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3探索碱的性质(2)
点击要点
碱的通性
1.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
2NaOH+CO2===== +
Ca(OH)2+CO2===== +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2)
2NaOH+SO2===== +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2等有害气体)
2.碱+某些盐===== +
3NaOH+FeCl3===== +
(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CuSO4===== + (生成蓝色沉淀)
Ca(OH)2+Na2CO3===== + (工业上制取NaOH)
典题分析
例1 要求用一种试剂鉴别稀盐酸、石灰水和氢氧化钾三种无色溶液。简述实验步骤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巩固训练1 有四瓶无色液体,它们分别是水、石灰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怎样用化学方法加以区分
例2 有五种溶液,分别是盐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氯化镁溶液、无色酚酞试液,若仅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则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NaOH B.H2SO4 C .AgNO3 D.Cu(OH)2
巩固练习2 不能用于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NaCl溶液 C. BaCl2溶液 D.CuSO4溶液
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沉淀产生
B.氯化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四氧化三铁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
D.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2.S0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能有效吸收S02的溶液是 ( )
A.NaOH B.Na2S04 C.H2SO4 D.NaCl
3.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叫做碱石灰,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C0 B.C02 C.H2 D.02
4.已知氢氧化锂(Li0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5.某电镀厂排出的污水,其pH<7,并含有硫酸铜,要除去有毒的硫酸铜,同时调节pH至中性,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
A.生石灰 B.氯化钡 C.硝酸银 D.碳酸钙
6.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 )
A.CO2 B.KCl C.Cu(NO3)2 D.HCl
7.蒋下列物质的溶液滴人氢氧化钠溶液中,能生成蓝色沉淀的是( )
A.HCl B.KCl C.CuSO4 D.FeCl3
8.(2010广州)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一盐+H2O ②X+金属氧化物一盐+H2O
A.CaO B.CO2 C. NaOH D.H2SO4
9.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m)与所得沉淀质量Q的关系是( )
二、实验简答题
10.如果要使氢氧化钠溶液的pH减小,可采取的方法有:
①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
②有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要求各种方法中所选的物质类别不同): 、
。
11.请从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等方面分析,导致下列物质的性质相似或有差异的原因:
(1)NaOH溶液和KOH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硫酸、盐酸都是酸,但硫酸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12.(2010福州)小政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
Ca(OH)2与其他物质问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右图(图中连线表示相连
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他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
(2)根据上图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13.小黎同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1)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请将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2)回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三氧化硫(SO3)与氢氧化钠反应与上面的反应类似,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lO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 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这一实验说明:酸与碱作用生成了盐和水,这一反应叫做 反应。
(5)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任写两点)
① ;
② 。
三、分析计算题
14.将4.4g CO2通人200g 4%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2)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 g。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 (填“>”、“=’,或“<”)7。
答案
【点击量点】
1.盐+水 Na2CO3+H2O CaCO3↓+H2O Na2SO3十H2O 2.新碱+新盐Fe(OH)3↓+3NaCl Cu(OH)2↓+Na2SO4 CaCO3↓+2NaOH
【典题分祈】
