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评4 水体运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特征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综合测评4 水体运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特征word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12 07:13:14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评(四) 水体运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特征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和出库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入库/出库月平均流量变化图
1.该水库的位置最可能的地区是(  )
A.汉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关于水库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2月 流域内降水量少
B.5月 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C.5月 为防洪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
D.7月 出库水量最多
下图为台湾地区某年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  )
A.蒸发、下渗
B.下渗、入海
C.蒸腾、蒸发
D.蒸发、入海
4.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 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读大西洋部分海区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a、b两洋流的性质是(  )
A.均为暖流
B.均为寒流
C.a为暖流、b为寒流
D.a为寒流、b为暖流
6.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世界某大洋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处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甲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B.洋流对乙处沿岸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C.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大洋环流方向与北半球反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D.②处洋流对日本海洋污染的影响是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缩小了污染的范围
8.下列四幅洋流图中与上图②处一致的是(  )
A     B     C     D
下为地球各纬度带的水平衡图。读图,完成9~10题。
9.据此图无法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纬度和降水量有密切关系
B.南、北半球10°~40°均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全球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南纬20°~30°,主要原因是蒸发旺盛
D.两极地区是最接近水平衡的地方
10.根据上题,地表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不包含下列哪一气候类型(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人们发现有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杀死”了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11~12题。
11.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其所在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②向秘鲁附近海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③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 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变化,降水异常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
B.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
C.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
D.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
读某区域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丙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应自然带(  )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
14.左图中甲、乙两区域相同的是(  )
A.气候类型
B.大气环流
C.自然带
D.盛行风
读下图,完成15~16题。
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
15.自然带①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16.自然带②南北狭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
①大气环流 ②地形 ③洋流 ④人类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作用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17~18题。
17.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18.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性
D.差异性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甲 大漠胡杨 乙 兴安林海 
丙 海南椰树 丁 黄山迎客松
19.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0.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景观图。读图,完成21~22题。
甲    乙   丙     丁
21.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A.甲——华北平原
B.乙——内蒙古高原
C.丙——塔里木盆地
D.丁——黄土高原
22.根据传统民居的结构和取材,可以判断(  )
A.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乙地地形崎岖,荒漠广布
C.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丁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23~25题。
23.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分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4.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25.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时段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4分)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4分)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2分)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2分)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指出图中洋流①、②的名称。(2分)
(2)结合图中信息,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2分)
(3)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原因是什么?(3分)
(4)某年丙海域温度异常升高,说出该现象的名称并简述该现象对丙海域附近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
28.图1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图2为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图1
图2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2分)
(2)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2分)
(3)图2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同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2分)
(4)珠穆朗玛峰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5)说出⑥地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区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5分)
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1)描述材料一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并根据材料二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4分)
(2)比较黄河宁夏段与山东段水文特点的最主要差异以及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4分)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4分)
