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评(二) 地形变化的原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下列江苏三大名石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
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
C.太湖石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D.昆石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作用有关
读地质大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据此完成2~3题。
2.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
A.①③⑤
B.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⑤⑥⑦⑧
3.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下图为甘肃景泰砂砾岩石林景观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
4~5题。
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地质作用;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岩浆和岩石类型。
4.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流水侵蚀
5.该景观图中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中相一致的是( )
A.b
B.d
C.e
D.f
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据此完成6~7题。
6.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
A.100
cm/s
B.200
cm/s
C.300
cm/s
D.400
cm/s
7.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8~9题。
8.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9.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读地理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海浪
11.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下图为两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甲 乙
12.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13.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说明那不勒斯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
D.地震
15.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 )
①以水平运动为主 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 ③以垂直运动为主 ④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16~17题。
16.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③②①⑥⑤
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⑤⑥④③②①
17.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
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
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
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
19.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壳( )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读某区域地质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20.影响图中交通线路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源
21.图中背斜谷位于(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至2019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3.5万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22~23题。
22.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23.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据此完24~25题。
2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从地质构造上看,甲是________,其形成山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分)
(2)在甲、乙、丙三地中最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________地。假设该河流位于我国,且自西向东流,若只考虑地转偏向力,河流的________(填“南”或“北”)岸侵蚀严重。(4分)
(3)常见的山地类型有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华山属于它们中的哪一类?________。(1分)
(4)如果在该地区修建东西向地下隧道,应选择在甲、乙、丙地中的________地。(1分)
(5)在甲、乙、丙三地向下打井,最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地。(1分)
(6)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有河流流经,则河流侵蚀最严重的季节是________。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上游的山区段,河谷横剖面一般呈“________”型。(2分)
27.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山地。(5分)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4分)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双选)(2分)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代号)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____图。(2分)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5分)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3分)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3分)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2分)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4分)
12/12单元综合测评(二) 地形变化的原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下列江苏三大名石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
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
C.太湖石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D.昆石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作用有关
C [太湖石是石灰岩,为沉积岩,所以其形成与外力作用有关,C项正确。]
读地质大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据此完成2~3题。
2.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
A.①③⑤
B.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⑤⑥⑦⑧
3.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2.A 3.C [第2题,读图可知,①③⑤分别是指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变成沉积物的过程,都是指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②是指固结成岩作用,④是变质作用,⑥⑧是重熔再生作用,⑦是冷却凝固作用。故本题选A项。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也可以通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故缺少沉积岩到岩浆过程。故选C项。]
下图为甘肃景泰砂砾岩石林景观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
4~5题。
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地质作用;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岩浆和岩石类型。
4.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流水侵蚀
5.该景观图中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中相一致的是( )
A.b
B.d
C.e
D.f
4.B 5.B [第4题,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降水较少,石林景观的形成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第5题,砂砾岩属于沉积岩,由沉积物沉积而成,因此对应的地质作用应为d。]
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据此完成6~7题。
6.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
A.100
cm/s
B.200
cm/s
C.300
cm/s
D.400
cm/s
7.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6.B 7.D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搬运物质的直径越小,搬运所需的流速越低,6.4
cm的鹅卵石相应的搬运流速约为200
cm/s。第7题,颗粒直径越大,需要的搬运流速越大;流速下降后,颗粒直径大的物质先沉积。]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8~9题。
8.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9.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8.D 9.C [第8题,甲图表示火山喷发,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乙图表示由流水侵蚀作用中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峰林;丙图表示内力作用使岩层弯曲形成褶皱;丁图表示流水侵蚀中下切作用形成的峡谷。第9题,乙为喀斯特地貌,丁为河流峡谷,都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但乙主要受流水化学溶蚀作用,而丁主要受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为机械作用,故C正确。]
读地理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海浪
11.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0.C 11.A [第10题,图中景观图为流动性沙丘,它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流动性沙丘的特点是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第11题,结合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下图为两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甲 乙
