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七子之歌—澳门》的欣赏,能够深刻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并能会唱歌曲。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对节拍、节奏、旋律等的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歌曲的欣赏及演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能够真正理解和感受《七子之歌—澳门》所表达的情感。
2.突出本单元爱国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并学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视频:被拐卖的儿童重回父母怀抱的画面。
2.谈话
我们生活在母亲的怀抱是多么的幸福,如果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你会怎么样呢?
曾经也有1个“孩子”被迫离开了自己的“母亲”,“孩子”思念“母亲”,母亲也思念“孩子”。
今天我们通过一首歌,来听一听曾经被迫离开母亲怀抱的“孩子”当年的心声。(课件展示新课内容《七子之歌——澳门》)
二、新课
1.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速度、演唱形式。
2.教师小结
3.再次聆听,分析歌曲的结构。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听听这首歌曲。在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思考:这
首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个乐段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播放《七子之
歌——澳门》)
师:好,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
生:两个乐段。
师:非常好,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课件展示))
(领唱部分就是第一乐段,合唱部分是第二乐段。单二部曲式讲解)
师:领唱的小女孩的声音带着纯真、带着感动。
师:请听老师朗读第一乐段的歌词,思考第一乐段歌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生: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缠绵深切的怀念之情。
师:听老师朗读第二乐段的歌词,思考第二乐段歌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
想情感?
生:这段歌词强烈而坚定地表达了它渴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歌词中两次“母亲”的出现
第一次:给人以平静、亲切之感
第二次:好似一种呐喊,表现对回归母亲怀抱的渴求
师:非常好。再让我们一起富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歌词。
4.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课件展示))
师:说起歌词,就不能不谈谈它的作者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字友三。中国现代伟
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著名学者。
5.学唱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聆听学唱。
师:了解了《七子之歌——澳门》的创作背景以及它所包涵的思想情感,
就让我们一起学唱这首歌曲。同学们看着这首歌的简谱(课件展示),听我弹琴,你们加歌词学唱。
(2)乐理知识讲解
附点:增加音符时值长短一半的符号,标在音符的右边。
休止符:表示停顿、休息的音符。(教学生能准确演唱出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反复记号:重复演唱的记号。(教学生能清楚知道反复记号的作用及范围)
(3)歌曲情感的表达。
首先,教学生认识歌曲中出现的表情术语。
mp : 中弱
f : 强
然后,根据歌曲中标识的强弱记号,一起演唱歌曲,领悟歌曲中表达出的思想情感。
最后,进行整首歌曲的演唱。
拓展
1.七子: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曾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而丧失领土主权的七个地区,分别是:澳门、香港、九龙、台湾、广州湾、威海卫和大连旅顺。(课件展示“七子”的地理位置)
2.对澳门的历史、政治进行简单的了解。
(1)为什么澳门会被称为“Macau”?(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歌词。歌词中的“Macau”是葡萄牙殖
民者对澳门的称谓。那么为什么澳门会被称为“Macau”呢?
生:……
师: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登录澳门,
便向当地渔民打听这座岛屿的名字。他们在询问的时候,手正好指向了澳门著名的妈祖庙,渔民就以为他们问的是那座庙的名字,就以闽南话回答说“Macau”。于是,“Macau”就成为了澳门的另一个名字。
(2)澳门回归的时间:1999年12月20日。
(3)澳门旧貌与新貌的对比。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并学会了歌曲《七子之歌——
澳门》。大家都学得很认真,唱得也非常不错。曾经,我们的祖国饱受欺凌,割地赔款,我们的国土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霸占,闻一多先生在悲愤中写下了七子之歌。而今,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希望在座的同学好好学习,发奋图强,成为新时期的建设者,到那时,闻一多先生面对祖国分裂的遗憾必将成为过去,祖国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学生随歌曲《爱我中华》有序地走出教室)
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澳门
领唱、合唱
歌曲的结构:A+B 澳门回归时间:1999.12.20
mp 中弱 香港回归时间:1997.7.1
f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