[教师备选题]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内陆河,发源于天山汗腾格里峰北侧,由东向西从中国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流经峡谷、沙漠地区,注入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伊犁河虽然每年夏季均有汛期,但整体来说年内流量相对平稳。据此回答1~2题。
1.伊犁河年内流量相对平稳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大量湖泊调节径流
B.西风带来稳定的降水
C.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D.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稳定
2.使伊犁河形成汛期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冰川融水
B.积雪融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读海陆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洋流),完成3~4题。
3.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冬季
B.此图表示南半球的冬季
C.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
D.此图表示南半球的夏季
4.此洋流可能是(  )
A.巴西暖流
B.阿拉斯加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秘鲁寒流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洋流的循环模式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①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2017年1月26日上午,中国海军第二十四批护航编队抵达阿联酋阿布扎比,开始对其进行5天的友好访问。图中①、②分别表示护航编队所在的北印度洋海域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7~9题。
7.①②洋流流向发生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陆地阻挡
B.盛行风影响
C.气温变化
D.属于密度流
8.消息发布时,图中哪一股洋流可能不存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9.索马里地区多荒漠分布,该景观形成与哪些洋流形成的环流有关?(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读图,完成10~11题。
10.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  )
A.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暖流
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
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
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
11.下列有关②处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洋流影响下,会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B.该洋流会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故该洋流沿岸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C.该洋流会使自南向北航行的船只航速增加
D.在该洋流的影响下,沿岸地区形成了沙漠气候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湖泊主要补给源为(  )
A.积雪消融
B.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冰川融水
13.对该湖泊2016年12月~2017年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
A.下渗强烈
B.湖面结冰
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
下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4~16题。
14.据图信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美大陆
15.该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6.该图从南到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热量
D.土壤
读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7~19题。
17.影响①②③区域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18.③区域植被最有可能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森林草原
19.有关④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年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小
B.因远离海洋而降水较少
C.冬半年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D.全年干、湿两季明显
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20~21题。
20.局部世界地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地区与景观图能正确匹配的是(  )
A.a—④
B.b—②
C.c—③
D.d—①
21.d、b、a、c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是海拔5
000
m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甲    乙    丙   丁
22.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A.乙、甲、丙、丁
B.丁、丙、乙、甲
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
B.若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甲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乙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D.若丙图中虚线为雪线,则南坡为迎风坡
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图1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图2是部分海区等水温线图。
图1      图2
(1)指出等水温线图中虚线可表示洋流甲、丙、丁中的哪个,并分析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比较图中所示太平洋热带海区正常年份东部与西部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图中甲、乙、丙所在海区中,最可能出现大渔场的海区,并分析原因。
(4)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热带太平洋表层海水东、西部水温异常,即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指出出现此现象时太平洋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对全球造成巨大的损失。
材料二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其基本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而赤道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下降,结果造成一些地区干旱,一些地区暴风骤雨。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材料三 厄尔尼诺现象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现象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
(1)下图为赤道太平洋上空甲、乙两种大气环流形式图,属于正常年份的是________图,属于厄尔尼诺年份的是________图。


(2)正常年份与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大洋东侧的秘鲁沿岸和大洋西侧的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特征有何差异?
(3)在厄尔尼诺现象盛期,秘鲁渔业生产损失巨大,试分析原因。
(4)在拉尼娜现象盛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发生台风的次数将增多还是减少?请联系影响我国台风的发源地简要加以分析。
28.读世界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
I
________________,
J
________________。
(2)A→B→C→D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F→G→H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疏勒南山位于青海省北部,是祁连山系中现代冰川广泛发育并分布最集中的一条支脉。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
材料二 干旱地区的内流河流域生态脆弱,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流域未被人类开发以前,水资源主要消耗于天然的生态环境系统,随着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为疏勒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西北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2)疏勒河流域先后修建了昌马引水枢纽、双塔水库、赤金峡水库等水利设施,有学者认为在该地区发展大型灌区弊大于利。试分析在疏勒河沿岸修建水库的弊端。