12.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13.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12.B 13.A [第12题,甲图景观为华山,为断块山构造,是在地壳的垂直运动中形成的。第13题,乙图中景观为褶皱山,是地表岩层受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经侵蚀而出露地表。]
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说明那不勒斯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
D.地震
15.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 )
①以水平运动为主 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 ③以垂直运动为主 ④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C 15.B [第14题,由于有火山灰,说明这里曾经发生过火山喷发,则那不勒斯海岸受到的内力作用是岩浆活动,故选C项。第15题,分析材料可知,在公元79年~15世纪,三根大理石柱子最下段低于海平面,说明是下降运动;在15世纪~18世纪,三根大理石柱子的最下段高于海平面,说明是上升运动;18世纪~1955年,三根大理石柱子最下段低于海平面,说明是下降运动;所以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且以垂直运动为主,故选B项。]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16~17题。
16.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③②①⑥⑤
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⑤⑥④③②①
17.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16.A 17.C [第16题,一般情况下,岩石埋藏越深,大范围的保存越完整,其形成年代越久远。按照先下后上,先完整后断续的原理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17题,⑥为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与之相接触的石灰岩在岩浆活动所提供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易变质形成大理岩。]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
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
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
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
19.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壳( )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18.A 19.A [第18题,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岩浆迅速冷却,岩石中可能有气孔。第19题,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该处主要受地壳张力的作用,岩石向两边张裂,使得岩浆从地壳深部涌出,不断形成新的岩石。]
读某区域地质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20.影响图中交通线路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源
21.图中背斜谷位于(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A 21.B [第20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内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宽阔的山间谷地,铁路、公路主要沿谷地将城镇串联起来,故本题选A项。第21题,根据图中岩层新老关系以及图中某些点的高程值,可知甲、丁两地都是中间岩层新、两侧岩层老的向斜谷地;乙地为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的背斜谷地;丙地海拔较高,不是谷地,故本题选B项。]
至2019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3.5万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22~23题。
22.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23.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22.A 23.B [第22题,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快,因此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平原地形是其修建的理想场所。第23题,在平原地区,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因此为少占耕地,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据此完24~25题。
2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24.D 25.B [第24题,兰新铁路在天山山脉南麓,吐鲁番附近,地形平坦,施工难度小。故国外专家选线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地形,故D项正确。第25题,图中显示,吐鲁番距离兰新铁路较远,不利于物资、人员流动。兰新铁路位于内陆地区,降水稀少,一般不会受到洪水威胁。综上分析,故B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从地质构造上看,甲是________,其形成山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分)
(2)在甲、乙、丙三地中最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________地。假设该河流位于我国,且自西向东流,若只考虑地转偏向力,河流的________(填“南”或“北”)岸侵蚀严重。(4分)
(3)常见的山地类型有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华山属于它们中的哪一类?________。(1分)
(4)如果在该地区修建东西向地下隧道,应选择在甲、乙、丙地中的________地。(1分)
(5)在甲、乙、丙三地向下打井,最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地。(1分)
(6)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有河流流经,则河流侵蚀最严重的季节是________。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上游的山区段,河谷横剖面一般呈“________”型。(2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从地质结构上看,甲处岩层向下凹,属于向斜构造;这里形成了山脉,是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第(2)题,甲、乙、丙三地中,最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乙地,因为这里是断层构造,形成的地貌比周围更低,而甲和丙两处高于周围,不可能形成河流;假设该河位于我国,且自西向东流,若只考虑地转偏向力,那么河流会对南岸侵蚀更严重,因为河流会偏向右侧,即偏向南岸。第(3)题,常见的山地类型有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其中华山属于断块山。第(4)题,如果在该地区修建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丙处,因为这里是背斜构造,不会透水,而甲处为向斜,会透水,乙处有断层现象。第(5)题,找油气资源应该选择在背斜构造处最合理,在甲、乙、丙三处中,只有丙处最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第(6)题,河流侵蚀最严重的是夏秋两季,因为夏秋季节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季节;在河流上游,因为河水流速快,河道狭窄,河谷横剖面一般呈V型。
[答案](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乙 南 (3)断块山 (4)丙 (5)丙 (6)夏(夏秋) V
27.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山地。(5分)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4分)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双选)(2分)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代号)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解析] 背斜的判断从岩层的形态上看,岩层是向上弯曲隆起的;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读图可知,②处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是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为背斜;背斜成谷现象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成为谷地;地垒所在的岩块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块相对下降;④处的地质构造为地堑,与它成因相似的有渭河谷地和汾河谷地;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在①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答案](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岩性脆弱,易受侵蚀 中间地层老,两翼地层新 块状
(2)绘图略。 (3)AC
(4)①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____图。(2分)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5分)
[解析] 做此题首先要判断出图中的地貌名称,它们分别是:A图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蘑菇石;B图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陡崖;C图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和角峰;D图为河流沉积形成的冲积岛和河口三角洲;E图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新月形沙丘。然后再分析这些地貌所处的地理环境,A图和E图发生在干旱的沙漠地区;B图发生在沿海地区;C图发生在高纬或高山有大规模冰川运动的地区;D图发生在河口处。
[答案](1)B (2)C 冰川侵蚀作用
(3)A和E。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3分)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3分)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2分)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褶皱的形态。图中中间岩层老而两翼岩层新,故为背斜。判断的依据为岩层的新老关系:岩层中间老两翼新。第(2)题,地形类型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由图中等高线的值可知,该处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故为盆地。而当地地质构造为背斜,故形成盆地的原因主要为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由于当地为背斜,故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受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低地。第(3)题,铁路的建设尽量沿着等高线延伸。第(4)题,铁路建设沿着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3)绘图略。
(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