例l 解析: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要求反应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然后将其一一鉴别出来。综合考察稀盐酸、石灰水和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知,盐酸遇到碳酸盐有气体产生,石灰水遇可溶性碳酸盐会出现白色沉淀,而KOH溶液无现象,因此本题可加入Na2CO3或K2CO3等可溶性碳酸盐,将其一一鉴别。答案:取少量溶液分别倒入3支试管中。然后分别滴加数滴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的是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钾。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2HCl=====2NaCl+H2O+CO2↑
Na2CO3+Ca(OH)2=====CaCO3↑+2NaOH
巩固训练l 取四支试管分别倒入少量的一种液体,再各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紫色的是水,变红色的是稀硫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和石灰水。再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少量的未知溶液中的一种,再分别滴入碳酸钠溶液,其中变浑浊的是石灰水,仍澄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例2 A解析:仅用一种试剂鉴别五种物质的溶液,符舍这一要求的试剂,应该在分别与五种溶液反应时各出现不同的现象。因此,可将选项中的试剂与五种物质分别反应,能够分别产生不同现象的,就是所选试剂。H2SO4与HCl、FeCl3、MgCl2、酚酞均不反应,因此,排除B。AgNO3与HCl、FeCl3、MgCl2反应,均出现白色沉淀,与CuSO4反应也出现白色浑浊,由此C也不舍题意。NaOH与HCl发生中和反应,但无明显现象;NaOH与CuSO4反应会产生Cu(OH)2的蓝色沉淀,与FeCl3反应会产生Fe(OH)2的红褐色沉淀,与MgCl2反应会生成Mg(OH)2的白色沉淀;NaOH可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用NaOH溶液可将五种溶液鉴别开。 Cu(OH)2难溶于水,与CuSO4、FeCl3、MgCl2均不能反应
巩固训练2 B
【跟踪演练】
1.B 2.A 3.B 4.D 5.A 6.B 7.C 8.D 9.D(解析:开始滴入NaOH溶液时因HCl的存在不会产生沉淀,待滴一定量的NaOH溶液后NaOH溶液才会与湖。生成Fe(OH)3沉淀,当FeCl3反应完时生成的沉淀质量就不再变化了。10.①加水稀释 ②加盐酸通入CO2 11.(1)NaOH和KOH都含有OH- (2)SO42-能与Ba2+产生沉淀而Cl-不能 l2.(1)CO2(合理答案均可) (2)Ca(OH)2+2HCl=====CaCl2+2H2O NaCO3 +Ca(OH)2=====CaCO3+2NaOH(合理答案均可)13.(1)溶液变蓝溶液变蓝 (2)CO2+Ca(OH)2=====CaCO3↓+H2O (3)SO3+2NaOH=====Na2S04+H2O(4)红 中和(5)都能使指示剂变色都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或都能跟酸反应) 14.(1)204.4(2)设生成Na2CO3的质量为x,
2NaOH+CO2=====Na2CO3+H2O
44 106
4.4g x
= x=10.6g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3探索碱的性质(1)
点击要点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
(1)NaOH===== +
Ca(OH)2===== +
(2)四种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2 Ba(OH)2
2.碱的通性
(1)碱使指示剂变色;
(2)碱+酸=====
Ca(OH)2+2HCl=====
中和反应: 和 反应,生成 和 的反应。(实验时用酸碱指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典题分析
例1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aOH、NaCl、CuSO4 B.Ca(OH)2、CaCl2、HCl
C .KCl、Na2CO3、NaOH D.Na2CO3、NaCl、HCl
巩固训练1 (2010邵阳)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人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例2 用密度为1.14g/cm3的H2SO443mL与50g20.8%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H2SO4有剩余。中和剩余的H2SO4又消耗了32g 25%的NaOH溶液,求所用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巩固练习2 mg a%的烧碱溶液与ng a%的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滴入石蕊试液仍为紫色,则m和n的数值关系正确的是( )
A.m=n B.m>n C.m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 )
A.C02 B.HCl C.NH3·H20 D.K2SO4
2.下列生活用品或食品中,呈碱性的是( )
3.在氢氧化钡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微粒有( )
A.氢氧化钡分子 B.氢氧根离子 C.钡原子 D.氧离子
4.(2010河南)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应选用的标志是 ( )
5.(2010扬州)测得某强力除油污剂的pH=14,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显碱性
B.显酸性
C.一定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D.露置空气中一段时间后pH将变大
6.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化学家提出一种酸碱理论一一质子论。这种理论认为,凡能放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结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根据这一理论,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的是 ( )
A.NH4+ B.H2PO3- C. Na2CO3 D.SO42-
7.据2010年1月6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位于我国西北的渭河发生严重污染,经环保部门检测,某河段河水的pH已达3.3(呈酸性),严重影响了沿岸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为使河水能用于农作物灌溉,有的农民不得不在引入水渠的河水中加入某种物质,来改变河水的pH。你认为农民加入的这种物质可能是 ( )
A.硫酸 B.烧碱 C.熟石灰 D.氯化钠
8.小红观察在不同酸碱度下紫甘蓝(见下图)汁液所显示的颜色.记录如下。
pH 1 2~3 4~6 7~9 10 11 l2~14
颜色 深红 紫红 浅紫 蓝 绿 黄绿 黄
下列物质中,能使紫甘蓝汁液变黄的是 ( )
A.水 B.食盐溶液 C.硫酸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9.下列关于氢氧化钠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溶液能导电 B.该溶液pH>7