26/26单元综合测评(四) 水体运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特征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和出库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入库/出库月平均流量变化图
1.该水库的位置最可能的地区是(  )
A.汉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关于水库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2月 流域内降水量少
B.5月 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C.5月 为防洪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
D.7月 出库水量最多
1.A 2.C [第1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流域6月过后进入雨季,11月雨季结束,河流入汛早,雨季长,纬度较低,最可能为汉江流域。第2题,水库最低水位出现在入库水量不断增大,直至增大到与出库水量相等时,时间为5月。5月份水库水位降至最低,是为即将到来的雨季(洪水)蓄水腾出库容。]
下图为台湾地区某年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  )
A.蒸发、下渗
B.下渗、入海
C.蒸腾、蒸发
D.蒸发、入海
4.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 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3.D 4.A [第3题,根据所学水循环知识可知,陆地降水在地表汇集形成地表径流和下渗形成地下径流补充地下水的同时,还会存在陆地上的蒸发,所以甲为蒸发;河流径流(地表径流)受水库调节和河流引水的同时,还有部分会汇入海洋,汇入海洋的部分是不属于总用水量的,所以乙为入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第4题,台湾岛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所以蒸发快,故①正确;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所以入海的水量大,故②正确;河流开发利用比例与蒸发量和入海水量多少无关,故③错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暴雨导致地表径流汇水更快,入海更快,增加了入海水量,故④正确;植被覆盖率高会利于水土保持,减少河流含沙量和入海水量,故⑤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②④,本题正确答案为A。]
读大西洋部分海区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a、b两洋流的性质是(  )
A.均为暖流
B.均为寒流
C.a为暖流、b为寒流
D.a为寒流、b为暖流
6.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C 6.C [第5题,根据世界大洋环流分布图可知,图中a、b两洋流的性质分别为暖流和寒流。第6题,③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
下图为世界某大洋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处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甲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B.洋流对乙处沿岸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C.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大洋环流方向与北半球反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D.②处洋流对日本海洋污染的影响是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缩小了污染的范围
8.下列四幅洋流图中与上图②处一致的是(  )
A     B     C     D
7.C 8.A [第7题,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甲处为秘鲁寒流,盛行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故排除选项A;乙处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故排除选项B;洋流可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的范围,故排除选项D;①②③④构成的大洋环流方向为顺时针,北半球反气旋气流的旋转方向也是顺时针,故选项C正确。第8题,根据海洋表层水温的南北变化规律可知,A、B两幅图越向北水温越低,表示北半球洋流,C、D两幅图表示南半球洋流。根据不同性质洋流的含义可知,A图表示暖流,B图表示寒流,而图中②处洋流为日本暖流,故选项A正确。]
下为地球各纬度带的水平衡图。读图,完成9~10题。
9.据此图无法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纬度和降水量有密切关系
B.南、北半球10°~40°均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全球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南纬20°~30°,主要原因是蒸发旺盛
D.两极地区是最接近水平衡的地方
10.根据上题,地表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不包含下列哪一气候类型(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9.C 10.D [第9题,全球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20°S~30°S,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再加上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第10题,温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全年降水量较大,而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所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人们发现有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杀死”了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11~12题。
11.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其所在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②向秘鲁附近海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③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 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变化,降水异常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
B.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
C.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
D.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
11.B 12.B [第11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向其附近海域大气输送了大量热量,使气温升高,并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但全球降水总量变化不大。第12题,大气降水丰富的地区,海水被稀释,海水盐度变低,而蒸发旺盛的地区,海水的盐度则会升高;潮汐是因天体的吸引力而形成的,洋流不一定都是大气运动的结果;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有关;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降温。]
读某区域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丙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应自然带(  )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
14.左图中甲、乙两区域相同的是(  )
A.气候类型
B.大气环流
C.自然带
D.盛行风
13.A 14.C [第13题,结合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知,同一自然带南坡较北坡高,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此推知丙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在该气候条件下发育常绿硬叶林带。第14题,结合上题分析,甲、乙两地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在两气候条件下都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读下图,完成15~16题。
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
15.自然带①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16.自然带②南北狭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
①大气环流 ②地形 ③洋流 ④人类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D 16.A [第15题,①处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是受巴西暖流及地形(位于迎风坡)的影响,所以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第16题,该地处于南美洲西岸,东侧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受其影响,自然带在东西方向上分布狭小;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该处形成南北狭长的热带沙漠带。]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作用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17~18题。
