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1.1物质的变化
点击要点
1.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不产生 的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产生 的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 重新组合。
2.【实验】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变化:①硫酸铜晶体的形状是 (填“规则”或“不规则”)的,颜色是 。
②它能溶解在水中,溶液呈 色。③在硫酸铜晶体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变化情况是
④硫酸铜晶体在加热过程中变化是
⑤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粉末中逐滴加入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
【分析】在上述实验中:
(1)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 ,原因是
。
(2)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 ,原因是
。
(3)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 ,原因是
。
3.在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据此,我们可以用硫酸铜检验 的存在。
典题分析
例1 皿下列在厨房中发生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榨取果汁 B.冬瓜腐烂 C.铁锅生锈 D.煤气燃烧
巩固练习1 (2010鞍山)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例2 田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据是( )
A.发出耀眼的强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粉末 D.镁带由长变短
巩固练习2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气体生成 B.有新物质生成
C.发光发热 D.颜色和状态发生改变
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
1.(2010陕西)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零垂填塑光合作用B.鞋博会开幕燃放烟花C.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D.相互划刻比较面爱
2.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水汽化 B.水结冰 C.水沸腾 D.通电分解水
3.(2010兰州)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4.下列各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受热熔化、镁带燃烧、玻璃破碎
B.铜生锈、水结冰、钢锭抽成丝
C.木材制成桌椅、车胎放炮、木炭燃烧
D.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煤燃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B.物质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C.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后就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钛合金制人造骨 B.盐酸除铁锈
C.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7.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或有气体生成,这种变化( )
A.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8.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气) H2+C0,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数目 D.物质的总质量
9.“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咨指的变化是( )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10.(2010兰州)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售大量的白雾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烟
D.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蹶氧化铁实验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二、填空题
11.蒸发食盐水后得到食盐晶体属于 变化;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变化。
1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铁生锈②矿石粉碎 ③酒精挥发 ④食物腐败 ⑤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⑥纸张燃烧
13.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和 等物质,这是一种 变化,因此,石蜡的可燃性就是一种 性质。
14.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现象发生,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但要注意跟物理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开启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等现象发生,只是 ,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15.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 气,放出 气体,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呼吸作用 变化。
16.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下图表示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有些HI分子碰撞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H2和I2,有些碰撞不会发生反应。
(1)A、B、C三图中表示HI分子碰撞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图。 .
(2)上述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若要得到1个H2分子,至少需要 个HI分子碰撞。
三、实验简答题
17.给固体硫酸铜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口应比试管底稍 (填“高”或“低”),主要是为了防止冷凝的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 。
18.【家庭小实验】点燃一支蜡烛(主要由石蜡构成),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受热的顶端熔化成 态,有风时,烛油下淌后又凝固起来,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
(2)白色的棉线烛芯燃烧后变成 色,产生了新物质,属于 变化。
(3)有风时,火焰的上方会出现 ,其化学成分是 ,这说明石蜡中有 元索。
(4)烛焰从内往外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三部分火焰的颜色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烛芯附近的火焰中1~2s后取出,发现处在外焰的部分 (填“最先”或“最后”)碳化,说明外焰温度 (填“最高”或“最低”)。
提高练习精选题
1.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我们祖国有着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古诗句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B.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烽烟万丈,金戈挥舞
3.(2010鸟鲁木齐)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5.下列变化肯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物质发生爆炸②由铝原子变成铝离子③酒精的燃烧④火柴梗蘸一点浓硫酸变黑⑤汽油挥发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③⑤
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0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A.物理性质 B.制法 C.用途 D.化学性质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也能发生物理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不会发生物理变化
D.物质发生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8.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推测它们的有关用途,试分析下列物质能用作干燥剂的是( )
A.硫酸铜晶体 B.硫酸铜粉末 C.氧化铜 D.铜
9.妈妈买回一袋新鲜的“蛋黄派”,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这引起了小明极大的兴趣。小明大胆地猜测这种气体的作用是 。
这种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这种气体可能是(填名称) 。
10.氨气(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 ;
② 。
(2)化学性质: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 性。
答案
【点击要点】
1.新物质 新物质 原子2.①规则蓝色②蓝③出现蓝色絮状沉淀④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⑤白色粉末变蓝 (1)④⑤硫酸铜晶体与硫酸铜粉末之间相互转化 (2)③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3)②物质溶于水,发生物理变化3.有不溶物产生蛋白质
【其题分析】
例1 A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变化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定,弄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A选项中的果汁只是状态上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因此是物理变化。其他都是化学变化。
巩固训练l C解析:C是燃烧过程,有新物质产生。A、B、D没有新物质产生。
例2 C解析:镁带燃烧过程可观察到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镁带由长变短和生成白色粉末等现象。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据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上氧化镁,所看到的白色粉末就是氧化镁,所以应选择C为答案。不能把最引人入胜、最刺激的现象作为判断的依据,而错选A。
巩固训练2 B解析:有气体生成并不表示发生了化学变化,例如水蒸发出的水蒸气;发光发热,灯泡亮的时候也发光发热,但并不能表示它发生了化学变化;颜色和状态发生改变,当水加热到一定程度时变成了气体,也不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跟踪演练】
1.D 2.D 3.B 4.D 5.C 6.A 7.B 8.B 9.A 10.D 11.物理化学l2.②③⑤①④⑥13.水二氧化碳化学化学l4.没有新物质生成15.氧二氧化碳化学l6.(1)C(2)分解(3)2 17.低试管底由于受热不均而破裂l8.(1)液物理,(2)黑化学(3)黑烟碳碳(4)不同最先最高
【提高班习题精选】
1.B 2.A 3.D 4.C 5.A 6.B 7.B 8.B 9.做保护气不与蛋黄派反应或性质不活泼或性质稳定等氮气或稀有气体(以上答案只要合理均可)。10.(1)①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②易溶于水(2)碱解析: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水槽中试管内形成喷泉,说明氨气溶于水,使得试管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试管;水槽内的水舍有酚酞,变红,说明氨水显碱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