C.该溶液均一、稳定 D.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10.溶液的碱性强弱跟溶液中OH-的数量有关,一定体积的溶液中0H-的数量越多,则溶液的碱性越强。l0%的NaOH溶液(密度为1.1g/cm3)与10%的KOH溶液(密度也为l.1g/cm3)相比较,碱性更强的是 ( )
A.NaOH B.KOH C.一样强 D.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
11.已知在水溶液中,乙醇(C2H5OH)不发生电离,溴化氢
(HBr)电离产生氢离子(H+)和溴离子(Br-),氢氧化钠电离产生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这三种溶液的组成推断,医用酒精(含乙醇75%的水溶液)显 ,溴化氢的水溶液显(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写出上述物质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用化学符号表示):
12.已知A、B分别是盐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两种溶液进行实验,其结果绘出如图所示的反应曲线,该曲线表示向A中加入B时,溶液的pH变化情况。请写出从该曲线图中得出的信息:
(1)A是 ;
B 是 ;
(2)
(3)
三.赛验筒答题
13.“农夫山泉”在广告中提示,弱碱性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并在广告中演示了如图操作:在盛有“农夫山泉”和其他水的两只玻璃杯中,分别浸入pH试纸,过一会观察到盛有“农夫山泉”的一杯呈淡绿色(弱碱性),另一杯呈淡橘黄色(弱酸性)。请你回答:
(1)常温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pH约为 ( )
A. 4 B.5.6 C 7.3 D.14
(2)小明同学看了演示中测定pH的方法后,指出这种
测定方法是错误的。它错在哪里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方法是
(3)从(1)中选出的结果能否用pH试纸测出
14.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之后,林林在实验室进行了下列实验:
(1)取少量稀盐酸与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Al,向Al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Al显 性;
(2)另取少量稀盐酸与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A2,向A2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A2品 性;
(3)酸碱指示剂可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pH可以表示溶液的 。综合(1)和(2)可知,A1的pH A2的pH(填“>”、“<”或“一”)。
15.(2010红河)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学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的实录: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1)探究实验中的能量变化: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人,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2)探究反应终点问题:
用什么方法证明此反应已恰好完全进行 小红说: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小文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盐酸,若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理由是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小凤在她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16.(2010义鸟)2009年12月14日,我。市举行了初中科学知识应用暨探究技能比赛,其中的叶脉标签制作项目是由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对叶脉进行染色、绘画、裁割、拼接等艺术加工。比赛时某组选手配制了20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比赛结束后他们对剩余的氢氧化钠废液用盐酸进行了中和处理。
(1)配制上述溶液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g;
(2)完全中和废液时用去14.6%的盐酸l00g,则剩余废液中含氢氧化钠溶质多少g (假设废液中的其他物质均不与盐酸发生反应)
答案
【点击要点】
1.氢氧根离子Na+,OH- Ca2+,20H- 2.盐+水CaCl2+2H2O 酸 碱 盐 水
【典题分析】
例1 C解析:如果能共存,则物质间就不能发生反应。而A中NaOH和CuS04可生成Na2S04和Cu(OH)2沉淀;B中Ca(OH)2和HCl可中和生成吣和H20;D中Na2CO3和HCl可反应生成NaCl、H20和CO2,而C组三种物质互不反应。
巩固训练l C
例2 20%解析:H2S04和BaCl2反应生成BaS04和HCl,再用NaOH中扣刺余H2S04时,不能忽视NaOH又和生成HCl发生反应的这个隐蔽反应,而且这个反应是解题时不走弯路的关键。
此题稍加分析,即可一步解出:用BaC12的量不能求出H2SO4的量是因BaCl2不足量,而用NaOH的量却可求出H2S04的量,因二者是完全中和的反应。之所以可用NaOH的重来求H2SO4的量,是因为H2SO4在与BaCl2反应时仅消耗了SO42-,而H+束参加反应,而H+恰好被NaOH中和完全,所以可据与NaOH的中和反应求H2S04的量。 设:H2S04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04+2H20
98 80
x 32g×25%
解得x=9.8g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巩固训练2 C
【跟踪演练】
1.C 2.C 3.B 4.A 5.A 6.A 7.C 8.D 9.D l0.A ll.(1)中性酸性(2)HBr+NaOH ( http: / / www.21cnjy.com / )NaBr+H20(3)Na+、OH-、H20 12.(1)NaOH溶液 盐酸(2)pH=7时,NaOH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3)随着盐酸的加入量增大,pH逐渐减小l3.(1)C(2)直接将pH试纸放入水样中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水样,分别滴在pH试纸上,过一会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得出水样的pH(3)不能l4.(1)酸(2)碱(3)酸碱度 < 15.(1)中和反应放出热量(2)小红如果盐酸过量,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也不变色 (3)防止盐酸过量使反应充分、快速NaOH溶液变质16.(1) (1)20 (2)解:设剩余废液中含氢氧化钠溶质质量为x
NaOH + HCl=====NaCl+H20
40 36.5
x 100g×14.6% = x=16g