17.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18.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性
D.差异性
17.C 18.D [第17题,温度不同着装不同,从描述中可知穿衣指数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8题,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差异性。]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甲 大漠胡杨 乙 兴安林海 
丙 海南椰树 丁 黄山迎客松
19.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0.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19.A 20.C [第19题,甲分布在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光照充足;乙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是山地和平原,冻土广布;丙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差,水源充足;丁位于长江流域,以流水侵蚀为主。第20题,甲地植被根系发达,是由于气候干旱,缺水造成的;乙地叶呈针状,是为了防止叶片受冻害;丙地四季常青,是由于常年温度较高;丁地树木生长较快,是因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景观图。读图,完成21~22题。
甲    乙   丙     丁
21.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A.甲——华北平原
B.乙——内蒙古高原
C.丙——塔里木盆地
D.丁——黄土高原
22.根据传统民居的结构和取材,可以判断(  )
A.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乙地地形崎岖,荒漠广布
C.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丁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21.B 22.D [第21题,由图可知甲图表示窑洞,分布于黄土高原;乙图表示蒙古包,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丙图表示四合院,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丁图表示傣家竹楼,主要分布于云南,故B项正确。第22题,甲地黄土高原,土层深厚,但水土流失严重,植被并不茂盛;乙地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原面积广阔;丙地华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
mm~800
mm之间,河网密度较小;丁地云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树木茂盛。故D项正确。]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23~25题。
23.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分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4.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25.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23.C 24.A 25.D [第23题,修建水库一方面使得库区土壤水分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使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修建水库会使水面增大,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故Ⅲ是使库区蒸发量增大,对应②,Ⅰ应该是土壤水分增多,对应①,选项C正确。第24题,该图反映了水文条件(修建水库)的变化,影响到土壤、植被、气候(或者降水)等地理因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25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③错误;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小的趋势,⑤错误;同时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①正确;河口附近饵料减少,水文条件改变,渔业产量下降,④正确,故选项D正确。]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时段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4分)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4分)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2分)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2分)
[解析] 第(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时段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第(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量大有关。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必然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量用水有关。
[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面积减小。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指出图中洋流①、②的名称。(2分)
(2)结合图中信息,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2分)
(3)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原因是什么?(3分)
(4)某年丙海域温度异常升高,说出该现象的名称并简述该现象对丙海域附近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为南美洲的南部海、陆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巴西暖流。第(2)题,从洋流性质对降水、气温的影响分析。第(3)题,根据洋流流向和风向判断轮船前期航程顺洋流,航行速度快;当航行至丁海峡时,轮船逆西风漂流而行,航行速度减慢。第(4)题,根据丙海域地理位置,出现“水温异常升高”的自然现象可判断该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1)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巴西暖流。
(2)洋流①降温减湿,促使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洋流②增温增湿,促使乙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
(3)快;减慢;因为丁海峡处在西风带控制下,洋流为西风漂流,轮船逆风逆水。
(4)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东南信风减弱;海域出现大量死鱼,沿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频率增加。
28.图1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图2为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图1
图2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2分)
(2)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2分)
(3)图2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同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2分)
(4)珠穆朗玛峰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5)说出⑥地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区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5分)
[解析] 第(1)题,①→②→③→④自然景观的变化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第(2)题,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第(3)题,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变化,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珠穆朗玛峰北坡基带海拔高,气温低,没有发育森林植被。第(5)题,⑥地地处温带,深居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要素总保持协调一致。
[答案](1)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2)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3)垂直 从赤道到两极
(4)北坡的基带处于4
000多米的高度,热量不足以生长森林
(5)类型: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干燥);影响:河流稀少,流量小;荒漠植被,沙漠广布。
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1)描述材料一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并根据材料二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4分)
(2)比较黄河宁夏段与山东段水文特点的最主要差异以及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4分)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4分)
[解析] 第(1)题,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判断地形区分布状况,材料二显示宁夏平原两侧有断层且平原处于下陷状态,材料一中又显示宁夏平原有黄河流经,则其形成有泥沙沉积作用的影响。第(2)题,黄河黄土高原以上河段含沙量小、以下河段含沙量大。干旱区成为“塞上江南”的关键因素是水源。第(3)题,据材料二,读取图中贺兰山东西两侧植被分布即可回答差异,东坡有针叶林带说明水分条件好于西坡,结合夏季风知识可回答。
