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们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倒数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同学们分析、比较、抽象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同学们观察、概括的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PPT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观察,找规律:
1、出示:吴—吞
杏—呆
观察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把“杏”字的上半边的“木”换到下半边,把下半边的“口”换到上半边就变成了“呆”。从而得出:把“呆”字的上半边的“口”换到下半边,把下半边的“木”换到上半边就变成了“杏”。
让学生们对倒数的意义先有一个简单明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倒数的意义:
提问:上面两组数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的数乘积为1
第二组:分子、分母不一样的数乘积不是1
通过测试得出: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什么叫倒数,并举例说明。
(3)怎样理解“倒数”的意义的?
使学生理解:①必须是两个数。②乘积必须是1。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求倒数的方法:
(1)学生看书上的例2自学求倒数的方法。
(2)学生汇报:说说怎样求分数的倒数?举例说明。
板书:分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观察上面的两种求倒数写法,你认为哪一种是正确的?哪一种是错误的?为什么?
强调:求一个的倒数时,必须用语言文字叙述,不能用等号连接。
(4)思考、讨论:分数如果是带分数时,怎样求它的倒数?如:一又三分之二
(5)学生汇报,明确方法。
板书:(带分数:先改成假分数,再……)
(6)我们学过的数除了分数,还有哪些数?
(7)分组讨论:说说怎样求整数、小数的倒数?举例说明。
(8)学生汇报,明确方法。
板书:整数:先改成()/1,再……
小数:先改成分数,再……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完善整数板书(0除外)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4页“做一做”。补充:1/8
二又五分之三
0.7
(1)独立完成,指明板演。
(2)说说:求35、
1/8
、
二又五分之三
、
0.7
倒数的方法。
强调:
1/8的倒数要写成整数。
2、活动:同桌互说倒数: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数,另一个学生说出它的倒数。
3、判断:练习六第3题
补充
:4/9×9/4=1,4/9是倒数。
?二又四分之三的倒数二又三分之四是。
?0.5×2=1,所以0.5和2互为倒数。
(1)分组讨论、交流:说出判断的理由。
(2)指明汇报,集体评判。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师说明学习倒数的作用。
五、作业:练习六第1、4题。
六、板书:
课题
倒数的认识
吴—吞
杏—呆
士—干
分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7/5—
5/7
4/9—9/4
(带分数:先改成假分数,再……)
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整数:先改成()/1,再……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小数:先改成分数,再……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探索和理解倒数的意义的过程,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和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引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课
教学例题
出示例7
下面的几个分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2)学生回答。
(3)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5)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归纳方法: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举例)
师:看来“互为”这个词语很重要,你还觉得哪句话很重要呢?
明确指出:乘积和两个数,不能是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必须是相乘。也不可以是三个数或四个数的乘积,必须是两个数。
师:说明倒数是存在于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那现在我们该怎样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为倒数呢?
生回答:乘积是1
师:学习了倒数的意义,接下来同学们在草纸上各写出一组互为倒数的例子,同桌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掌握了倒数的意义,那么该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呢?同学们观察互为倒数的一组数中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
生回答
师明确: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比如12分之7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就变成了7分之12(板书)
师:接下来,老师随便给出一个分数,大家都能快速说出
的倒数吗?
师生互动中
问:5的倒数是几?
1的倒数是几?
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0.3的倒数呢?
2又4分之3的倒数?
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
归纳总结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六第19题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六第16、17、18题
六、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技能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概括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创新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学生自主发现1、0的倒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由从发现计算结果的特点,以特点为出发认识倒数的意义,再从倒数的意义到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进行以下的问题设计分析。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概念。2、质疑概念,加深理解。3、补充概念,自我建构。4、利用经验,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卡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谈话师:老师想和同学们相互成为好朋友,“相互成为好朋友”是什么意思?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互为朋友,你对老师有什么要求呢?师:那么有没有人理解我呢?师:哦,原来我们还是老朋友了,既然是老朋友,那老师就出示一幅对联给同学们欣赏!
二、揭示倒数的意义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对联有何感想?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句子和词语也有这样的特点,比如说“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等。下面老师再出示几组奇特的汉字给同学们欣赏,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些汉字又有什么特点?(出示几组上下结构相互颠倒的汉字)问:这几组汉字有什么特点?师:其实在我们数学学习当中,有很多数也有这样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分数,看看有和这些汉字一样的吗?如果有请把它找出来。(出示分数)
师:把这几组分数相乘,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书,把这些乘积等于1的式子写在黑板上。并请学生写出一些乘积等于1的式子。师:看算式,找特点,给这些数起一个你喜欢的名字。教师强调,这里的“这些数”指分子、分母相互颠倒的两个数。关于倒数,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1:什么是倒数?问题2: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引导学生加深对倒数的意义的理解,举例:×=1
可以这样说:和互为倒数;也可以这样说:的倒数是;或者是的倒数。通过快速抢答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倒数意义的理解。1、和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2、差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商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乘积是1的几个数互为倒数(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三、探索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举例:如的倒数可以将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得出的倒数是。引导学生讨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进一步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进一步延伸怎样求整数(0除外)、带分数、小数的倒数的方法。1、怎样求整数(0除外)的倒数?(1)、先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2)、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2、怎样求带分数的倒数?(1)、先化成假分数;(2)、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3、怎样求小数的倒数?(1)、先化成分数;(2)、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四、巩固练习1、游戏(找朋友)规则:请同学拿卡片站在前面。他的朋友拿着倒数的卡片很快的跑到他的面前。2、请你填一填:(1)、乘积是(
)的(
)个数(
)倒数。(2)、a和b互为倒数,那a的倒数是(
),b的倒数是(
)。3、小法官(1)、是倒数。(
)(2)、因为1×=1,所以是倒数。(
)(3)、整数a的倒数是。(
)(4)、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任何一个数的倒数都小于它本身。(
)4、谜语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
倒数。五、课堂小结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六、布置作业1、50页:练一练;2、51页:第3、4题。
生:我认为“相互成为好朋友”应该是互相理解对方。生:就是我成为你的朋友,你成为我的朋友。生:就是我们相互了解了才能成为知心朋友。生:我认为首先要对老师有所理解。生:老师上个学期也是教六年级数学的。生:老师以前是教我们体育的。生:这副对联上、下联的前半句和后半句相互颠倒过来了。生:这几组汉字上下两个部分相互颠倒。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和几组汉字特点相似的分数。和
和
和生:他们的乘积都等于1。生:倒数。 学生讨论得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判断对错,学生抢答。学生自主探索得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学生讨论,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完成。10个小朋友以游戏的方式完成第1题,第2、3、4题举手回答。1、今天我们学习了倒数的认识;2、知道了什么是倒数以及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增强沟通。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概念。 质疑概念,加深理解。补充概念,自我建构。利用经验,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
1、构建“自主到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设计中的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质疑-自学-讨论-交流”活动展开:问题由学生提出,答案由学生找出,评价由学生判定。
2、“以学定教”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角色。
本教学设计的整个学习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的展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在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质疑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在质疑与释疑中建构着自己的数学知识,发展着自己的数学素养。
3、注意学科间的整合。
在本教学设计中,最后我让学生反思学习的方法,用“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来总结自己的学习后的收获,这是整合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