答:剩余废液中含氢氧化钠溶质l6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3探索碱的性质(3)
点击要点
1.氢氧化钠NaOH:俗称 、 。
(1)易潮解,易和空气中的 反应而变质,故应 保存。
2NaOH+C02=====Na2CO3十H2O
(2)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Ca(OH)2俗称
区分NaOH和Ca(OH)2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2,变浑浊的是 溶液;
Ca(CH)2+CO2=====
方法二:分别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溶液。
Ca(OH)2+Na2CO3=====
典题分析
例1 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因变质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固体 D.热的饱和硫酸铜溶液
巩固训练1 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KOH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例2 有四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和苛性钠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四瓶溶液编号A、B、C、D,做以下实验:
(1)用四支试管分别取出每种溶液,分别滴人几滴酚酞,B和D中都显红色,其余仍为无色。
(2)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取出B和D溶液,分别向其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B中产生浑浊,D中仍澄清。
(3)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取A和C溶液,分别滴人BaCl2溶液,只有C中出现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试推断A、B、C、D四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巩固训练2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分别滴加稀盐酸 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80℃
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1.火碱的化学式是( )
A.NaCl B.NaOH C Mg(OH)2 D.Na2SO4
2.(2010宁夏)用右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
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
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
B.固体:生石灰;液体:水
C.固体:碳酸钠;液体:稀盐酸
D.固体:氯化钠;液体:水
3.久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其表面会形成白膜。此时溶液的pH与变化前溶液的pH相比 (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 D.无法比较
4.震后灾区的防疫工作应该迅速启动。对灾区中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卫生防疫工作人员采用大量的消毒剂对死亡动物尸体进行消毒。采用撒泼大量的消石灰并深埋,其中消石灰的作用是( )
A.美观大方 B.杀菌消毒
C.标记作用 D.中和酸性土壤
5.取一小块氢氧化钠固体置于蒸发肛中,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后滴加稀盐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有白色沉淀 B.有气泡放出
C.有白色沉淀,同时有气泡放出 D.看不到明显变化
6.一瓶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要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
A.过滤后加入适量稀硝酸 B.先过滤,然后小心蒸发
C.加入适量盐酸,过滤 D.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7.(2010甘孜)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钙溶液敞放在空气中会变质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C.氢氧化钙在农业上可改良酸性土壤
D.氢氧化钙的俗名叫做熟石灰、消石灰
8.(2010山西)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9.用石灰浆涂抹墙壁,一段时间以后,涂层表面物质的pH小于其内层物质的pH。下列化学方程式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Ca(OH)2+CO2=====CaCO3++H2O
B.CaO+H2O=====Ca(OH)2
C.CaCO3CaO+CO2↑
D.Ca(OH)2+2HCl=====CaCl2+2H2O
10.探究小组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四组实验,胶头滴管中盛装的是液体,烧瓶中盛装的是气体、固体或液体,当胶头滴管滴几滴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实验组合是( )
组合 滴管中 烧瓶中
A Na2CO3 盐酸
B HCl Zn(固)
C NaOH CO2(气)
D H2SO4(浓) H2O(液)
二、填空题
11.氢氧化钠是 色的 体, 于水。它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发生潮解,这是因为它 的缘故。同时它还能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从而使氢氧化钠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 保存;而它的水溶液也必须 保存。
12.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①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②它极易溶解于水;③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④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⑤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
13.消石灰砂浆被广泛用于粘合砖石,因为细软的消石灰砂浆硬化后会和砖石合为一体。消石灰砂浆表面会迅速硬化的主要原因是
三、实验简答题
14.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
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
探究目的 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操作过程 (如图所示)
