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4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11 17:2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
是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
生成的新粒子是       ,该实验
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可分,而  不
可分.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
水分子
氢原子氧原子
分子
原子
最小粒子
氢分子和氧分子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分的,究竟原子能不能再分?
探究引导
2、如果原子可分,原子的内部结构
是怎样的呢?
2.3
1803年近代科学原子论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正电荷
电子
1897年
汤姆森的原子模型
在汤姆森的原子模型中,原子好比是一个西瓜,里面分散的西瓜子就是带负电的电子,西瓜肉就是带正电的物质。
卢瑟福和他的α粒子散射实验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α 粒子束
1911年,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少数被反弹回来?              
  
交流共享
结论:
1、原子核非常小,原子核外有“很大”空间
2、原子核质量相对较大
3、原子核带正电荷,居于原子中心
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负电荷)
(正电荷)
(不显电性)
一、原子的结构:
原子序数





质子数
1
6
8
11
26
中子数
0
6
8
12
30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26
通过上表,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交流:
1.不同种原子,构成它的粒子数目有何不同?
2.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吗?
3.同种原子中各种粒子数目有何关系?
原子为什么呈电中性?
原子核
原子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6×10-27 kg
中子
1.6749×10-27 kg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
说明: 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
通常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原子中的电子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
排布特点1: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在核外是按照能量由低→高,而由里→外分层排布的)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核
质子数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层
练习:画出氧原子、铝原子结构示意图
【练】、下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质子数为 ,有 个电子层,
核外电子总数为 ,最外层电子数为 。
【思考】分析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2
1
8
+11
2
2
8
+12
2
5
8
+15
2
6
8
+16
2
7
8
+17
2
8
8
+18
2
3
8
+13
2
4
8
+14





2
1
+3
2
2
+4
2
3
+5
2
4
+6
2
5
+7
2
6
+8
2
7
+9
2
8
+10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
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个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说明:最外层达到饱和时的结构(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 ,属于相对稳定的结构,元素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的电子数
结构的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一般为 ,只有氦为 。
结构
不活泼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 个
结构
易 电子,活泼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 个
结构
易 电子,活泼
结论: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8
稳定
2
4
不稳定

4
不稳定

Na+
Cl-
Na+
2
8
+11
1
Na
2
8
+11
Cl
2
8
7
+17
Cl-
2
8
8
+17
三、离子的形成
1、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
(2)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
(3)表示:
(4)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离子符号 Na+ Cl-
离子结构示意图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 Cl- )构成的
质子数≠电子数
是离子带负电是阴离子
是离子带正电是阳离子
是原子不带电
1、判断是原子,还是阴、阳离子?
2
8
8
+19
2
8
8
+16
2
8
8
+18
【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
2、用“>”、“=”、“<”三种符号 填空有一粒子结构示意图
如右:若此示意图表示
原子,则n 10,
若表示阳离子则n 10,
若表示阴离子则n 10
+n
2 8
粒子的判断方法:比较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大小. 等原、大阳、小阴
=


2、离子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写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例如Mg2+、S2-。
失去2个电子
得到2个电子
Mg
Mg2+
S2-
S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Fe
1、表示铁元素
2、表示一个铁原子
这样你还会做吗?
Fe3+
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3Fe3+
表示3个铁离子
3、金属铁这种物质
再加个3呢?
S2-
3S2-
1、说说下列符号的意义:
2、书写出下列符号:
氢元素 2个氧原子 、
3个氢分子 5个钠离子 、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 。
3、在化学反应里,元素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  )
A、质子数 ? B、最外层电子  
C、中子数 ? D、核电荷数
知识比较
分 子
原 子
离 子
相同点
根 本
区 别
构 成
物 质
联 系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小;不断运动;有间隔
在化学变
化中可分
在化学变化
中 不 可 分
带 电的微粒
分子 原子 离子
分解
构成
得失
电子
水,酒精
绝大数气体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
食盐等
4、通过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判断 最活泼的是( )
A、 B、 C、 D、
5、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下列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序号填空: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3)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4)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结构稳定的有 ;
(5)表示阳离子的是       。
E
4、从分子、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
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选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粒子是 。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
(3)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
(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
(5)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
(6)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7)在同一原子中个数相等的是 和 。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电子层
核电荷数
各层上的电子数
+m
n
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m=2+8+n
我来描述
以碳原子为例
描述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6
6
6
  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构成了碳原子。其中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了一个带6个单位正电荷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而6个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1. 原子一般是由原子核、电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原子里都有中子 。
总结归纳,知识升华
2.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由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
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
电子数也不同,中子数可能相同。
实验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2、(2012.泰安)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 化学变化中原子数目不发生变化
1、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某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50 B.86 C.136 D.222
3、某原子中含有粒子总数为52,其中有18个粒子不带电,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核内质子数
为 原子符号 。
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
即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
即2.657×10-26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千克
即9.288×10-26千克
原子的质量很小,记忆、计算都很不方便,怎么办?
钻石质量的计量 ——克拉
克拉,源自古希腊语,指角豆树,其种子——稻子豆,具有近乎一致的质量。由于钻石比较小,缺少合适的计量标准和仪器,古希腊人就想到了用稻子豆做标准,每颗钻石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钻石的克拉值。这样可以非常方便地比较钻石的质量大小。可以体会,克拉是个相对质量数值。若一粒钻石相当于两个稻子豆重,就说它的克拉值是2。
三、 原子质量的计量——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以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
O
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2.657×10-26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9.288×10-26千克
三、 原子质量的计量——相对原子质量
2、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实际质量
碳12原子质量的1/12
3、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1.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成正比
原子
原子核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1
0
1
1

6
6
6
12

8
8
8
16

11
12
11
23

26
30
26
56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1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56克
B、9.288×10-26千克
C、56
D、1/56
C
反馈练习
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m g ,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n g ,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
原子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C.两种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g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