农民起义爆发更不属于新形势,故C项错误;两宋之际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故D项错误。
7.下图为隋代设置的义仓。对其理解正确的是,义仓
( )
A.修建的初衷是供应朝廷物资需要
B.遍置于长安洛阳等都市
C.是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设置的粮仓
D.满足了征伐高丽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隋代设置的义仓遍置于乡间,主要功能是备水旱赈济,故选C项,排除其他三项。
8.晚年的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
(?http:?/??/?www.21cnjy.com?)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来源:21cnj
y.co
m】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答案】B
【解析】此题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有
(?http:?/??/?www.21cnjy.com?)效信息,“成迟败速”“失易得难”是唐太宗对政治统治经验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同时,可从材料的出处《帝范》中寻找突破口,也可以看出这是晚年唐太宗的自我反省。故选B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
(?http:?/??/?www.21cnjy.com?)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现代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具有革新魄力,重用有才之人
【答案】B
【解析】在武则天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所以才得到史学家们的肯定。故选B项。
10.唐太宗时期,在某一地区实行“授以
(?http:?/??/?www.21cnjy.com?)生业、教之礼仪……选其酋长”,“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的政策。这一地区主要在( )
A.吐蕃地区
B.东突厥地区
C.西突厥地区
D.西南夷地区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
(?http:?/??/?www.21cnjy.com?)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在东突厥实行的册封政策,
B项符合题意的,正确;和吐蕃是和亲,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和西突厥是武力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对西南夷也是武力政策,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下图所示是小李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
(?http:?/??/?www.21cnjy.com?)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
(?http:?/??/?www.21cnjy.com?)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人才。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的盛世;C项错误,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的盛世;D项错误,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和乾隆时期出现的盛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我们之所以肯定她的统治,是因为她当权期间( )
A.政局稳定
B.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国力全盛
D.完全停止唐蕃纷争
【答案】B
【解析】 武则天统治时期政局纷纭,排除A项;国力全盛是在唐玄宗时期,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结合所学可知,B项符合题意。21
cnjy
com
13.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证实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丁未,徙后于上阳宫。戊申,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新唐书·本纪第四》
“丁未,太后徙居上阳宫。戊申,帝帅百官诣上阳宫,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资治通鉴》
A.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
B.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
C.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
D.武氏被迫移住上阳宫
【答案】C
【解析】 《旧唐书·则天皇
(?http:?/??/?www.21cnjy.com?)后本纪》中“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说明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新唐书·本纪第四》“则天大圣皇帝”也记载武则天被尊号为皇帝,《资治通鉴》“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同样记载武则天被尊为皇帝。三则史料都对此事有记载,故C项正确。只有一则史料记载“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没有充足说服力,故A项错误。有两则材料说明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说服力不强,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能说明武则天是被迫移居上阳宫,故D项错误。
14.(2020·北京朝阳)在视死如生的
(?http:?/??/?www.21cnjy.com?)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的骆驼俑蔚成风尚。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由此可见,唐代
( )
A.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B.民间制造瓷器技术高超
C.汉藏文化交流频繁
D.经济交流影响社会习俗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陪葬的骆驼
(?http:?/??/?www.21cnjy.com?)俑蔚成风尚。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可知,陪葬的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这反映了当时民族间经济交流密切,也体现了经济交流影响社会习俗,D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陪葬的骆驼……”,与海上丝绸之路无关,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制陶业和制瓷业成为两个独立的部门,B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汉藏文化交流频繁”,
C项错误。21
cnjy
com
15.(2020·山东省等级
(?http:?/??/?www.21cnjy.com?)考模拟卷·1)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
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
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绢布
(?http:?/??/?www.21cnjy.com?)绫罗丝绵可以当货币进行物物交换,交换在市价一千以上的,也可以钱物兼用,否则违者科罪。这说明政府没有认识到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货币交换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打破原有交易规范,只是以立法的形式维护物物交换,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政府没有认识到货币交换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没有顺应经济发展趋势,D项错误。
16.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
(?http:?/??/?www.21cnjy.com?)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 )
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D
【解析】 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
(?http:?/??/?www.21cnjy.com?)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不是导致唐灭亡的直接原因,A项错误;藩镇割据主要是由于节度使制度所致,B项错误;材料中“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导致军、政、监察集于一身,不利于防范贪腐、渎职等行为,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错误,D项正确。21教育网