(1)使用氢氧化钠固体时必须注意安全,其原因是
(2)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3)图示③中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测得氢氧化钠完全溶解的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范围 为什么
15.(2010重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4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滴人稀硫酸的体积/ml 0 1 2 3 4 5 6 7
pH 13.0 12.8 12.5 12.2 7.0 2.0 1.7 1.6
溶液颜色 蓝色 紫色 红色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液中,溶液变成 色。
(2)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反应方程式为:
.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见上图)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 。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03 B.HCl C.CuSO4 D.NaCl
16.小明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小明通过查资料知Na2CO3溶液呈碱性。他根据首先的猜想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有NaOH。
(1)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
(2)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
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中真的没有NaOH了吗 他又作,探究:
(3)猜想:
(4)实验验证(写出操作、现象):
,试液中还有NaOH。
(5)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 保存。
提高班习题精选
1.如图所示的密封装置,先调节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
间后 出现的情况是 ( )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变质
B.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2.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地慢慢滴加l0%的Ba(OH)2溶液至过量。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3.某氢氧化钾溶液中,平均每l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钾离子,则这种溶液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
A .2.1% B.3% C.5.1% D.5.6%
4.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指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滤纸上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如图)放置一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 )
选项 A B C D
滤纸上的指示剂 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 石蕊 试液 石蕊试液
烧杯中的溶液 浓氨水 浓盐酸 浓氨水 浓盐酸
5.(2010汕头)某同学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逐渐滴入稀硫酸,测得溶液的pH及颜色变化情况如下表。
(1)从上表中获得的信息有: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色,遇酸变红色。请再写出2点。
①
②
(2)当加入7 mL稀硫酸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
6.(2010绵阳)五一节放假结束后,小王来到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敞放着,这引起了她的研究欲望。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若发生变质,其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进行试验】Ⅰ.取样品少许,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Ⅱ.取样品少许,加水溶解后,滴入酚酞显红色;
Ⅲ.按下图所示过程,进一步实验:
请你与小王同学一道完成下列问题的分析解答:
①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②完成步骤a、b实验,都要使用的两件玻璃仪器是
③步骤b中,不能用Ca(OH)2代替CaCl2的原因是
④根据上述实验,若测定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还须测定的数据是 。
A.测定沉淀A的质量
B.溶液B蒸发溶剂,测定残留固体的质量
C.溶液B与稀硫酸中和,测定消耗H2S04的质量
7.某学生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 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已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天平准确称取氢氧化钠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内倒入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倒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22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实验现象是 。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
因此,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必须 保存。
(2)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
(3)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4)判断实验步骤③中滴入的稀硫酸已过量的标志是 。
(5)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排出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的体积。
