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周同步试题(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周同步试题(word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2 09:0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周周清2020.9.13)
一、选择题
1.
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A.37.0℃
B.37.5℃
C.38.0℃
D.38.5℃
2.
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3.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4.上海一年中最高气温约为(

A.20℃
B.30℃
C.40℃
D.50℃
5.同学们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后,四个小组在交流过程中,分别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6.
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7.
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回见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C“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8.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棒周围“冒”出了“白气”
B.北方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C.冬天,树枝上出现了“雾凇” 
D.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
9.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10.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11.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霜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白雾是水蒸气
12.人们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干冰被“喷”入冷空气层,升华吸收大量热量,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形成雨。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凝固 
13.
下图所示四个实例中,与“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
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
15.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A.缓慢加热
B.均匀受热
C.增大受热面积
D.缩短实验时间
16.图1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
D.c到d是熔化过程
17.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如图3所示,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后”在55℃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8.图4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二、实验探究题
1.
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8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1)当实验进行到2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
℃;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
态;
(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2.
小华和小国两位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和图丙是他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的温度一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图象中BC阶段物质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3)通过观察两位同学绘制的温度一时间的关系图象,你认为图
(选填“乙”或“丙”)的CD段数据有问题.
3.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一、二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
组。
(2)图丙是他们实验中观察水沸腾
(前/时)出现的情景。
(3)当温度接近90℃时,三组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分析水的沸点是
℃。由此可以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85
87
89
92
94
96
97
98
98
98
(4)以上各组同学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图丁是三、四两小组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得到的a、b两种不同图象,其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5.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⑴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⑵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