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用欢快、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
2.尝试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
3.通过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那一种面对困难乐观以对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快、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体态动作和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及音乐的动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歌曲。?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抢答的小游戏。游戏方法是:老师播放一段歌曲片断,看谁最先说出这首歌的名称。如果你听出了歌名,就快快举起枪答器(串铃)并摇响它。如果你回答正确,屏幕上就会播放一段好看的动画。(使用电脑课件,学生回答完毕出现课题,如回答正确电脑发出“回答正确”、“真是个小机灵”等表扬鼓励的声音,并播放动画;如回答错误,电脑发出“错了,再想想”的提示。)?
歌曲顺序:《小鸟小鸟》、《春晓》《粉刷匠》、《铃儿响叮当》。?
二、引入课题,简介歌曲:?
?? ?刚才听到的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外国儿童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美国歌曲,作者是比尔.彭特。美国的冬天像我这里一样气候寒冷,有的地方也是冰天雪地。歌曲描绘了一群小朋友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不畏风雪飞奔向前。他们的欢歌笑语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随即播放歌曲)?
三、欣赏音乐?
1.初听歌曲。 听了歌曲,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2.复听歌曲,熟悉歌曲表达内容。(看动画)。?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他们划着雪橇向我们跑来了……?
3.再听歌曲,跟唱歌曲。
①..反复教唱?
②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唱一唱。?(学生跟录音学唱)
4.感受歌曲情绪。?
设问: a 天很冷,风雪也很大,可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b如果我们用 表示歌曲的第一部分,还有哪里可以用这一线条来表示,听到这段音乐时请你用这一线条来划一下。?
c你认为歌曲中间一部分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听音乐)?
d总结: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歌曲的情绪。(可以有多种答案)?
e学生随音乐用手指划线条,感受歌曲情绪及节奏的变化。?
四、运用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的动感。?
1、引导。(看画面)?
看!马儿拉着雪橇在雪地上飞快地奔驰,悦耳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不时还传来几声清脆的马鞭声。突然,他们在雪地上发现了一张奇怪的乐谱,(画面转为符号谱)在乐谱的旁边还放着一串串铃,他们断定这一定是这首歌曲的伴奏乐谱。你能破译这张神秘乐谱吗??
2. 分组讨论,研究怎样用这张乐谱为歌曲伴奏。?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演奏,不过多干预 。)?
?五、展示原歌曲《铃儿响叮当》的谱子,告诉学生?:翻译歌曲可以有很多版本,但其最主要的思想和情绪是不会改变的。
?六、总结: 一首欢快热烈的《铃儿响叮当》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圣洁的冰雪世界,我们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了滑雪的快乐。当我们真正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就会感到无比快乐。让我们伴随着这首欢快的歌曲到大自然中尽情的玩耍吧!
七、表演歌曲:想象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