8.常温常压下l体积水约溶解l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下列实验装置(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1) 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所选装置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A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 试管倒扣在水中 试管内的液 面略有上升
B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将氢氧化钠溶 液滴入烧瓶
D 将氢氧化钠溶 液滴人锥形瓶
E 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 钠溶液挤人烧瓶
(2)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
A:
B:
9.(2010红河)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
a.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硫酸钠、碳酸钙
b.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丽认为: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小明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平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芳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以上三个同学的猜想,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芳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 红色 小丽猜想正确
② 小明猜想正确
③ 小平猜想正确
10.某固体物质由MgSO4和NaOH组成,取24g该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后,向所得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l5%的硫酸,发现沉淀量y与加入密度为1.1g/cm3硫酸的体积x有右图表示的关系。
求该固体混合物中MgSO4和NaOH各多少克
答案
【点击要点】
1.烧碱、苛性钠(1)CO2密封2.熟石灰、消石灰Ca(OH)2 CaCO3↓+H2O Ca(OH)2 CaCO3↓+2NaOH
【典题分析】
例1 C解析:首先要了解空气的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水蒸气等。然后根据各物质的特性加以分析: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吸收空气中的水份,使本身质量增加,浓度降低,但并不变质;浓盐酸有挥发性,氯化氢气体向空气中散去,浓度和质量均减小;氢氧化钠有湖解性,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在固体表面形成溶液,由于溶液是碱溶液又可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2+H2O,质量亦增加,符合题意;热饱和硫酸铜溶液在空气中可冷却下来,由于温度的变化,硫酸铜的溶解度在常温时变小,会有硫酸铜晶体从溶液中析出,溶液质量变小。
巩固训练l B
例2 解析:鉴别几种物质的原则是,同性分组,异性鉴别。已知四种物质是两酸和两碱溶液。通过实验(1)就把这四种物质两两分开:给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呈红色的B和D是两碱溶液,则A、C为两酸溶液。通过实验(2)可知,通过少量CO2气体后,溶液B和D都能与CO2反应,但能产生浑浊现象的只有Ca(OH)2溶液,所以B是Ca(OH)2溶液,D是NaOH溶液。通过实验(3)不难确定C是H2SO4溶液,A是盐酸。
巩固训练2 C
【跟踪演练】
1.B 2.B 3.B 4.B 5.B 6.D 7.B 8.C 9.A l0.C
11.白 固易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密封密封l2.(1)①②③ (2)2KOH+CO2=====K2CO3+H2O 2KOH+CuSO4=====Cu(OH)2↓+K2S04 (3)密封保存
l3.消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从而使砖石合为一体 Ca(OH2)+CO2=====CaCO3↓+H2O
14.(1)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2)使用玻璃捧搅拌(3)不能,因为没有测量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前水的温度
l5.(1)红 (2)2NaOH十CO2=====Na2CO3+H2O (3)2NaOH十H2SO4=====Na2SO4+2H2O Na+和SO42- (4)C
16.(1)Na2CO3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或CaCl2溶液),观察到有气泡(或白色沉淀)产生(3)试液中还有NaOH(4)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过滤,往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红(5)密封
【提高班习题精选】
1.D 2.B 3.B 4.B 5.(1)加入4 mL稀H2SO4时,溶液显中性(或稀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或溶液显紫色或溶质为Na2SO4等);在溶液的pH接近7时,少量的酸即可使pH发生较大变化;Na0H溶液的pH=13.0 (2)Na2SO4、H2SO4
6.①2NaOH+C02===Na2CO3十H20②玻璃棒、烧杯③Ca(OH)2与Na2CO3反应有NaOH生成,会影响对NaOH存在的判断④C 7.(1)A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Na2CO3 密封(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CO2能溶于水 (4)C(量筒)中没有液体流入(或C中液面不再上升) (5)47.7% 8.(1)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烧瓶内形成喷泉。 (2)无明显的现象变化产生白色沉淀 9.(1)气球胀大CO2+2NaOH—Na2CO3+H2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NaOH(或NaOH和Ca(OH)2)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无沉淀产生,溶液呈红色
l0.解:图中A、B点硫酸质量:A=1.1g/cm3×29.7mL×l5%一4.9g B=1.1g/cm3×89mL×15%=14.7g用于跟Mg(OH)2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14.7g-4.9g-9.8g设原混合物中MgSO4的质量为x
MgSO4十2NaOH=====Na2SO4+Mg(OH)2↓
Mg(OH)2+H2SO4=====MgSO4+2H20
98 120
9.8g x
= x=129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24g-12g=12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