[答案](1)自东向西依次为鄂尔多斯高原、宁夏平原、贺兰山(或东为鄂尔多斯高原、中为宁夏平原、西为贺兰山)。断裂下陷带经河流(黄河)冲积(或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形成。
(2)黄河宁夏段比山东段含沙量小。(黄河的)水源。
(3)差异: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西坡比东坡多了沙漠带。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原因:(东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西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东坡比西坡降水多。
[教师备选题]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内陆河,发源于天山汗腾格里峰北侧,由东向西从中国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流经峡谷、沙漠地区,注入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伊犁河虽然每年夏季均有汛期,但整体来说年内流量相对平稳。据此回答1~2题。
1.伊犁河年内流量相对平稳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大量湖泊调节径流
B.西风带来稳定的降水
C.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D.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稳定
2.使伊犁河形成汛期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冰川融水
B.积雪融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1.B 2.A [第1题,伊犁河附近没有大量湖泊;地下水一般对河流年内流量影响不大,不是其主要补给方式;冰雪融水随温度变化较大,夏季补给量较多,故A、C、D项错误。该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年内降水较稳定,所以西风带来的稳定的降水使得伊犁河年内流量相对平稳。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伊犁河的汛期补给主要是冰川融水。]
读海陆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洋流),完成3~4题。
3.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冬季
B.此图表示南半球的冬季
C.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
D.此图表示南半球的夏季
4.此洋流可能是(  )
A.巴西暖流
B.阿拉斯加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秘鲁寒流
3.B 4.D [第3题,根据图示等温线的分布判断,越往北气温越高,故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图示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即“凸高为低”,反映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判断为当地的冬季。第4题,洋流流向应与等温线凸向一致,故根据图示的洋流凸向可判断,虚线处的洋流自南向北流,为南半球的寒流,故只有秘鲁寒流符合。]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洋流的循环模式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①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5.B 6.C [第5题,由图中海陆轮廓可知,该海域为北印度洋。据洋流的流向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第6题,由上题可知为北半球的夏季,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因此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向东流。]
2017年1月26日上午,中国海军第二十四批护航编队抵达阿联酋阿布扎比,开始对其进行5天的友好访问。图中①、②分别表示护航编队所在的北印度洋海域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7~9题。
7.①②洋流流向发生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陆地阻挡
B.盛行风影响
C.气温变化
D.属于密度流
8.消息发布时,图中哪一股洋流可能不存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9.索马里地区多荒漠分布,该景观形成与哪些洋流形成的环流有关?(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B 8.B 9.B [第7题,由图示可知①反映出北印度洋海域冬季洋流流向,②反映出北印度洋海域夏季洋流流向,①②都是在北印度洋海域随着季风风向的变化形成季风洋流。故B项正确。第8题,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访问期间正值北半球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此时洋流是逆时针流动,方向如图中①所示,此时②不可能存在。故B项正确。第9题,索马里地区多荒漠分布,与夏季沿岸的索马里寒流经过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有关。索马里寒流是受夏季风(离岸风)的影响形成涌升流(寒流)。索马里寒流与图中洋流②③构成北印度洋的夏季环流。故B项正确。]
下图为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读图,完成10~11题。
10.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  )
A.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暖流
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
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
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
11.下列有关②处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洋流影响下,会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B.该洋流会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故该洋流沿岸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C.该洋流会使自南向北航行的船只航速增加
D.在该洋流的影响下,沿岸地区形成了沙漠气候
10.C 11.B [第10题,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寒流,A错;是南半球的中低纬度环流,B错;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C对;位于印度洋,南半球洋流流向不会随季节而改变,D错。第11题,洋流②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在该洋流影响下,不会形成世界性大渔场,A错;该洋流属于补偿流,会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B对;该洋流会使自南向北航行的船只航速减慢,C错;在该洋流的影响下,沿岸地区形成了比较湿润的气候,D错。]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湖泊主要补给源为(  )
A.积雪消融
B.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冰川融水
13.对该湖泊2016年12月~2017年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
A.下渗强烈
B.湖面结冰
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
12.C 13.B [第12题,季节性的积雪融水补给主要与气温有关,出现在每年的春季,会导致湖水水量增加,水位上升。大气降水会导致雨季湖水水位的上升。据材料可知,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说明以地下水补给为主;而冰川融水与气温有关,夏季温度高,融水量大。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第13题,潜热通量与下渗无关。该湖泊2016年12月~2017年2月潜热通量值最低,说明水汽蒸发量较少;该季节,正值我国的冬季,气温较低,湖面被冰层覆盖,蒸发量较小。该季节降水量较少,多晴朗天气,云量较少。该湖泊冬季多大风天气。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下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4~16题。
14.据图信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美大陆
15.该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6.该图从南到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热量
D.土壤
14.A 15.A 16.C [第14题,从图中可知该地区向北热量减少,应位于北半球,因此最可能是亚欧大陆。第15题,图中的自然带南北更替,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6题,由南到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热量。]
读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7~19题。
17.影响①②③区域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18.③区域植被最有可能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森林草原
19.有关④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年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小
B.因远离海洋而降水较少