17.(2020·聊城)运用“时间
(?http:?/??/?www.21cnjy.com?)尺度”是历史学作为时间的科学的具体体现之一。所谓时间尺度,指的是研究者在观察、分析其研究对象时所采用的一种时间上的度量工具或方法。读下图,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审视,造成这一历史局面的主导因素是
( )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6页
A.朋党之争
B.藩镇太重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答案】B
【解析】 据图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并结合所
(?http:?/??/?www.21cnjy.com?)学可知,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破坏很大,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实质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故B项正确;朋党之争是同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安史之乱是藩镇割据导致的;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使唐朝的统治分崩离析,名存实亡,但与材料藩镇割据的局面无关,D项错误。
18.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表现
七国之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原因
分封诸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
影响
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
后患无穷,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A.国家是否统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
B.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
(?http:?/??/?www.21cnjy.com?)初年、唐朝中叶、唐朝末年发生叛乱主要是地方割据的诸侯或者节度使,他们都是割据一方的势力;因此得出的教训是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的矛盾,故D项正确;皇帝素质不是决定国家统一的根本,故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主旨;C项不是主要教训。2-1-c-n-j-y
19.8世纪初中期,唐朝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背景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平定“安史之乱”的影响
B.军政合一地方机构设置的影响
C.对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所致
D.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所致
【答案】D
【解析】 8世纪中期,中
(?http:?/??/?www.21cnjy.com?)国历史上最大的事件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节度使把持地方大权,它的平定并没起到实质作用,所以A项排除。B项不是主要因素;C项是客观因素,是外部因素。D项是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即节度使拥有大权是出于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的需要,故选本项。【版权所有:21教育】
20.(2020·辽宁本溪)《新唐书·兵志》
(?http:?/??/?www.21cnjy.com?)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 )
A.安史之乱的过程
B.藩镇割据的局面
C.农民起义的情况
D.宦官专权的形势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由是方镇相望于内
(?http:?/??/?www.21cnjy.com?)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可知,“方镇”指的是“藩镇”,B项符合题意;据材料“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可知,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经济遭到浩劫,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的影响,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宦官专权的形势”,D项错误。
2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
(?http:?/??/?www.21cnjy.com?)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21cnjy.com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答案】(1)社会现实:开元盛世时期。
印证:“小邑犹藏万家室”。
(2)趋势:连续增长(上升)。
原因: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奠定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局面达到全盛。21·cn·jy·com
【解析】 (1)社会现实,根据材料“忆
(?http:?/??/?www.21cnjy.com?)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开元盛世时期国家呈现出的经济繁荣景象,从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等,因此材料内容反映的社会现实是开元盛世。印证,材料二户数的增长反映了此时期粮食充足,人口增长,印证了材料一中“小邑犹藏万家室”,其意为小县城也有上万户人家。(2)趋势,根据材料二中数据,639~751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连续增长的趋势。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主要是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的出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人口增长奠定基础;武则天时期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继续发展,为人口的连续增长提供重要保障;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达到全盛,继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进一步发展经济,社会稳定,人口持续增长等从唐朝出现治世的几个统治者分析回答。
22.下面是唐朝人口数量统计表,根据表格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年号
公元
人口数量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649年
约1
900万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726年
约4
241万
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
约4
531万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年
约6
291万
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年
约1
699万
唐穆宗长庆元年
821年
约1
576万
根据统计表的信息,归纳唐朝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答案】趋势:唐太宗时期人口
(?http:?/??/?www.21cnjy.com?)不多,唐玄宗时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玄宗后期人口数量达到最高点;755年后人口数量急剧减少,从肃宗到穆宗时期人口数量继续减少。
原因:经过“贞观之治”,到玄宗
(?http:?/??/?www.21cnjy.com?)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盛世”,人口数量增长很快;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因此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安史之乱后又出现长期的藩镇割据,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仅使人口的死亡数量增加,而且由于中央政府的失控,使在册人口数量也日益减少。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政局
(?http:?/??/?www.21cnjy.com?)的变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唐朝的人口数量一直呈增加趋势,天宝十四年以后不断减少。“原因”要回答唐朝前期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和唐朝后期人口数量减少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