C.冬半年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D.全年干、湿两季明显
17.B 18.B 19.C [第17题,①→②→③区域距离大西洋越来越远,年降水量越来越小,自然带也随之发生更替。第18题,③区域年降水量为200~500毫米,大致相当于我国半干旱气候区,植被应以草原为主。第19题,④区域处于30°N~40°N的大陆西部,虽然距离海洋较近,但由于受高山的阻挡,冬半年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故全年干旱少雨,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20~21题。
20.局部世界地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地区与景观图能正确匹配的是(  )
A.a—④
B.b—②
C.c—③
D.d—①
21.d、b、a、c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0.D 21.D [第20题,局部世界地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地区与景观图的正确匹配:a—②,b—③,c—④,d—①。第21题,d、b、a、c的景观变化是沿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是海拔5
000
m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甲    乙    丙   丁
22.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A.乙、甲、丙、丁
B.丁、丙、乙、甲
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
B.若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甲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乙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D.若丙图中虚线为雪线,则南坡为迎风坡
22.C 23.D [第22题,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前提下,纬度越低,自然带谱的数量越多,相反则越少。从图中各山地自然带丰富程度看,乙最多,且南、北两坡各自然带上界高度大致相等,故应位于赤道附近,纬度最低;其余依次为丙、甲、丁。第23题,甲和丁南坡为阳坡,故应位于北半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既有可能是受温带季风气候控制而形成,也有可能是受温带海洋性气候控制而形成;乙山自然带的递变是由于水热状况及组合的垂直变化而形成的。]
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24.D 25.C [第24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地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第25题,四个选项都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图1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图2是部分海区等水温线图。
图1      图2
(1)指出等水温线图中虚线可表示洋流甲、丙、丁中的哪个,并分析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比较图中所示太平洋热带海区正常年份东部与西部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图中甲、乙、丙所在海区中,最可能出现大渔场的海区,并分析原因。
(4)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热带太平洋表层海水东、西部水温异常,即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指出出现此现象时太平洋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解析] 第(1)题,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可知,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结合等水温线分布状况可知,该洋流为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动的暖流,甲、丙、丁洋流中,丁洋流符合条件。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第(2)题,结合图示太平洋海域洋流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第(3)题,结合图示洋流分布及其性质可知,丙处有上升流,为渔场发育提供了条件。第(4)题,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热带太平洋西部东澳大利亚暖流或东部秘鲁寒流势力减弱,从而使大洋东西两岸大气环流异常,产生自然灾害。
[答案](1)丁。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2)东部表层海水温度比西部的低。原因:东部有(秘鲁)寒流流经,西部有暖流流经。
(3)丙所在海区。原因:沿岸海区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而去,深层海水补偿上升,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海洋底层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丰富。
(4)澳大利亚东部因干旱频发森林火灾;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发生次数减少;秘鲁渔场捕鱼量明显减少;南美洲西海岸易出现洪涝灾害。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对全球造成巨大的损失。
材料二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其基本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而赤道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下降,结果造成一些地区干旱,一些地区暴风骤雨。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材料三 厄尔尼诺现象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现象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
(1)下图为赤道太平洋上空甲、乙两种大气环流形式图,属于正常年份的是________图,属于厄尔尼诺年份的是________图。


(2)正常年份与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大洋东侧的秘鲁沿岸和大洋西侧的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特征有何差异?
(3)在厄尔尼诺现象盛期,秘鲁渔业生产损失巨大,试分析原因。
(4)在拉尼娜现象盛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发生台风的次数将增多还是减少?请联系影响我国台风的发源地简要加以分析。
[解析] 第(1)题,正常年份沃克环流为顺时针方向,故选乙图。第(2)题,秘鲁沿岸盛行下沉气流,正常年份干旱,而厄尔尼诺年则多雨,印度尼西亚的情况正好相反。第(3)题,主要是表层水温上升,抑制了秘鲁沿岸的上升流涌升。第(4)题,拉尼娜年,太平洋西侧上升气流更加旺盛,为台风形成创造了条件。
[答案](1)乙 甲
(2)秘鲁沿岸:由干旱变得多雨。印度尼西亚:由多雨变得干旱。
(3)(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升高,冷水性鱼类大量死亡;东南信风减弱,抑制了秘鲁沿岸的上升流,鱼类饵料锐减。
(4)增多。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在拉尼娜现象盛期,赤道太平洋西侧海水比往常更加温暖,上升气流更加旺盛,故更容易形成台风。
28.读世界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
I
________________,
J
________________。
(2)A→B→C→D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F→G→H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的位置和气候类型分布可知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带类型。第(2)(3)题,体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2)赤道 两极 热量
(3)沿海 内陆 水分 中纬度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疏勒南山位于青海省北部,是祁连山系中现代冰川广泛发育并分布最集中的一条支脉。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
材料二 干旱地区的内流河流域生态脆弱,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流域未被人类开发以前,水资源主要消耗于天然的生态环境系统,随着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为疏勒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西北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2)疏勒河流域先后修建了昌马引水枢纽、双塔水库、赤金峡水库等水利设施,有学者认为在该地区发展大型灌区弊大于利。试分析在疏勒河沿岸修建水库的弊端。
[解析] 第(1)题,根据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从气候、水文、土壤、地貌、植被等方面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第(2)题,疏勒河流域修建水库,发展灌区,一方面会使库区蒸发量、渗漏量增大,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必然会导致耕地面积扩大,过度引水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小,进而造成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多戈壁、荒漠;地表水贫乏,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植被稀少。
(2)库区蒸发量、渗漏量增大;河流下游水量减小;下游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